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纪连海谈道德经

纪连海谈道德经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纪连海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83290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积淀了独具魅力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源泉与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尊严与标志,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形象。为了让更多读者从传统受益,我们特别邀请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名主讲纪连海主编了这套“名家谈国学经典”丛书,主要包括《纪连海谈论语》《纪连海谈道德经》《纪连海谈黄帝内经》《纪连海谈孙子兵法》《纪连海谈三十六计》《纪连海谈孟子》《纪连海谈庄子》七大主题,十五个分册。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思想、大智慧。
目录
道经
德经
摘要
    两千多年来,虽然人们对于“道可道,很好道”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在“道”的理解上,学者们有大致相同的认识,都认为“道”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的。
     老子告诉我们,所谓“道”就是事物规律,欲知事物规律,必须知道何为事物;欲知何为事物,必须知道事物的形成;知道形成的事物都有名有归属,那么没有形成事物的是什么呢,是太极中看不见“万物之始”的物质。于是说知道“万物之始”的物质较为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很少;要知道现有物种为什么能长久存在于自然界,研究者必须从头到尾去观察该物种。
     很后老子得出结论:无形无名与有形有名的两种事物,叫法不同性质却一样,两者同是一样的物质成分。它相互转化的道理,奥妙而深远,世上很少有人理解,很少有人得知他(它)相互转化的窍门(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无”“有”是用来称呼“道”的,用来表明“道”由无形落实向有形的一个活动过程。老子所说的“无”,并不等于零。只因为“道”是一种潜藏力,它在未经成为现实性时,“隐”着了。这个幽隐而未形的“道”,不能为我们的感官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来称呼这个“不见其形”的“道”。这个“不见其形”而被称为“无”的“道”,却又能产生天地万物,因而老子又用“有”字来形容“道”介于无形与有形之间的一种状态。可见,老子所说的“无”含藏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即“无”蕴含着无限的“有”。“无”和“有”的连续,显现了不见其形的“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的一个活动过程。
     我们不妨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来打个比方,以便更好地理解此章内容。
     在牛顿没有对掉下的苹果感兴趣前,没有“万有引力”之名,“万有引力”就是“无名”。但是万物之间的引力是存在的,天地之始引力就存在,只是“无名”而已。
     牛顿把这种以前不识的力命名为“万有引力”,这就“有名”了。我们现在认识的万物都是“有名”的,所以“有名”是万物之母。这就是“无生有”。
     牛顿在命名万有引力前,他发现、归纳了这种万物之间引力的存在规律、本质,虽然一直看不见(常无),不知其名,但是从宇宙太空到微观的电子内部都存在着这种力。
     当有了万有引力之名后,我们观察到,不只苹果落地,日月星辰的运行都有(常有)万有引力的征状显现。
     “道”在未被认识前无名,被认识后就有名了。都是道,只是在认识前后的名不同而已。
     老子想象有个东西掌管着万事万物的一切,其掌管的方法又是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的,老子把这个东西命名为道,就是自然之道、天之道。
     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很好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如,公司是一种陌生人的利益合作机构,其优选的原则是追求股东利益的很大化,这是它的“有”。但是,它也应该是一个人的精神、情感或心灵投放、寄托其中的家园,这是它的“无”。“无”做得好,企业兴盛的寿命就比较长。或者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企业家很重要的就是“无”的意识和如何打理好“无”的智慧。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忽然要给员工增加一倍的工资,这样下来他每年需要支出1000万美元,可是他当时一年的利润也只有1000万美元。于是大家都不理解他,认为他疯了。福特解释说,他这不是做慈善、施仁爱,而是为了公司的发展,是要把生产者同时也变成本公司的消费者、用户,多发薪酬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购买能力,让他们有多余的钱来买本公司的汽车。结果,当年的利润由1000万美元猛增到了3000万美元,他付出了1000万美元却赚回了2000万美元!他有效地利用和发展了“无”,用“无”的智慧生产出了可能的“需求”和可能的“购买力”。
     因此,我们便可以推断出,市场本来是不存在的,是一个一个的空白,被一个一个的新需求所填充起来,之后市场便“无中生有”了,正是企业引导消费者产生某种需求进而产生消费,市场才被创造出来的。所以,从“道”的角度看,市场的产生是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
     除此之外,我们从老子的“有无”中亦可发现如何去创造一个市场。
     日本新闻记者佐佐木明1976年受到卫星计算机浪潮的启示,产生了专门从事设计机种向大公司出售“智慧”的想法,便同两位朋友白手起家,开办了“头脑公司”――微型系统科技公司。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