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第2版)

中国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第2版)

  • 字数: 46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 2012-1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20076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开发本土企业管理案例的重要性。《中国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第2版)》集收编的12个案例全部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带领研究生开发的本土化企业管理案例。
    案例具有时代性。《中国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第2版)》收编的都是21世纪初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热点问题,其主题主要包括两个:
    (1)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如钢铁企业提升企业发展品质的战略决策案例;代表中国传统行业的黄酒企业、中药企业实施“蓝海战略”、科技创新战略求发展的案例;零售业企业抓住机遇实现高速发展的战略案例;企业实施零库存提高效益的案例。
    (2)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如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加强核心业务的案例;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谋取生存发展的“利基战略”案例;大型国有老企业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增强活力的案例;消费品行业企业品牌建设案例;大型装备制造业为进入世界品质企业而实施准确管理、开展全员培训的案例;乡镇企业如何为持续成长制定发展规划的案例。 
目录
案例1 莱钢以提升、发展品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战略思考的背景
二、战略规划
三、效果及未来的挑战
四、附录
五、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2 联华超市快速进入强势竞争圈
一、中国优选的本土零售连锁公司
二、1996年战略转折――确立快速持续发展的战略
三、三大战略支点
四、强化内部管理
五、经营变革与创新
六、挑战与发展前景
七、附录
八、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3 黄酒行业的“蓝海战略”
一、企业战略形势
二、汪总决定“重塑黄酒价值”战略
三、战略实施的结果
四、面向未来、迎接挑战
五、附录
六、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4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主业整体上市
一、企业及其主业整体上市的背景
二、武钢集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的决策
三、武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方案的各方评价
四、武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顺利实施
五、附录
六、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5 白云化工的利基战略
一、白云化工采用利基战略的背景
二、白云化工实施利基战略
三、战略实施的成效
四、白云化工的未来
五、附录
六、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6 科技创新将中药企业推上了快速发展路
一、“白云山中药”科技创新的背景
二、科技创新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三、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的效果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四、附录
五、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7 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一、莱钢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问题
二、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三、莱钢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四、团队学习的典型和事例
五、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8 上海金枫的品牌管理创新
一、背景介绍
二、金枫的品牌管理创新
三、绩效分析
四、附录
五、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9 从准确管理到工序流程管理
一、准确管理思想体系产生的背景
二、准确管理的实施体系
三、独具特色的工序流程管理
四、实施准确管理与工序流程管理的效果
五、附录
六、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10 全员培训助推东方电机跻身世界一流
一、全员培训战略决策的背景
二、全员培训体系的提出及实施
三、全员培训实施的效果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附录
五、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11 零库存是怎样实现的
一、DKC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二、实施零库存管理的背景和挑战
三、零库存管理的实施
四、零库存管理成效显著
五、DKC公司实施零库存管理的再思考
六、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12 一家乡镇企业的发展史和规划
一、京东集团发展沿革
二、京东集团现状
三、行业背景
四、雄关漫道:企业面临的挑战
五、附录
六、案例使用说明
摘要
    (二)企业发展历史
    莱钢自1970年建厂至2000年,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创业阶段(1970~1975年)
    莱钢集团的前身是莱芜钢铁总厂,始建于1970年3月。当时,“”尚未结束,全国都在“备战、备荒”。按照当时中央的战略部署,为了支持山东独立作战兵团,在沂蒙山和泰山交界处,建有十几家兵工厂,为了给这些兵工厂供给钢铁,就成立了莱芜钢铁总厂。企业处于莱芜、新泰等三县交界处,荒山野岭,条件十分艰苦。当时企业只有四座100立方米的小高炉,一个矿山。靠前座620立方米的高炉从1970年3月开始建设,平整场地依靠民兵手拉肩扛,直到1975年才建成投产,当时年产钢仅为11.5万吨。
    2.形成钢铁生产能力阶段(1975~1990年)
    创业刚开始莱钢并不具备炼钢能力,炼出来的生铁要运到青岛钢铁厂冶炼成钢。1983年前企业连续13年亏损,靠财政补贴过活。1982年2月莱钢开始建靠前座25吨转炉,1984年1月出钢,年产钢30万吨。1985年11月莱钢建成第二座25吨转炉。在这一历史阶段,莱钢虽然已经具备炼钢能力,但是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加上工艺布局不合理,一直为人员多、社会负担重、资金紧张所困扰。
    3.技术和产能升级阶段(1990~2000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国家鼓励企业利用外资改扩建钢厂,以减少进口。莱钢抓住机遇,从1987年开始筹划引进外资,1989年开始和亚洲开发银行谈判,1992年达成协议,获得亚洲开发银行2.53亿美元贷款,加上靠前配套资金,共计52亿元人民币实施改扩建工程。1993年6月建成靠前座750立方米高炉;9月建成25吨转炉;1994年实现钢产量100万吨;1995年5月建成第二座750立方米高炉。在这个阶段,企业对炼铁、炼钢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由于引进了几条优选的生产线,包括从日本引进H型钢生产线、中小冷轧机,工艺水平有很大改进,同时也带动了管理模式的改造。
    1998年,莱钢通过业务重组,主业挂牌上市,成立莱钢股份公司。1999年莱钢集团公司成立,主业1.8万人产钢200万吨。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