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郭可慈 郭谦父子文选

郭可慈 郭谦父子文选

  • 字数: 57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作者: 郭可慈,郭谦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72721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作家是当今文坛一道亮眼的风景线,本次出版的郭氏父子作家文选是出版界的第一次尝试,既可以为文坛提供珍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又可以让读者获得两代作家、不同文笔的异样品味。
作者简介
郭谦,字甘泉,笔名汾阳后谦、文心、沙漠骆驼、大干茗风、荒漠甘泉。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职业作家、书画家、艺术评论家。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家协会会员。
目录
上卷郭可慈文选
一、闲情漫笔/003
座右铭,两墨宝/003
甜蜜的回忆/005
“草台班子”与《大戏考》/008
庭院前的白玉簪/010
持螯赏菊/012
食粥谈趣/013
寻找过去的足迹/014
卧游于方寸之间/016
门券留玉照赏玩忆归游/018
“祝君好运”的有奖门券/019
“戏说”也要有度/020
 二、游踪鸿爪/023
僧像荟萃法乳堂/023
少林寺记游/025
漓江烟雨/027
雁荡二灵/029
淮东揽胜醉翁亭/031
湄洲妈祖风情/032
一林风月伴高僧/035
法门古刹瞻舍利/037
静海观钟/038
从归来堂到漱玉泉边/040
曾侯乙编钟真品何处寻/042
武汉楚天台长联/043
三、文事摭拾/045
温雅高贵的朋友——推荐几本推荐阅读的散文集/045
民国名人逸事小考两题/048
两部未终篇的中国文学史/049
梁漱溟、沈从文生平经历的一点辩证/051
也谈“谋杀名作家”/052
读作家资料的困惑/054
书籍装帧的表与里/056
插图本大有可为/059
咄咄怪事/062
 四、书林折桂/063
读书的情趣/063
且从书边觅书趣/065
雨季情怀/066
曲终风范在/067
历史是不能被忘却的——韦君宜《思痛录》读后感/069
走近前辈学人谢泳/071
重开的紫罗兰/072
哲人其萎涛声依旧——曹聚仁《听涛室人物谭》读后感/074
学识与性情的结合——谈吴小如20世纪40年代的书评/076
冷月诗魂人间沧桑——一本关于苏联文学真相的书/079
保持新锐学会宽容——读余杰部分作品的感想/081
书海泛舟浅酌低吟——读陈学勇的《浅酌书海》/083
秉笔直书平实可信——读朱尚刚的《诗侣莎魂》/085
方寸世界温书情——《文化人藏书票》欣赏/086
瓦釜雷鸣一时,黄钟长鸣不已——读郭沫若《黄钟与瓦釜》杂文有感/088
五、作家剪影/090
水绘园后人冒广生/090
南通美籍华人作家水晶的风采/093
孙犁的正气与清纯——读韩映山《孙犁的人品和作品》/095
漫游全世界作家的屋子/097
文学丝绸之路上的拉骆驼者/098
苏派女作家的南通情结/100
 六、谈书论写/102
书籍——生活的明灯——读《我和图书》/102
我读散文/103
与文学爱好者谈写作/104
对“来稿不退”制度的质疑/109
七、文史趣话/111
唐代名诗人“韦苏州”/111
岳飞与南通/113
红生鼻祖——王鸿寿/114
纪昀和刘墉的文友情/116
曹聚仁笔下的张謇/117
文怀沙与南通广教寺/119
历史上通州反酷吏的民谣/120
八、附录/122
附录1:郭可慈年谱/122
附录2:郭可慈五代家谱图系/133
中卷郭谦文选
一、早期作品/137
夜观星空/137
周瘦鹃与梅花/140
郑板桥与菊花/142
不可丢弃文字里的梦(日记一则)/143
初恋的花飘落到了江南/144
二、祖国颂歌/147
祖国颂/147
泰山颂/149
北(京)通州颂/150
南(通)通州颂/152
如东颂/154
南通师范颂/155
青州颂/157
平遥颂/159
大西安颂/161
三、四季抒情/163
早春听鸟鸣/163
徘徊在唯美的夏雨里/164
浪漫的夏天(散文诗)/165
在秋色里兜风/166
2008年南通的第一场大雪/167
冬天里的阳光/170
四、情感汇流/172
陪母亲参观“第30届南通菊花展”/172
陪母亲治疗眼睛札记/175
父亲与我的师生缘/179
家风正,家庭和睦——从妹夫为母亲剪脚指甲说起/182
友情是需要经营的/184
我的母校——正场小学/185
汾阳堂郭氏宗谱追寻记/187
去故乡(如东)抓一把泥土/192
五、阅读山河/198
平遥,让我再回童年/198
金祖山的奇石、奇树、奇泉/200
临沂书法广场超级棒/204
沿京杭运河奔驰,游临清、台儿庄/207
黄岛的精彩聚焦在海军公园/212
唐闸老镇凸显南通古风韵/214
春日值得一游的宝地——常乐镇/217
清明淮安、曲阜两地游/221
重生吧!洙泗书院/224
爬泰山千年古道寻圣迹记/227
品青州古城美景——青州博物馆、范公亭参观记/230
去南通蔷园,找张謇墓,鞠躬!/234
家庭旅游团首游水绘园/237
绍兴鲁迅故里是免费的旅游胜地/241
到福州,必去三坊七巷/244
福州于山、西湖景色怡人/246
天台山寻觅李白踪迹/250
六、文坛交往录/254
文坛三个眉心有黑痣的人——邂逅名作家罗珠/254
飘逸在山峰之间的灵鹫——二访名作家罗珠/258
艺术是热情、青春常在的源泉——著名作家、画家孟伟哉访谈记/264
采访齐白石孙女/266
诗坛伉俪晚霞璀璨——王耀东、刘荔夫妇访谈记/267
网络奇遇交友录/271
办报奇遇交往录/275
七、文史拾翠/278
“状元郎”为刺绣艺人撰书/278
梁启超、林长民对“五四”的贡献/281
曾氏父子共同开辟“真美善”天地(曾朴、曾虚白)/283
宋氏父子驰骋文坛百年,独领风骚(宋春舫、林以亮)/290
以诗为人生的胡氏父子(胡征、胡宽)/298
邹氏两代作家,灵魂中灌注诗意(邹荻帆、邹静之)/302
丁家父女——不一样的文化道路(丁景唐、丁言昭)/306
敲锣的诗人、打鼓的小说家(苗得雨、苗长水)/313
群星闪烁的诗歌之家——艾砂、马乙亚、王耀东、刘荔/322
陆小曼的爱是另一道风景/334
八、图书评论/336
高举爱的旗帜的诗翁——雁翼先生/336
读《漂泊岁月》诗集有感/339
艺坛驾凌云诗海扬心帆——《蒋义海选集·诗歌卷》读后感/341
张富英《倾听与注视》跋/346
妖窈迷人的情感圣女撒不尽的情感彩圈——水中仙子小说集《情劫》序/347
流淌宝贵真情的《美家家书——与友书》序/349
彩虹一道映满天——读夏家骏《我不是包公》有感/351
简练而生动,短小而精美——塞遥《禁区》诗集读后感/354
好书,赋予世界更多的智慧——《浩子的智慧》序/357
《教育的积极力量》发人深思——凌宗伟新书发布会记/360
萤火虫漫舞天空的风景——读田宇诗歌集《萤空》有感/362
走在快乐路上的歌者——读李修平《人生路上》有感/364
探求中寻找突破创新中填补空白——孙敦秀《汉简书法入门指南》序/366
下卷众家评说郭氏父子及著作选
一、众人眼中的郭氏父子/373
可慈先生与我陈学勇/373
你是一片白云杨汝权/375
水流云在——悼郭可慈先生蒋益民/377
祭郭可慈同学文洪汉清/379
老师,你还记得吗?梦里风荷/380
文化学者郭谦多领域成功的三大原因——兼谈老师的印象和书画实践李志丹/382
萧三匝如是说之,史存于野萧三匝/384
面对文化名人于丹与郭谦浩思天地/386
远方有一条大鱼在等着我刘伯毅/388
从骆驼到一匹黑马——贺《平凡家庭不平凡的岁月》出版沉沙/390
跨界骄子郭谦转身不断,让人炫目李玉/392
二、名家评述郭氏父子图书/399
寻绎作家脉络的宝典——评郭可慈父子的《现代作家亲缘录》赵朕/399
读郭谦《现代作家亲缘录》之《封建叛逆营造了世纪文学宅院》郝雨缤纷/401
开启传记文学写作新思路陈晓飞/403
“诗书传家远”——评郭谦的《走进世纪文化名门》丛书赵朕/406
“诗书传家远”——读《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陈凯丽/409
瑰丽,源于生动的镶嵌——读郭谦和他的《走进世纪文化名门》丛书蓝狐/411
静听清音如饮甘泉——读郭谦散文集《甘泉清音》有感梁天明/415
《中国百体书法概述》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杜海义/417
《中国百体书法概述》三大亮点悠然(百体书法网记者)/419
一部书法创新宝典——读郭谦《中国百体书法概述》随感王耀东/421
三、附录:郭谦系列图书新书发布会、研讨会 /427
北京《甘泉清音》新书发布会暨郭谦书画展新闻通稿/427
2016年10月2日座谈研讨会,郭谦致答谢词/430
2017年《甘泉清音》南通研讨会新闻纪要/432
北京郭谦书画展暨《平凡家庭不平凡的岁月》新书发布会新闻纪要/436
北京郭谦书画展暨《平凡家庭不平凡的岁月》新书发布会郭谦答谢词/441
北京通州举办郭谦图书捐赠暨《中国百体书法概述》新书发布活动新闻纪要/443
2019年8月15日活动,郭谦致答谢词/447
摘要
     一、闲情漫笔 座右铭,两墨宝 我的书桌座右张贴着两件民族英雄的墨宝,当然不可能是真迹,仅是复印件而已。铮铮金石良言伴我晨昏,策我励我,真是的座右铭。 一件是郑成功手书的对联“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我是从一张用于包装邮包的旧报纸《泉州广播电视》上复印放大而来的,原件为福建安海一人士收藏。去年我随泉州师专(今泉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去郑成功的故乡石井镇参观“郑成功纪念馆”,该馆左侧碑林大门柱上赫然镌刻着的就是这副对联。 郑成功,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似乎是个武将,并不是文人。其实不然,郑成功是十足的秀才出身。南安孔庙有他焚烧青衣处的遗迹。他20多岁时看到国家多难,决心投笔从戎,就焚烧掉秀才穿的青衣,以誓从此弃文从武,保卫大明江山。从这幅字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功底之深厚,字写得凝重劲挺,有北宋黄庭坚的笔意。 这副对联并非郑成功自撰,而是传统的文人格言联,我早先就抄录过,只是上联有一字之差,即“清心莫若寡欲”。郑成功自幼到老都是按照此联身体力行的。 去年,我去安海龙山寺观光,路过安海镇古八景之一的“星塔鞭影”。紧靠约三层楼房高的星塔有一所成功小学,是郑成功少年读书处。校门口有一副对联:“星光伴随书声琅,塔影鞭牛掌故传。”当地农人有午夜从池塘里将水牛鞭出的习惯,郑成功少年时每夜常读书至月色西移、塔影东斜、鞭牛声阵阵入耳之际方入睡,可见他苦读而自得其乐。郑成功一生,驱逐荷虏,开发台湾,以国家民族事业为重,早将个人私欲置之度外。他死后迁葬故土时,连他的对头康熙皇帝也不得不撰联表示叹服:“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另一件是林则徐的行书条幅,原载今年4月号的《收藏》杂志,原件132厘米X58.6厘米,是其后人收藏的。林则徐本身是一位文人,能文善书并不奇怪,他的墨迹留存在世的也并不少见。我在淮安关天培祠堂就见过林则徐为支持他禁烟抗英的战友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亲笔书写的像侧联:“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双忠同坎懔,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见面如生。” 我也曾看到过他手书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中称“公书具体欧阳(初唐欧阳询)”,因此他的字讲究中锋运笔,字字雄健有力,又错落有致,变化无常。 林则徐这幅《可观操守轴》既是陶冶情操的箴言,也是观人论世的镜鉴。“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含有深刻的哲理,指出了关键时刻见真情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从虎门销烟到谪戍伊犁,都可看出林则徐坚贞的操守、无穷的精力、宽宏的度量、深厚的存养和惊人的镇定。俗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林则徐的“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坠”,似乎比前者说得更深刻、更形象,也更击中人的弱点和要害,可见防欲和从善之难。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商品经济社会,牢记这两句话,对我们立身处世、砥节砺行是大有好处的,愿与同道者共勉之。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