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 字数: 19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702117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是划时代的心理学经典,也是陪伴成长的枕边书○有名翻译家倾情译著,全本呈现,还你原滋原味的经典 ○有理论,也有故事,以真实的心理学案例给你人生的启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结合人生经验和心理学研究成果,使读者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该理论成为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转折点。代表作有《儿童的人格教育》《自卑与超越》《神经病的形成》等。
目录
一、生活的意义
1.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2.人生的三大事实
3.社会情感
4.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5.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6.合作的重要性
二、心灵与肉体
1.心灵与肉体的交互作用
2.情感影响发展
3.身形、性格与心智
三、自卑感和优越感
1.自卑情结
2.追求优越感
3.设立有意义目标
四、早期的记忆
1.理解记忆
2.关于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
3.行为的根源——早期记忆
五、梦
1.关于梦
2.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3.个体心理学派与梦
4.梦的构成
5.常见的梦
六、家庭的影响
1.母亲的影响
2.父亲的角色与责任
3.为人父母
七、学校的影响
1.教育的变革
2.教师的角色
3.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4.天赋与习得
5.区分孩子的个性
6.顾问会议的工作
八、青春期
1.什么是青春期
2.心理特征
3.生理特征
4.青春期的挣扎
5.青春期的性意识萌芽
6.正视青春期
九、犯罪及其预防
1.犯罪心理
2.罪犯的类型
3.合作的重要性
4.如何矫治犯罪行为
十、职业
1.平衡生活的三条系带
2.职业的早期训练
3.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4.对待职业的态度
十一、人及其同伴
1.人类需要团结
2.利己主义
3.过失犯罪
4.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十二、爱情与婚姻
1.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2.夫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3.不适合结婚的人
4.婚姻观与人生观
阿德勒年谱
摘要
     1自卑情结 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一——“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许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了这个名词。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重他的自卑感,而不是让他知道如何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样式中表现出的特殊气馁,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处鼓励他。每一个神经病患者都有自卑情结。想要以自卑情结的有无来将某一个神经病患者和其他患者分开,是绝对做不到的。如果我们只告诉他:“你正遭受着自卑情结之害”,这样根本无法帮助他增加勇气,因为这就等于告诉一个患头痛症的人:“我能说出你有什么毛病,你患有头痛症!” 有许多神经病患者如果被问到他们是否觉得自卑时,他们会摇头说:“不。”有些甚至会说:“正好接近相反。我很清楚,我比我四周的人都高出一筹!”所以,我们不必问他们,我们只需注意他们的个人行为。在他的行为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采用什么诡计,来向他自己显示他的重要性。例如,假如我们看到一个傲慢自大的人,我们能猜测他的感觉是:“别人都瞧不起我,我必须表现一下,让他们知道我是何等人物!”假如我们看到一个在说话时手势、表情过多的人,我们也能猜出他的感觉:“如果我不加以强调的话,我说的东西就显得太没有分量了!”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不得不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存在。这就像是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总要踮起脚尖走路以使自己显得高一点一样。两个小孩子在比身高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行为。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会挺直身子并紧张地保持这种姿势,以便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高度要高一点。如果我们问他:“你是否觉得自己太矮小了?”我们却很难期望他会承认这件事实。 然而,这并不是说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一定是个显得柔顺、安静、拘束而与世无争的人。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也许我能够用三个孩子初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面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抖动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却都按照他自己的生活样式,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便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专享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感觉。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即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即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处境,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对他有所助益。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因为造成自卑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如果我们只看他的动作,而不设法予以了解,我们会以为他是漫无目标的。他给我们的印象里,并没有要改进其环境的计划。我们所看到的是:他虽然像其他人一样地全心全力要使自己觉得顺当,可是却放弃了改变客观环境的希望,他所有的举动都带有此种色彩。如果他觉得软弱,他会跑到能使他觉得强壮的环境里去。他不是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更有适应能力,而是训练自己,让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他欺骗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如果他觉得无法应付这类盘旋不去的问题,他可能会变成独裁的暴君,以此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但是他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动。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的自卑感,它们会变成他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能称之为“自卑情结”。 现在,我们应该给自卑情结下一个定义。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眼泪和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绪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是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开不谈。个人了他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却的举动。 这种态度可以在对公共场所怀有恐惧症的个案中很清楚地看出来。这种病征表现出一种信念:“我不能走得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