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陈寅恪的学说

陈寅恪的学说

  • 字数: 12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作者: 刘梦溪 著
  • 出版日期: 2016-07-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81441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陈寅恪是史学家,也是思想家。是大学问家,不是小学问家。他的著作里有一种顶天立地、独立不倚的精神,充满恒定的精神信仰力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视为他的学术思想的精神维度。他的学说的力量源泉,不只是在于博雅的考据功夫和深沉的家国之情,还在于义宁陈氏一族的优美家风门风。
陈寅恪本人的魅力何在?其治学方法有哪些?何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思想和学术对中国、对知识分子发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都是读者极感兴趣的问题,刘梦溪编著的《陈寅恪的学说》将一一解答。
作者简介
刘梦溪,当代文化历史学者。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近年著述有《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005)、《中国现代学术要略》(2008)、《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2012)、《陈宝箴和湖南新政》(2012)、《陈寅恪的学说》(2014)、《将无同――现代学术与文化展望》(2015)等。
目录
引端
第一章 学问人生和心路历程
一 世家子弟
二 家国情怀
三 学术托命
四 乱离岁月
五 晚年心事
六 文化丰碑
第二章 工具·材料·观念·方法
一 “敢并时贤较重轻”
二 时代学术之“预流”
三 “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
第三章 打通文史和追求通解通识
一 “达于大道”的通人之学
二 诗文证史的艺术之境
第四章 “中西体用”的文化态度
一 “绝不从时俗为转移”
二 “中西体用资循诱”
三 “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四 佛教中国化乃“一大事因缘”
五 文化移植和“新机重启”
第五章 种族与文化的学说
一 种族文化与李唐一代的国运兴衰
二 文化高于种族
三 标举圣人“有教无类”之义
四 华夷之辨与文化融合
五 《时世妆》和礼俗变异
第六章 陈氏阐释学
一 “了解之同情”:阐释的先验态度
二 “释证”“补正”“参证”:阐释的多元途径
三 “既解释文句又讨论问题”:阐释的思想向度
四 比较阐释和心理分析:阐释的现代意味
五 古典、今典双重证发:阐释的学问境界
六 环境与家世信仰的熏习:阐释的种子求证
第七章 佛典翻译和文体革新
一 古文运动和唐代“新文体”
二 佛典翻译与文体革新
三 “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
第八章 陈寅恪学说的精神维度
一 “贬斥势利,尊崇气节”
二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三 陈氏一族的“优美门风”
附录 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