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向圣贤致敬:悟人生境界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汪仲华 著
出版日期: 2019-05-01
商品条码: 978720815829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4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从老子、孔子、庄子、荀子、孟子到,从范仲淹、文天祥到冯梦龙等等,展示其大气磅礴、大义凛然,以自己的言行、壮举,激荡人心,豪气干云等品格,阐释了圣贤的包括功利、道德、自然、天地在内的人生境界。
作者简介
汪仲华,原籍浙江杭州(萧山),曾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向大师致敬:读唐诗宋词》,主要致力于研究诗词、文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
目录
天法道,道法自然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登泰山而小天下
夫志当存高远
立德、立功、立言
为天地立心
学贵有用,道济天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039吾日三省吾身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我自长贫甘半饱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势不可使尽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行义修仁者,延年益寿人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民者,万世之本也
治乱兴废在于己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江山也要伟人扶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08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宽小过,总大纲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书两百年后始显
过河,过河,过河
小儿辈大破贼
横戈马上行
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
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冤家宜解不宜结
梦里不知身是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兼相爱,交相利
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举贤才而授能
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竖子不足与谋
爵高志下,官大心小,禄厚施博
敕戒藩臬郡县官吏,痛改旧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唯正己可以化人,唯尽己可以服人
无友不如己者
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持汉节而不失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
欲以性命归朝廷
苟利国家生死以
文臣不爱钱,武官不惜死
要留清白在人间
留取丹心照汗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心安即是家
载不动许多愁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见争如不见
旧游旧游今在否
天涯何处无芳草
为有源头活水来202文章可立身
书中自有千钟粟
读书滋味长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创作,不系人之利害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天然不可凑泊
惟有饮者留其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天下事,可无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且将新火试新茶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不觉残书落手中
自是人生一乐
袖手无言味最长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似曾相识燕归来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唤取归来同住
人间好时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卧雪眠云,吟风弄月
白云千载空悠悠
后记
摘要
天法道,道法自然
――(春秋)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一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外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东)。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经做过周朝管理图书(藏书)的史官。
老子主张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而“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他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无是更基本的,从而建立了以“道”、“德”为核心范畴、以“自然”为优选价值的哲学思想体系。他明确表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本义是人走的路,引申为准则、原理、规律;宇宙的本原、本体,等等,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儒家以人为中心,总要为人找一条出路、找一条能正确发展的路。道家不以人为中心,认为如斯既狭隘又主观,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价值,它的存在就是得到“道”的支持,所以道家反对自我中心,主张顺其自然、无为。于是道生万物,法道为本;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进一步的层面便是自然和无为。这里的无为是对权力的节制,自然则是建立在权力受节制基础之上的百姓的自主和自治。道家认为权力任何有心的干涉未必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因此对百姓和世界很好的应对是尊重、顺应,而不是干涉、改变,达到百姓祥和、圆成万物之自然性命的实现和整体和谐,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至高智慧。
一部《老子》(即《道德经》)恣肆,包罗万象,五千字左右,可谓字字珠玑,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系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及朴素的辩证法,凸显了老子的超凡才智。在当时石破天惊,到今天依然影响巨大。有一个说法:世界上就数《圣经》和《道德经》是除本国语言外印得很多的书!《道德经》亦和《易经》《论语》成为中国古代至今对人影响很深远的三大巨著。老子名扬四海,成为世界百位名人、文人之一。又因为孔子向其问礼、求道,亦被认为是孔子的老师,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子天下”!
《道德经》可谓宝库、宝山、宝藏,从天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到治学为人谋事经世,从饮食起居到修身弘志,等等,无论大小、无论巨细,均可得到教益、参照、佐行。有的可以作为座右铭,享用一生。这里择若干以飨读者。
1.“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由“道生一”,谓之得其道而生,万物得其一,自然和谐,美美与共,臻至佳境。
2.“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这段话是一个完整的表述,尤“不敢为天下先”往往有误读。慈者,由为家顾家延伸开去,自然勇敢善战,战之有“帅”;俭者,生财节用储存,事业方可发展、广大;不敢为天下先者,指不争、不自伐(夸耀),处下,低调,不受干扰、阻碍,向着既定目标进发,以成事、成果、成器,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出头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人不在了,其他有什么可珍惜的?!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有品格、有个性的,生命离不开水,而且它善利万物却默默无闻,从不居功自傲;哪怕它处于沼泽浅滩,丘壑深渊,石缝崖隙那些令人生畏、生恶的地方,但它的功益、价值,“道”犹在!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多喻、排比,逐一推进,说明因果,关节在于末句:始终不自以为大(不骄傲、自伐、妄为、争强斗胜),才能有大作为,成大事业,真正成为强者、大者。
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将帅、上层指挥者不逞武,善战的勇士不被激怒,常胜之军不与敌人正面冲突,这样,胜利就有保障,稳操胜券。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圣人知情知性,所以必然远离常人易犯的毛病及带来的烦恼、窘境。
7.“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讲辩证法,找准契机;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实其事,成其果。
8.“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此谓立同。”担当、应对,得其所哉!
9.“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有些绕口,其实含有深刻的哲理,当可谓人生圭臬。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方面、情况、知识,这是大好事;明明不知道、不了解却以为自己一概全知,无疑是人生的一大毛病。圣人以明明不知却以为知这种毛病为戒,并以此为真正的毛病,所以就不会犯那种毛病了!
1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以“道”、“德”为本,从容面对、善待一切人等,德乃“道”之用矣!
1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还是从道、从一说起,九九归一,道生万物,德以佐之。
1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句中的“善”是定语,从道从德,按照规律办事;为人处世,从容自然,和顺谦让,柔弱居下,不那么锋芒毕露,逞强恃势,锱铢必较,咄咄逼人,当然一切顺畅,没有危殆。
不胜枚举,有一些句子亦可以记诵: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能身退,天之道也。”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