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心

文心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 作者: 夏丏尊,叶圣陶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70579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心》将阅读、写作、诗词等知识串联起来,语言考究平实,讲解深入浅出,情感润物无声,将语文学习的目的、对象、方法、意义娓娓道来,蕴含着深远的引导和精炼的教诲,既是一本优秀的语文学习启蒙之书,也是一部常读常新、历久弥新的经典读本。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早年在乡镇小学任教,1916年进入尚公学校执教,着手编写国文教材;后加入北京大学春潮社,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文学研究会,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小说、诗歌和评论文章。1949年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出版总署副署长等职。 叶圣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还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一批青年作者。 叶圣陶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尤其是童话领域具有突出贡献。他创作了中国现代首部专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稻草人/经典文学名著》,被鲁迅称赞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爬山虎的脚》《稻草人/经典文学名著》《光明的世界》《小小的船》等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 叶圣陶亲自编写过有名的初等小学国语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对中国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叶老一生从事语文教育和教材编写工作,是有名的文章家和文体鉴赏家,他与夏丏尊、陈望道、朱自清等有关阅读和写作技法的探讨曾在青少年读者中间产生广泛影响。叶老为文素以平易谨严著称,说理透辟,语言凝练,可以说每篇皆是现代语体的典范之作。
目录
序一
序二
一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二 方块字
三 题目与内容
四 一封信
五 小小的书柜
六 知与情与意
七 日记
八 诗
九 “文章病院”
十 印象
十一 词的认识
十二 戏剧
十三 触发
十四 书声
十五 读古书的小风波
……
摘要
     一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正午十二时的下课钟才打过,H 市第一中学校门口涌出许多回家吃午饭去的学生。女生的华丽的纸伞,男生的雪白的制服,使初秋正午的阳光闪耀得愈见明亮。本来行人不多的街道突然就热闹起来。 “从今天起,我们是初中一年生了。上午三堂功课,英文仍是从头学起,算学还是加减乘除四则,都没有什么。只有国文和我们在高小时大不同了,你觉得怎样?”周乐华由大街转入小巷,对同走的张大文说。 “我也觉得国文有些繁难。这恐怕不但我们如此,方才王先生发文选的时候,全班的人看了似乎都皱着眉头呢。” “这难怪他们。我和你在高小时对于国文一科总算是用功的,先生称赞我们俩在全班中理解力优选,尚且觉得够不上程度。” “今天发出来的两篇文选,说叫我们预先自习。我方才约略看了几处,不懂的地方正多哩。你或者比我能多懂些吧。” “哪里哪里。反正今天是星期一,王先生方才叫我们在星期三以前把那篇白话体的《秋夜》先预备好,还有一天半工夫呢。我回 去慢慢地预备,真有不懂的地方,只好去问父亲了。” “你有父亲可问,真是幸福。我……”失了父亲的大文不禁把话咽住了。 “我的父亲与你的父亲有什么两样?你不是可以常到我家里去,请我父亲指导吗?今晚就去吧,我们一同先来预备第一篇,好不好? —呀,已到了你家门口了。我吃了饭就来找你一同上课去。下午第一课是图画吗?”乐华安慰了大文,急步走向自己家里去。 周乐华与张大文是姨表兄弟,两人都是十四岁。周乐华家居离 H 市五十里的 S 镇,父亲周枚叔是个中学教师,曾在好几个中学校里担任过国文课。新近因为厌弃教师生涯,就在 H 市某银行里担任文牍的职务。 暑假前乐华在 S 镇高小毕业了,枚叔因为乡间没有中学,自己又在银行里服务,不能兼顾 S 镇的家,就将全家移居 H 市,令乐华投考第一中学初中部。张大文原是 H 市人,自幼丧父,他的母亲因他身体瘦弱,初小毕业后,即依从医生的劝告和亲戚间的商议,令他转入乡间的 S 镇小学校去住读,只在年假暑假回到 H市来。乡居两年,大文在高小毕业了,身体也大好了,便留在 H市与乐华同入第一中学。两人既是亲戚,两年以来又同班同学,情谊真同兄弟一样。 下午课毕后,乐华与大文去做课外运动。阔大的运动场,各种各样的运动器具,比较乡间高小的几乎有天渊之差。两人汗淋淋地携了书包走出校门,已是将晚的时候了。乐华走到家里,见父亲早已从银行里回来了。檐下摆好了吃饭桌凳。母亲正在厨下,将要搬出碗盏来。 “今天上了几班课?程度够得上吗?好好地用功啊!”吃饭时,枚叔很关心地问乐华。 “别的还好,只是国文有些难。” “大概是文言文吧,你们在小学里是只读白话文的。” “不但文言文难懂,白话文也和从前的样子不同。今天先生发了两篇文选,一篇白话的,一篇文言的。白话的一篇是鲁迅的《秋夜》,文言的那篇叫作《登泰山记》,是姚……做的。” “姚鼐的吧。这个‘鼐’字你不认识吧?姚鼐,安徽人,是前清有名的文章家。” “先生交代在星期三以前要把这两篇文章预备好呢。” “吃了饭好好去预备吧。不懂的地方可问爸爸,现在不比从前了。从前爸爸不和你在一起,自修时没有人可问。”乐华的母亲从旁加进来说。 “我也许无法指导呢。”枚叔苦笑。 “为什么?你不是做过多年的国文教师的吗?”乐华的母亲问。 乐华也睁大了眼睛惊讶地对着父亲。 “唯其做过多年的国文教师,所以这样说。一个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课程中最成问题的是国文。这理由说来很长,且待有机会时再说吧。”枚叔一壁说,一壁用牙签剔牙。 乐华愈加疑惑。恰好大文如约来了。天色已昏暗,乐华在自己的小书房里捻亮了电灯,叫大文进去一同预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