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

  • 字数: 2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巴基斯坦)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英)克里斯蒂娜·拉姆 著;翁雅如,朱浩 译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220091742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驻巴基斯坦前大使陆树林推荐:
以生命抗争,于绝处逢生,一个巴基斯坦女孩的传奇故事

媒体人、知名作家蒋方舟推荐:
一个几乎改变国家命运的女孩。她的勇敢抗争令人惊讶,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在千钧重压之下表现出来的幽默感与优雅。
有些人是注定伟大的,马拉拉就是其中一个。
内容简介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作者简介
马拉拉:1997年生于巴基斯坦,11岁时便在BBC英网站发表文章,讲述她及家人朋友在塔利班组织控制下的地区学习、生活及争取儿童、女性受教育权利的情况,这些内容受到国际媒体的密切关注。年仅17岁的马拉拉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历史记录年轻的获得者,同时,她也获得过国际儿童和平奖、巴基斯坦国际青年和平奖、《TIME》杂志年度风云人物第二名。克里斯蒂娜?拉姆: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她于1987年开始报道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消息,五度获得英国年度外派记者奖,以及普利巴优卡尔瓦多斯奖(the Prix Bayeux-Calvados),这是欧洲声望极高、对战地记者而言是优选荣誉的奖项,目前为The Sunday Times写作。
目录
  序章 那一天,我的世界轰然改变

第一部在塔利班到来之前
1女儿诞生
2父亲是鹰
3在学校里长大
4这个村庄
5为什么我不戴耳环,为什么普什图人不说“谢谢”
6垃圾山的孩子
7想让学校关门大吉的穆夫提
8地动之秋

第二部 死亡之谷
9电台毛拉
10太妃糖、网球与斯瓦特佛像
11聪明的班级
12血色广场
13古尔.玛凯的日记
14一种有趣的和平
15离开河谷

第三部 三颗子弹,三个女孩
16悲伤之谷
17祈祷再长高些
18女人与海
19秘密的塔利班组织
20谁是马拉拉?

第四部 生死交关
21“主啊,我将她托付给你”
22未知的旅程

第五部 第二条命
23“头部中枪的女孩,伯明翰”
24“他们夺走了她的笑容”

尾声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

在巴基斯坦和斯瓦特发生的重大事件
致谢词
马拉拉基金会
摘要
    序章那一天,我的世界轰然改变
     我来自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午夜建立。而我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时刻,刚过正午。
     一年前,我离家去学校,没曾想,却再也没能回去。我被塔利班分子开枪击中,失去意识,然后就被带离了我的国家——巴基斯坦。有些人说我永远都不会返回故乡了,但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回去的。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心爱的祖国。
     现在,每天清晨,当我睁开双眼,都期盼着能回到自己的旧房间。屋里摆满了我的东西,满地都是衣服,架子上摆满了我获得的奖状。而事实上,我却身在一个离我的故乡——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谷有五小时时差的国家。巴基斯坦与之相比,感觉像是落后了几个世纪。这里的便利条件远超你的想象:每个水龙头拧开,都有自来水流出,冷热水可以自由选择;无论白天或黑夜,只需按一按钮,灯光亮起,不需要点油灯;有燃气可以直接煮食物,而不用先去市场搬煤气。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现代,甚至只要打开包装袋,就有熟食可以吃。
     我站在窗边,能看到外面的高楼大厦。长长的公路上车水马龙、井然有序。树木和草皮都修葺得很整齐,还有平坦的人行道供路人行走。闭上眼睛,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我的故乡——很好白雪皑皑的高山、绿意盎然的原野,还有碧蓝的河水。一想到斯瓦特的人民,我的心就会愉快地微笑。我仿佛又回到了学校,和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和我优选的朋友莫妮巴在一起,开心地谈谈笑笑,仿佛从未离开过。

    然后,我猛然醒悟,我是在伯明翰,在英国。

    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那天发生的事情,改变了一切。那天原本要大考,对学生们来说算不上太美好的日子。但和大多数同学不一样,我号称“小书虫”,感觉考试并不是什么大事。
     那天早上,我们一如既往地搭着被漆得五颜六色、喷着废气的三轮车——每辆车上只能搭载五六个女生——来到狭窄泥泞的哈吉巴巴路。自从塔利班控制该地区以后,我们的学校不能再有任何标志。隔着伐木场的白墙里,铜质的大门上没有任何装饰,不能让外界看出围墙里的状况。
     对女孩子们来说,这道门就像是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去往专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我们依次进入后,便会揭开面纱。我们依次走上楼梯,楼梯尽头有一个和各间教室相连的开放式庭院,我们将书包留在教室里,然后回到庭院进行早祷。我们背对着群山恭谨站立。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