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 字数: 174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法)朱利安·班达(Julien Benda) 著;佘碧平 译
  • 出版日期: 2017-03-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3529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
2.知识分子的作用本来是反对现实主义,但是现在却尽一切所能煽动现实主义,这种态度,就是“知识分子的背叛”。
内容简介
朱利安·班达编著的《知识分子的背叛(精)》是与左拉《我控诉!》齐名的世界名著,历史漩涡中的冷静反思。
一旦披上道德和科学的外衣,政治激情就变得危险。20世纪可以说是人类历历史记录典型的“政治时代”,政治激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否情愿,人人都以阶级、民族和种族画地自限,相互对立。更为严重的是,知识分子接受了政治激情,艺术家、学者和哲学家把政治激情带进了自己的活动中,允许它们美化自己活动的本质,突出自己活动的结果。知识分子们利用自己的学说向世界提出价值尺度,断然与自已的传统决裂,并且坚决投身于现实之中做一个俗人。知识分子的作用本来是反对现实主义,但是现在却尽一切所能煽动现实主义,这种态度,就是“知识分子的背叛”。
作者简介
朱利安·班达(1867—1956),法国犹太哲学家、作家,曾在法国索邦大学学习历史。班达是法国德雷福斯事件的亲历者,并在该事件中坚持正义。其1927年的代表作品《知识分子的背叛》是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另著有《对欧洲民族的讲话》等。
佘碧平,1965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1989年获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于巴黎第4大学、巴黎靠前2大学、巴黎高师等法国有名高校访学,译有福柯、德里达、保罗·利科等有名思想家的作品。
目录
导读:古代知识分子与现代知识分子(景凯旋)
译者的话
1946年版序言及其注释
关于知识分子的价值的附录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政治激情在现时代的登峰造极。政治的时代
第二章 这一运动的意义。政治激情的本质
第三章 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背叛
第四章 总揽。预测
注释
附录 朱利安·班达的理想主义(T.S.艾略特)
摘要
    关于知识分子的价值的附录
    对于许多读者的良好祝愿,我想写上几页纸来回应,澄清我97所理解的知识分子的价值。
    知识分子的价值,举其荦荦大者,有公正、真理、理性,它们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它们是静态的;
    2.它们是大公无私的;
    3.它们是理性的。
    1.知识分子的价值是静态的
    我是这样来理解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被认为在不同的环境、时间、地点以及在现实中相关的其他条件下是不变的。这就是当我说它们是抽象的时候,我所要表达的意思。它们是抽象的公正、抽象的真理、抽象的理性。知识分子高扬它们,制止那些只愿在服从千变万化的环境的前提下来认识人类价值的人。他构成了“tenue”(在该词的原初意义上,指“管理”和“照料”)人类道德态度的一个要素。如果没有知识分子,人类的道德态度就会自由散漫和失去控制。
    这些抽象的价值观念一点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形而上学家们无偿提供给人类意识的观念。它与人类的意识是孪生实体,人类兼而有之。在前文中(第77页),我们已对抽象的公正观念做过同样的说明。如果人们理解的抽象的真理观念是指任何判断只要符合实在就是真的话,那么它与人类的意识也是孪生实体;真理观念自身是不变的,而且在昀卑贱的人性中也多多少少是自明的,它接近不同于那些本质上从属于变化的特殊真理。同样,如果理性观念是指人类所具有的基本的和不变的理性及其原则,而且接近不依赖于那些日益增长的复杂性,相反,这一理性应该在日益复杂的经验(如新物理学)面前应用它的原则,那么它与人类的意识也是孪生实体。知识分子高扬的就是这些永恒的东西,这些人类的共性,没有它们,也就没有人本身。
    知识分子的价值是静态的价值,它们常常被人用来向反对派们说,鼓吹这些价值的人是在宣扬一种死亡观念。这就是德国人费希特所主张的。这位所有国家的进化论者的首领,论及法国大革命时写道:“无论谁相信一种不变的、永恒的和死亡的原则,只是因为他自己死了,所以才会相信它。”这些博士们用低劣的诡辩手法混淆了不变的理想和维护这一理想的有血有肉的人,前者可以用纯粹隐喻的方式被确定为死亡,而后者在维护这一理想时可以成为不朽,以至于他们为捍卫这一理想而顽强地战斗。关于这位德国的道德论者,当法国大革命的战士们在耶拿消灭了他祖国的军队时,他可以看到,那些相信永恒不变原则的人却不为捍卫它而去“战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