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流亡日志/孙丽萍/侠劲松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作者: 孙丽萍//侠劲松
出版日期: 2011-12-01
商品条码: 9787537836579
版次: 1
页数: 0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
¥2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流亡日志(慈禧在山西的53天)》由孙丽萍编著。 《流亡日志(慈禧在山西的53天)》内容简介:光绪二十穴年(农历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国军队组成的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开始流亡直隶、山西、陕西三省,中国近代目前又添了一段屈辱不堪的往事。在流亡山西的53天时问里,慈禧从中国最有权势的尊贵妇人,沦落为有家难归的战乱难民,心理的落差与生括的窘困,也让她体验了未曾有过的苦痛和尴尬。而西行庞大的各类开销和迎驾仪式,给山西百姓带来了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军队以及随行护驾人员的盘剥巧取,又加剧了地方上的矛盾。 总而言之,慈禧西逃给行将就木的没落封建王朝一次沉重的打击,撕碎了清朝政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角逐的最后一点尊严,也将清王朝迅速推向了毁灭崩溃的边缘。
目录
引言
壹?世纪之交的山西
地理建置与人口物产
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缓慢发展的经济与民生状况
世纪之交的山西政要与富商
贰?国难与逃亡
庚子国难
慈禧光绪离京出逃
西逃路线
叁?流亡山西日志
晋北
晋中
晋南
肆?流亡生活清单
慈禧流亡中的吃穿用度
“皇灾”袭扰黎民百姓
伍?挥之不去的阴影
慈禧态度的大转变
对山西义和团的处置
五位清朝高官的结局
地方官员的升迁和黜贬
西逃路上的军队、粮饷调拨
陆?西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山西遭遇西逃的祸害
被延误的清末新政
半个世纪两次大流亡
附录一 慈禧生平述略
出生地扑朔迷离
逐权力从不停止
生活上习惯奢侈
在高位误国误民
附录二 -慈禧流亡日程表
参考书目
后记
摘要
地理建置与人口物产 山西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特色鲜明的人文环境。 山西版图如海棠叶片的形状,可谓东有太行,西有黄河,北接大漠,南连中原。清代的山西,“东界直隶井陉,西界陕西吴堡,南界河南济源,北界内蒙古四子王部落草地,广八百里,袤一千六百二十里。”东西南三界与今天的山西大体相当,北界向北延伸了二三百公里。全省中南部为典型农耕文化区,北部为农牧业结合区。在这块山水环绕、表里山河的黄土地上,曾经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 山西简称晋,又有山右、河东之称。山西之名称始于元代,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省名。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当时的中国划分为九州,山西属冀州之域。西周成王将唐地分封叔虞,山西先称唐,后称晋。中国步入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就是由晋国孕育壮大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山西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时期,时称“战国七雄晋有三”。秦时实行了郡县制,置太原、河东、上党、雁门和代郡。汉朝基本沿袭秦朝郡县制度,属并州刺史部。唐朝为河东道,宋朝设河东路及西京道,元设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宣慰使司,明置山西布政使司。 清朝山西一省,设置冀宁道、河东道、雁平道和归绥道,太原府、汾州府、潞安府、泽州府、平阳府、蒲州府、大同府、宁武府、朔平府9府,所辖辽州、沁州、平定州、解州、绛州、隰州、霍州、忻州、代州、保德州10直隶州,岢岚州、永宁州、吉州、朔州、应州、浑源州6散州以及85县,归绥道13厅(先设绥远、归化、清水、萨拉齐、和林格尔、托克托城、丰镇7厅,晚清增设宁远、兴和、五原、武川、陶林、东胜6厅),省府太原。 光绪元年(1875年),根据户部统计数字,全国人口为3.2亿。山西人口最盛的光绪三年(1877年),总数达到1643万。光绪年开始的连续两年大灾是山西人口数字的分水岭,人口骤减,或流散,或死亡,全省净减500多万人,此后,全省人口徘徊于1000~1100万之间。以太原盆地、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冀宁道辖区,人口最多,达到458万,占全省人口的40%以上;其次为河东道,人口228万;再次为雁平道,人口200万;归绥道的人口当时不足15万。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也就是说,在庚子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山西人口状况在一千万人左右。 山西煤、铁以及池盐等丰富的物产为山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盐池是山西华夏古代文明的物质经济基础,自从有人类活动的记载以来,河东解州池盐也就有了记录。到了明代,山西煤炭、冶铁业得到了发展,其规模、产量、技术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酿酒业、丝绸业、铜业、陶瓷制作、琉璃制作、砂器等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产业。 仅以冶铁业为例,明代山西的铁矿产地有晋城、长治、壶关、平定、盂县、榆次、孝义、平遥、汾西、临汾、洪洞、翼城、高平、阳城、交城、太原、阳曲、五台、吉县、朔州、山阴、繁峙、右玉、永和、乡宁、稷山、绛县、怀仁、清源、静乐、介休、灵石等32州县,占全国246处铁矿产地的12.6%,居全国第一。 明初洪武年间,全国设13处宫营铁冶所,山西就有平阳、吉州、太原、潞安、泽州等5所,民营冶铁业在山西的发展也非常普遍。当时勘探铁矿和冶铁炼钢的技术也较从前更加优选,不少矿工已经具备了根据矿山泥土的表层颜色来判断是否储藏铁矿的丰富经验,而且炼钢的技术也有突破,创造了“地下土圆炉炼钢法”,在山西的许多地方,不仅普遍使用了煤冶炼技术,而且还使用焦炭炼铁,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山西出产的农具、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价廉物美,成为商业贸易的重要交流物资。明清时期,拥有巨额资本的晋商,活动区域广,经营项目多,涉及的领域包括了粮食、茶叶、绸缎、布匹、颜料、皮毛、食盐、药材等生产和生活众多品种,其中的许多商品都是本地生产,具有一定的资源特色优势与市场竞争力。P3-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