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杨华方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99001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作者长期研究毛泽东,因身处湘潭,所以拥有大量一手乡土材料,体现了最真实的一个毛泽东。

2.首次披露毛泽东和杨开慧在1925年的诸多细节,第一次真实描写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热恋生涯。

3.中国作协主席何建明首次作序推荐的青年毛泽东传。毛泽东文学奖获奖作品。

4.毛泽东的“空轿记”体现了青年时代毛式智慧,奠定了以后反围剿诸多计策的毛式风格。
内容简介
杨华方著的《毛泽东在一九二五》以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重新探索毛泽东的“优秀因子”来源。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生涯中,毛泽东固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先前早期的具体革命实践显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锻炼作用。
192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中国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被排挤出了中央委员会,回到家乡湖南韶山,韶山这个地方的封建势力非常强大,他们倚仗以团访局长成胥生为首的地方小股武装为靠山,欺压百姓……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坚持展开斗争的,该书显现了许多毛泽东生活当中的细节,当然不同于以往人们耳熟能详的吃红烧肉的片段。毛泽东和杨开慧既是革命战友又是夫妻,……毛泽东善用奇计,以金蝉脱壳之计演绎了一出漂亮的“空城计”。
作者简介
杨华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红研会理事。曾为湘钢报社社长、湘潭日报文艺副刊部主任、湘潭市作协第二、三届主席等。发表出版文学作品5部,被选拍的影视文学剧本4部60余集。《毛泽东在1925》在《中国作家》发表后,《文艺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评论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从人性化的视角、以小说的手法描绘毛泽东的文学作品。曾获《人民文学》佳作奖、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中国广播电视奖等。
目录
序:真实幽默的毛泽东
第一章 虎落平阳
第二章 试枪
第三章 收尸
第四章 不是鸡鸭
第五章 开慧和三秀
第六章 裹脚布
第七章 打牌子
第八章 杜鹃红了
第九章 八胡子的暗箭
第十章 调虎上山
第十一章 恶人先告状
第十二章 反联名状
第十三章 此起彼伏
第十四章 我和你没完
第十五章 谁说了算
第十六章 找毛泽东要饭吃
第十七章 半夜惊梦
第十八章 八胡子的心病
第十九章 抓住坐轿的
第二十章 金蝉脱壳
后记
附 访谈、评论与著作目录
附一 访谈录
附二 报刊评论及报道目录
附三 杨华方著作目录
摘要
    1
     时已是民国13年腊月,长沙的小巷子,有人家请来屠夫,在石板街边摆上木凳子和木盆,在门面边架上梯子,准备杀猪过年了。一时间,拥挤狭窄的街巷里,除了那喊卖臭豆腐和鹅肠子的吆喝声,又多了猪的嗷嗷叫声。
     梁竟鸿坐着车子经过这闹热的街巷,不由摇摇头。赵恒惕昨天才说,要过年了,没什么大事不找他了。可今天赵恒惕就叫他去一趟。梁竟鸿虽是省政务厅厅长,赵恒惕大事小事都要与他商量。赵恒惕说好让他休息几天,不知今日又有什么大事找他。梁竟鸿经过喧嚷的小街小巷,来到赵公馆,站在客厅门口,见赵恒惕手上拿着一封信,看一下,在屋里急急地踱几步。
     “省长!”
     “哎,竟鸿兄,来,坐,这边坐。”赵恒惕看见了站在门口的梁竟鸿,忙向梁竟鸿招招手。
     “什么事,这么急?”梁竟鸿见赵恒惕先坐在沙发上,也选了一侧的沙发坐下,接过仆人递上的茶,问道。
     “还不是那个毛泽东。”
     “毛泽东?哦,有消息了?他在哪里?”
     “在上海。我们到处抓他,他躲在上海去了。”
     “在上海?省长的意思,是派人去上海把他抓回来?”
     “不用。”
     “不抓了?”
     “抓!现在,他马上又要逃回湖南了。等他回湖南,再抓。”
     “他明知我们要抓他,怎么还回湖南?他有这么蠢吗?”
     “是呀,我也在琢磨。这个毛泽东,就是有些怪,不按常规出牌,神出鬼没,让我们摸不清他的牌路。去年我们要抓他,他一下到了上海,一下又去了广州,听说还被选上了孙中山的执行委员。哼,不管他什么委员不委员,也不管他是猴子变的还是属蛇的,只要他和我过不去,就算他跑到天涯海角,我也不放过他。”
     “省长说得对。您千万不可大意。民国八年和九年,毛泽东他一下去了北平,一下去了上海,到处煽风点火,惑乱人心,结果,逼得张敬尧督军当不下去,撤出湖南。谭延闿自被您赶出湖南,贼心不死,现在广州虎视眈眈,若毛泽东去广州游说谭延闿杀回湖南,湖北鄂军乘机从侧面刺我们一枪,那就被动了。省长呀,前车之鉴,您可不要忘了。”
     “所以,我今天叫你来。不过,今非昔比了,谭延闿要杀回湖南,谈何容易,他要带几个兵来,还得孙中山点头。毛泽东嘛,恐怕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罗。这回呀,他这条蛇,恐怕是无处可逃,要溜回老窝了。”
     “哦?溜回老窝?省长,毛泽东真要回湖南?”
     “是呀,这回呀,他不再是当年的毛泽东,我呀,也不是当年的张敬尧,我就是我,赵恒惕。”
     “这消息准确吗?”
     “你看信,”赵恒惕把手上的信递给梁竟鸿,“你看了信,就知道了。”
     “哦……”梁竟鸿展开信。信是写给赵恒惕的,落款是谢持。梁竟鸿听赵恒惕讲起过谢持,这个谢持,因为曾为四川省主盟人,与赵恒惕有些交往。谢持还代任过大元帅府的秘书长,曾是孙中山身边的大红人,因为反共,后又被孙中山凉起来了。近一向闲来没事,住在上海。这封信,就是从上海寄来的。民国13年开始,毛泽东在上海国民党执行部负责组织工作,谢持看不得对共产党人来管他,联合上海的国民党元老,三番五次到执行部刁难毛泽东。他在信中告诉赵恒惕,现在,毛泽东知难而退,准备离开上海,估计会回湖南。他听说赵恒惕十分忌恨毛泽东,曾悬重赏抓捕,特来信告诉赵恒惕这个消息,说要抓要杀,你赵恒惕看着办吧。
     “毛泽东回湖南,是除掉他的好机会。”梁竟鸿看完信,点着头说,“这个毛泽东,虽是一介书生,却能说会道,极能鼓惑人心,当年张敬尧,就是败在他手上。毛泽东不除,总是我们心头一患。只是这个谢持,他也恨毛泽东,自己不在上海干了他,却写信告诉您。他知道您是湖南的省长、督军,军政大权均握在手。他把毛泽东要回湖南这个消息告诉您,是要借您手上的刀杀人啦!”
     “呵呵,这个谢持,他现在不当省长,又被孙中山凉在一边,无权无势,也只有借我这把刀了。竟鸿兄,不管是他谢持来杀,还是我杀,反正都是要把毛泽东干掉。”
     在赵恒惕眼里,毛泽东虽然手无寸铁,更无一兵一卒,与他的两个前任省督军张敬尧和谭延闿一样,总令他心神不安。张敬尧督湘时恣意纵兵扰民,毛泽东写了篇驱张电文,带领老师和学生一起驱张,还联合长沙各界驱张请愿团赴京请愿,在京城公开揭露张敬尧,搞得张敬尧如城门上挂粪桶---臭名远扬。张敬尧无奈,只得退出湖南,撤兵北去。赵恒惕任湘军总司令后不久,挤走谭延闿。坐上军政第一把交椅以来,毛泽东也没少找他的麻烦,带领工人示威,组织工人罢工,为工人找他讨说法,整个湖南,被毛泽东搅得动荡不安。好不容易把毛泽东赶走了,湖南安静了几个月,如今毛泽东又要回湖南,那长沙还会安静吗?
     “毛泽东不除,没有我们的安稳日子。”梁竟鸿也和赵恒惕一样深有同感,恨不得马上除掉毛泽东,但他不是军人出身,办事总要思前想后,说,“省长,只是,谢持说,毛泽东准备离开上海,估计会回湖南。那就是说,不一定会回湖南。就是回湖南,也不知他会到什么地方去。或许,他在湖南打个转,又去武汉,或去北平,或去广州,这就说不准了。若去广州,省长呀,现在谭延闿在广州,是孙中山的大红人,驻扎在湘南的四师师长唐生智,势力日渐扩大,不太再听您的了。他那里又临近广州,听说与谭延闿也有来往。若毛泽东去了广州,鼓惑谭延闿联络唐生智杀回湖南,那湖南就不得安宁了。”
     “是呀,”梁竟鸿说的,赵恒惕也想到了,他知道,唐生智有取代他的想法,谭延闿对他一定是耿耿于怀,毛泽东若是真去煽风点火,谭延闿一定会旧恨新仇一起算,他赵恒惕将是第二个张敬尧了,“竟鸿兄呀,所以要过年了,我今天还把你叫来。”
     “依在下之意,我们不管他回不回湖南,都不得大意,车站码头,严密盘查,一旦抓获,决不手软。”
     “好!”赵恒惕抬了抬右手,伸开手掌,斜着向下一砍。
     梁竟鸿“嗯”了一声,走向电话机,摇响了警备司令部的电话。
     “你是范司令吗?”梁竟鸿对着话筒叫道,待对方回答是后,他又叫道,“赵总司令命令,从现在开始,马上在车站码头布防,如发现毛泽东,立即抓来见赵总司令。”
     话筒里传来唯唯诺诺的声音:“是!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