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武陵山区小流域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研究

武陵山区小流域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研究

  • 字数: 27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作者: 漆良华,张旭东 著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38768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武陵山区小流域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研究》共分14章。第1章绪论阐述了退化土地、退化土壤与土壤健康的相关定义和退化土地植被恢复动态及其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第2章介绍了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3章、第4章研究了武陵山区小流域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分配格局。第5章至第10章系统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物理特性、养分状况、微生物数量与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第11章和第12章从土壤贮水量及入渗特性、产流产沙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第13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土壤一植被系统尺度评价了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综合效应。第14章研究了小流域生态恢复适宜度与景观格局,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退化土地适宜的植被恢复对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退化土地、退化土壤与土壤健康的定义
第二节国内外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研究概况
第三节退化土地植被恢复效应研究进展
第四节土壤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第二章试验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试验区概况
第二节技术路线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三章植物区系与群落结构特征
第一节植物区系
第二节垂直层次结构
第三节主要种群水平分布格局
第四节乔木层直径与树高分布结构
第五节小结
第四章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分配格局
第一节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
第二节群落生物量空间分配格局
第三节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
第四节小结
第五章土壤物理特性
第一节土壤密度
第二节土壤孔隙状况
第三节土壤团聚体
第四节土壤物理结构健康评价
第五节小结
第六章土壤养分库特征
第一节土壤养分库含量变化
第二节土壤养分库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土壤团聚体对土壤养分库有效性的影响
第四节小结
第七章土壤微量元素
第一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
第二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有机质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第四节pH值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第五节小结
第八章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氮及分形特征
第一节土壤微生物数量
第二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第三节微生物量碳氮与微生物数量的分形特征
第四节小结
第九章土壤酶活性及养分通径相关性
第一节土壤酶活性数量特征
第二节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
第三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通径分析
第四节小结
第十章土壤养分、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典范相关分析
第一节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典范相关分析
第二节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典范相关分析
第三节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典范相关分析
第四节小结
第十一章土壤贮水量及入渗特性
第一节土壤贮水量
第二节土壤入渗过程模拟
第三节土壤人渗率变化规律
第四节土壤入渗影响因子主成分分析
第五节土壤水分入渗率主导因子方程
第六节小结
第十二章产流量与产沙量
第一节坡面径流小区布设与观测
第二节产流产沙量
第三节产流量与产沙量的关系
第四节降雨量与产流产沙的关系
第五节下垫面条件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第六节小结
第十三章退化土地植被恢复效应综合评价
第一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第二节植被恢复效应关联排序
第三节评价指标关联排序
第四节小结
第十四章小流域生态恢复适宜度与景观格局
第一节生态恢复适宜度
第二节景观格局特征
第三节生态恢复对策
第四节小结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