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成为你自己

成为你自己

  • 字数: 9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梁钦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731850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梁钦十年来学生咨询、辅导工作经验、经历汇总  真实记录大学生群体的故事,借鉴心理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理论,亦师亦友地为青年读者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境提供建议。  关注并讨论当下学生、青年群体间热议的“内卷”、“保研还是工作”、“迷茫”、恋爱、“后青春期迷茫”,择业等话题。  你的烦恼与忧愁,亦是书中人的烦恼与忧愁,你独一无二,但你不是孤身一人。
内容简介
是追求普罗大众口中的“成功”人生,还是追寻自己内心渴望的“另一条路”?与他人相较总又不如人处,“我”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成为你自己》汇集了作者在一线从事学生辅导工作的见闻与所感所想,以日记小品的形式,通过记录学生工作中一个个鲜活的个案,展现了当代青年多样化的思想、生活、精神风貌。处于人生重要转折点的青年们,他们既是外人眼里风华正茂的“初生牛犊”,也是自我叙事中与困顿和迷茫斗争的“拾阶者”。作者用风趣、平实、温暖的语言,呼吁社会关注心理健康,抵抗横向比较,提倡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为每一个曾经遭遇或正在经历类似烦恼的青年,展示了跳出“烦恼怪圈”的指路标,激励着每一个平凡而又不凡的个体,活出自我、活出真我。
作者简介
梁钦,上海交通大学思政教师,影视育人德育思政工作室负责人,专栏作家,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因名字谐音被学生称为“娘亲”。从2012年9月开始撰写原创辅导员周记,已经写下40余万字,单篇浏览量优选超20万人次。曾获2014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2014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连续两年荣获上海高校优秀辅导员博主。《解放日报》头版、新华网、《青年报》等曾报道梁钦老师的事迹,反响强烈。2015年4月开通微信公众号“辅导员娘亲”。
目录
引言:成为你自己
接受自己, 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分流考落后,交友失败,我真没用……
我只想做个平凡人
你总是活得小心翼翼
人生需要“断舍离”
谁说你不可以失败?
去尝试吧,去失败吧
我终于明白教育的本质不是很好,而是……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定义你
一位学生的心理疾病抗争史
我知道很难,但请别放弃
成长的路, 难免会遇到荆棘
为什么上了大学更容易陷入低落的情绪?
原来名牌大学的人,也会自卑?!
……
摘要
     分流考落后,交友失败,我真没用…… 前段时间看到微博上有个话题,“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是一瞬间”,当时恰好收到了小源讲述自己各种不顺经历的邮件。 小源在邮件中讲到他最近非常不顺。先是学业上遇到“水逆”,选拔考失利,在学校的分流考试中也发挥得不太理想,以至于成绩落后,没有办法选到自己心仪的专业。 再是情感生活也翻车,最近遇到了一个很喜欢的女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跟那个女生约了自习,结果被对方一口拒绝。再加上平日里一些其他的零零散散的小事情,小源就特别郁闷,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废柴”,是一个完接近全的失败者。 收到小源邮件的时候,其实我也正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因为投稿的论文又一次“杯具”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课题的申请也败北。为了这个课题,我在暑假整整忙了两个月,有一段时间基本上每天都是朝八晚十一,写了删,删了再写,每天都在忙这个。 虽然知道这个课题很难中选,但是还是决定试一试,不得不承认,得知失败的时候还是很伤心和失望的。当几个失败的消息接踵而至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接近的失败者,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科研,这辈子我可能都和科研无缘了。 其实静下心来细想,小源口中的废柴和我心目中的科研失败者是类似的。我们之所以郁闷、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都喜欢给自己“贴标签”。 所谓的“标签效应”指的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正是因为在内心不断地积累失败、不顺、烦闷、苦恼的情绪,不断地给自己输入负能量,就像小源把自己定义为“废柴”,我把自己定义为“失败者”一样,我们得到的共同结论就是自己是失败的,也许做什么都不行。 此时此刻最应该做的不就是“撕掉标签”,继续努力吗?就像有句话曾说“每一颗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都浸满了辛勤耕耘、不为人知的汗水”。 一个在我眼中科研大牛的朋友和我说,他在申请到国家课题前经历了十多次的失败。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别人的高光时刻,却看不到其背后的付出。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威克通过做实验证明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存在着自我损耗现象,也就是我们说的“标签效应”。德威克认为很多时候我们所能发挥的能力,所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大多数时候其实都源于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和认知。 当你认为你的能力是固定的,你表现得不好,就证明你自己不行时,你很可能就会从此裹足不前,再也无法进步。相反,当你认为能力是可以增长的,你的每一次挫折和失败,都是在为未来积累经验时,你的能力和表现也会一步步提升。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相信什么。所以,面对困难期,不能给自己下一个“失败者”的定义,然后裹足不前。而是应该对暂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继续前行。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