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通天之路:李白传

通天之路:李白传

  • 字数: 17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美)哈金
  • 出版日期: 2020-02-01
  • 商品条码: 978753021997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盛唐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万邦来朝,气势恢宏。尤其值得我们自豪的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无比繁盛,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样的大诗人,足以代表这一如诗如乐的奔放的黄金时代。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英语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作家、学者兼诗人哈金发现还没有一本关于李白的英文传记,于是就着手填补这一空白。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传》对于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都是大有裨益的,有着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内容简介
本书从李白富于传奇色彩的身世讲起,童年入蜀、青年出蜀,两次婚姻,李杜友谊,壮年干谒,老年流放,客死他乡……既写出了天才成长过程中的浪漫与挥洒,又写出李白一生的种种挫折与苦恼,尤其是在饱览祖国名山盛景的同时,又在功名梦想与求仙情怀之间经历着内心的徘徊与撕扯……叙述如金线串珠,将李白的不朽诗篇穿成一串璀璨的珠链,加上著者结合唐代历史、李白名篇对其经历与情感展开的推演想象,使得诗作与传主形象交相辉映,产生奇妙的阅读快乐。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传》博采众长,对待史实态度严谨,对诗歌的阐释又别有洞天,充分体现了一位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的景仰和倾慕,也体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文化的眷恋和挥之不去的乡愁。译文流利畅达,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
哈金,一九五六年出生于辽宁省金州。一九九三年于美国布兰代斯大学获得英美文学博士学位。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现为波士顿大学讲席教授,主要教授小说创作和迁徙文学。1990年开始用英语写作,至今在美国出版了四部诗集,四部短篇小说集,八部长篇小说,和一部论文集。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长篇小说《放歌》将由神殿出版社出版。
汤秋妍,现任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系中文讲师。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夏威夷大学。已在不同华语期刊发表译作、译著若干。
目录
序001
一出身001
二离家022
三还乡041
四离蜀050
五放浪061
六婚姻076
七婚姻生活087
八在京城098
九离京116
十在北方126
十一在南方135
十二移家东鲁151
十三女人们161
十四再次入京175
十五参政191
十六两位巨星的相遇202
十七过渡期210
十八再次出发223
十九第二次婚姻237
二十在东北边境245
二十一南迁256
二十二不速之客270
二十三战火离乱278
二十四入狱289
二十五幻灭及结局300
二十六之后315
主要参考书目321
写作与生存(代后记)323
摘要
     一 出身 我们谈到李白时,应该记住有三个李白:历史真实的李白、诗人自我创造的李白,以及历史文化想象所制造的李白。理想中,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多地呈现真实的李白,同时试图理解诗人自我创造的动机与结果。但我们也必须了解,由于李白一生史料稀缺,这一野心势必受到局限。 近几十年来,好几种李白年表相继问世。它们的内容和方法都非常类似,列出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但这些年表的主要依据仍是诗人自己著作中提供的信息,而这些本应是诗人自我创造之形象的来源。李白中文传记的每位作者都根据这些骨架填充血肉,试图重述李白的一生。这些传记本身也相互引用。其中三本最突出、最有用的也成为我的主要资料来源:周勋初的《李白评传》、李长之的《李白传》,以及安旗的《李白传》。在英国,亚瑟·威利(Arthur waley)六十年前出版了《李白的诗歌与事业》(The Poetry and Career of Li Po),尽管书中的信息现在看来不够完整而且有些过时,但这本专著仍显示出扎实的学问以及合理的判断,所以我也使用了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此外,近几十年来,马鞍山市的李白研究所定期发表学术论文,有一些也帮助我构建我的叙事。和那些年表相似,这些学者所使用的信息大部分也来自李白自己的诗文创作——数百年来,大家根据李白的作品整合出很多关于李白生平的故事或情节。不过,据李白族叔李阳冰所说,他的诗“十丧其九”。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李白作品都来自其追随者魏颢和李阳冰编写的两本文集,约有诗文千余篇,这些应该只是他作品的一小部分。 李白自己的文字是我们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他的一些朋友在其诗文中也描写过李白的样貌与个性。在李白同代人眼中,他形象不俗、个性豪迈。魏颢曾描写过李白眼睛炯炯有神、嘴型有力:“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青绮冠帔”指黑色的丝绣方帽,是当时道士的典型装扮。这篇文章之后的几个世纪,大家描写的李白肖像都跟魏颢这段话类似。高适诗中也曾写过李白:“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方寸且无间,衣冠当在斯。”亦让人联想到一位正直坦荡、打扮入时的豪客。李白经常形容自己是“逍遥”人,虽然又与他一直期待自己成为的朝廷重臣的形象不相符合。他那些豪饮狂醉的传奇故事也揭示了他天真任性的一面。杜甫曾写他“天子呼来不上船”,感叹他爱酒之甚。在另一首诗中,杜甫写李白“自是君身有仙骨”,跟高适形容李白的“肮脏”(古意“高亢刚直貌”)也相称。 现在我们还有一件非常珍稀的文物,使我们对李白的个性和才能有更直观的感受:李白有一小段书法尚现存于世,上面有二十五个汉字。这是目前所知李白留存在世的专享墨宝。在中国传统上,书法是展现一个人修养与才情的窗口。从字迹可以猜测书写之人的个性,甚至体质。李白这段卷轴上写着:“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应是某时应景之作,前后文也不详,但作品中李白的字道劲有力、壮逸优美,仅从书法本身的独特美感上说,也能感觉得出书写之人必定体格强健、性格洒脱自信,拥有不凡的气质。 现在我们所掌握的关于李白童年和家庭背景的信息太少,尽管历代的李白研究者们都在努力还原他的生活。李白自己作品中几乎从未提起他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尤其令人震惊的是,他一个字都没写过自己的母亲。据说,他母亲不是汉人,是少数民族,甚至可能是土耳其人。当时唐朝没有明确的边界,西部的广袤疆土上生活着蒙古人、波斯人、突厥人和维吾尔人。这些西方王国自己的疆域也在不断变化,其中一些国家部族长年征战,各个王朝此起彼伏。不同种族的人长久混居在一起,彼此通婚的情况不可避免。李家在西域这种环境中居住多年,后来才迁回四川。有研究者认为李白只有一半汉人血统,长相也像外国人——这一点还没定论,但我们知道他同时代的人应该看得出他有部分胡夷血统。不过那时的唐朝相对宽容——甚至比如今的中国还要开放——社会和朝廷不排斥外国人前来发展,甚至军队中都有高级将领出身异邦。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