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绿天·棘心

绿天·棘心

  • 字数: 2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苏雪林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4368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苏雪林的作品精选集,收录了其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散文集《绿天》,包括《绿天》《鸽儿的通信》《小小银翅蝴蝶的故事》《我们的秋天》《收获》《小猫》等名篇,以及自传体小说《棘心》。《绿天》与《棘心》是作者文艺创作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之作,内容与作者自己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7—1999),原名苏小梅,安徽太平县人。1915年进入安徽省立第1女子师范,1919年考入北平女高师国文系,两年后,赴法国里昂中法学院留学,后以留学四年的经历为源泉,创作了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棘心》。 1925年回国后,苏雪林先后任教于沪江大学、东吴大学、武汉大学,讲授古典文学;后赴台湾,在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台南成功大学任教授。1999年去世后,遗骨归葬故乡。 苏雪林是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之一,却又毕生尽瘁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代表作有小说《棘心》,散文集《绿天》《屠龙集》,三幕话剧《鸠那罗的眼睛》,以及文学理论专著《李商隐恋爱事迹考》(后改名为《玉溪诗谜》)、“屈赋新探”系列、《东坡诗论》、《诗经杂俎》、《唐诗概论》、《辽金元文学》、《中国文学史》等。
目录
绿天
绿天
鸽儿的通信
小小银翅蝴蝶的故事
我们的秋天
收获
小猫
童年琐忆
青春
归途
中年
棘心
第一章 母亲的南旋
第二章 自闺房踏入学校
第三章 赴法
第四章 光荣的胜仗
第五章 噩音
第六章 来梦湖上的养疴
第七章 家书
第八章 丹乡
第九章 白朗女士
第十章 中秋夜
第十一章 马沙的家庭
第十二章 家乡遭匪的噩耗
第十三章 他不来欧洲
第十四章 皈依
第十五章 巴黎圣心院
第十六章 法京游览与归国
第十七章 一封信
摘要
     绿天 亚当和夏娃的地上乐园,真是太令人神往了,数千年来,有着不少口碑来传述它,不少诗歌来咏叹它,不少散文来铺张它,连学习工科,平日对于《圣经》素少寓目的石心,也常常对我说:“我想寻找一区隔绝市嚣,水木清华的地方,建筑一所屋子,不和俗人接见。在那儿,你做夏娃,我便做亚当,岂不好吗?” 石心的性格原是很孤僻的,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我却颇爱热闹,虽也不喜交际,却爱有几个知心的朋友,互相往还,但对于尘嚣,也同他一样厌恶。因为我的祖父,都是由山野出来的,我也曾在乡村生活过多少时候,我原接近是个自然的孩子啊! 石心因为职务的关系,住在上海。他每天到远在二三十里外的工厂去工作。早晨六点钟动身,晚上六点钟才得回家,只有星期日方能自由。 他上工去后,我就把自己关闭在一个又深又窄的天井底,沉沉寂寂,度过我水样的年华。偶然出门在马路上散散步,眼睛里所见的无非工厂烟囱袅袅上升的黑烟,耳朵里所听的无非是隆隆轧轧的电车和摩托卡。我渴望着我从前所爱的花、鸟、云、阳光、绿野……但这些事物不但闪躲着,不和我的实际相接触,连我的梦境里都不来现一现,于是我的心灵,便渐渐陷于枯寂和烦闷之中了。 我曾读过都德《磨房书札》,最爱《西简先生的小羊》那一篇。咳,现在我也变成这小白羊了,它虽然被系在芳草芊芊的圈子里,受着主人百端爱抚,却永远翘望着那边的崇山峻岭,幻想着那垂枝的青松,清香的野桐花,银色的瀑布,晚风染紫了秋山,鼻子向着遥天“咩!”“咩!”发出一声声悠长的叫唤。 某年,即上海为五十年所未有的酷热所燃烧之一年;某月,即秋声和鸿雁同来之一月,我们由上海搬到苏州城里来了。 起先,石心接着苏州东吴大学的聘书,请他为该大学理科主任,并允许由学校赁给我们屋子一所。那时我们并不知新屋是怎样一个形式,想象那或是几间平房,有一个数丈长宽的庭院,庭中或者还有一二株树,少许的花草;不过这样于我已经很好,我只要不再做天井底的蛙,耳畔不再听见喧闹的车马声,余愿已足,住宅就说狭小一点,外边旷阔清美的景物,是可以补偿这个缺点的。吴城这个文化古城环境的幽静,我也算闻名已久了,所以石心接到聘书之后,心里尚在踌躇不决,我却极力地怂恿。啊,西简先生的小羊已经厌倦了栅和圈,它要毅然投向大自然的怀抱里去了! 于是石心决定了赴苏州教书的计划。 我们的行李运去之后,石心先去布置房子,我于第二天带了些零杂用品离开了上海。 我虽然已在苏州生活过,但对于东吴大学许给我们居住的屋子所在,却弄不明白,我便到景海女师,请校长洛宾孙女士引导我去。 洛女士是美国人,性情极为和蔼,见我来很高兴;听见石心也来苏州教书,更为欢喜。她请我坐了,请出她朋友沙女士来陪我,又倒给我一杯冰柠檬水。两个钟头在火车里所受的暑热,正使我焦渴呢,喝了那杯水,真感到甘露沁心般的爽快。 我谈起请她引导去看新居的话,她说:“那屋子很好,我常想住而不可得,你们能够得到这样住所,运气真不错呀!” “她们住在这样精雅的屋子里,还羡慕我们的住所,那末,那屋子一定不怎样坏吧。”我心里这样想着。 喝完冰水后,她和沙女士引我走出学校,逆着刚才我走来的道路,沿着天赐庄河走了十分钟,进了一堵墙,我们便落在一片大空场之中,场中只有一个小茅舍,余无别物。我正在疑惑,洛女士指着屋后一道矮墙和一丛森森的树木对我说:“你们的屋子在这墙里。” 推开板扉,里面竟有一园,园里有一座虽不精致而极适宜于居住的双幢屋子。 呀,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屋前,石心听见我们的声音,含笑由屋中走出。洛女士和他寒暄了几句话,便作别去了。 等她出了板扉,我就牵着石心的手,快乐得直跳起来,说道:“有这样一个好园庭给我们住,我简直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牵着手在园里团团走了一转,这园的景物便都了然在心了。 园的面积,约有四亩大小,一座坐北朝南,半中半西的屋子,位置于园的后边。屋之前面及左右,长廊团绕,夏季可以招纳凉风,而冬天则可以在廊子上躺着软椅负暄,这一点,可说是最中我意了。 这园的地势颇低,而且园中杂树蒙密,日光不易穿漏,地上常觉潮湿,所以屋子是架空的。它离地约有六七尺高,看去似乎是楼,其实并不是楼。屋子下面不能住人,只好堆煤,积柴,或者放置不用的家具。 园中尚有一个丈许高的土墩,登其上,可以眺望墙外广场中青青的草色,和东吴大学附近的那一双秀丽的塔影。 园中的草似乎多时没人来刈除了,高下杂乱地生长着。草里缠纠着许多牵牛花和茑萝花,猩红万点,映掩浅黄浓绿间,画出新秋的诗意。还有白的雏菊,黄的红的大理花,繁星似的金钱菊,丹砂似的鸡冠,都在荒园里争妍斗艳。秋花不似春花:桃李的秾华,牡丹芍药的富丽,不过给人以温馨之感,你想于温馨之外,更领略一种清健的韵致,幽峭的情绪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