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书谱

书谱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作者: (唐)孙过庭 著;赵宏 注解
  • 出版日期: 2013-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48384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6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博雅经典:书谱》重在论文,以阐述《博雅经典:书谱》奥赜为旨,对孙氏书法艺术成就不作过多分析,书中所附《书谱》原文妙迹俱在,无须再置一喙,仅于书中讨论有关行笔“迟速”以及“兼通”“精熟”等问题时,适当引用《博雅经典:书谱》墨迹以阐释孙氏相关理论。
目录
导读
书谱
参考文献
摘要
    (三)书法的创作论
         书法创作是一个将主体情感物化为一件作品的过程,创作理论研究的就是如何能够使书法创作进入一种兴会淋漓、不可遏止的创作状态,从而进入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书法创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下面从此过程中的构思、条件、方法、效果等方面,以逐步递进的方式来看孙过庭对书法创作问题的思考。
         1.书法创作的构思
         构思指的是书法创作前心物交融,在情意层次上的艺术思维想象活动。这与文学理论所强调的“驰神运思”“神与物游”“与心徘徊”“随物宛转”(俱见刘勰《文心雕龙》中《神思》、《物色》诸篇)十分接近。孙过庭亦云: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这里所列举的众多“自然之妙有”的意象活动,正是书法创作时物我融合的过程。
         2.书法创作的条件
         这个条件既有一次临时性的,也有长期积累性的。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岂是那种“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者随意就能创作出来的?孙过庭就曾经历“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馀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的漫长岁月,也有“右军之书,末年多妙”之说。故从长期性条件而言,孙过庭针对书法学习的过程提出了有名的“三时论”: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可见一个书家几乎要穷其一生的精力,才能达到“通会”的境界。而达到“通会”的表现之一就是“精熟”。只有达到“心不厌精,手不忘熟”的地步,才能做到“规矩罔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萧洒流落,翰逸神飞”。而“精熟”又与“心手”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书谱》多处提到“心手双畅”“心手会归”“无间心手”“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等。孙过庭追求的心手关系是一种在极精熟之后对笔墨技巧的自如应用,当能够真正做到心手之间不再有距离,心中有所想,即可用手完美地表达出来,自然也就达到了“精熟”的程度。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