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领导力就是不装 游戏化思维引领管理变革

领导力就是不装 游戏化思维引领管理变革

  • 字数: 15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李顺军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73171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大量90后、00后已经成为职场的主力军,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来讲,再因循守旧,不能认识到这批人群的特点,并与时俱进,改进既有的管理模式和沟通方式,就会成为企业管理的痛点、堵点,甚至严重影响企业发展效率。本书的出版,正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了回应了这一企业管理的痛点,作者以多年管理实践经验告诉大家“领导力就是不装”。 2. 现在的员工管理难度加大了,不像以往只需要谈理想谈人生,而一家真正好的企业应该跟他们谈些什么,才能抓住这批员工的心?书中作者指出,好企业应该跟员工谈发展、谈绩效、谈薪酬、谈激励、谈赋能、谈敬业 3. 本书装帧精美,用纸考究,随书还为每一位读者赠送一份特制的精美书签,方便在大家阅读的同时,感受作者的的管理思维。本书文字通俗易懂,非常值得职场人士、企业政府管理人员、创业者们阅读,大家一定能本书中,找到共鸣,收获启发。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探讨传统管理的问题,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模式——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使用的管理模式,其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接近落后于今天商业发展态势:二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管控下的枯燥、封闭下的迂腐、金字塔下的压抑、信息不对称下的低效等常见的典型问题,这又进一步让管理失效:三是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模式,也就是产生官僚体制组织的三大毒瘤,即地位性懈怠、成就性傲慢、权力性放纵。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组织活力低下,员工敬业度极低。第二部分重点探讨面对传统管理的问题,如何进行管理创新。我们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用质疑传统管理、撕开利己主义者的面纱、用好奇心拥抱新规则、关注非主流等方式进行创新,管理才有未来。游戏化管理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一种尝试,也是对我们传统观念的一个极大挑战,确实值得去尝试的,它会给我们带来不错的体验,能很好地激发组织活力。第三部分重点探讨游戏化管理变革的根基。游戏化管理变革很多时候会挑战传统的管理规则和管理假设,它需要通过思维变革、组织文化进化、组织架构变革、制度流程优化和人才结构优化打造一个良好的变革环境,才能最终得以实现。第四部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即游戏化管理的实践。游戏之所以好玩,是因为它具备目标明确、规则清晰、反馈及时、自愿参与4个重要的特征。如何通过游戏化管理的方式让组织目标明确、规则清晰、反馈及时、自愿参与,本部分会围绕实践案例与理论分析来解读。
作者简介
李顺军,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知名连锁企业创始合伙人。擅于从日常管理实践中提炼一般理论,并系统研究管理经典,同时将自己对管理的思考应用于企业实践,是既具有管理实战经验,又有管理理论研究功底的新锐管理研究与实践者。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为什么现在的管理需要变
导读
第一章尴尬的管理——二十年目睹之管理怪现状
第二章传统管理之痛
第三章制约组织发展的三大毒瘤
第四章烂企业与好企业
总结
第二部分新时代管理该往哪里变
导读
第五章时代变革
第六章世界观升级
第七章新人群与新组织
第八章管理的未来
第九章游戏化思维引领管理创新
总结
第三部分游戏化思维引领管理变革的根基
导读
第十章思维变革
第十一章组织文化进化
第十二章组织架构变革
第十三章制度流程优化
第十四章人才结构优化
总结
第四部分游戏化思维引领管理变革的实践
导读
第十五章目标明确
第十六章规则清晰
第十七章反馈及时
第十八章自愿参与把强迫当成常态
总结
摘要
     第一章 尴尬的管理——20年目睹之管理怪现状 在管理领域,各种商学院风行,各种培训课程爆满,各类大师层出不穷,各种理论概念不断被提出,各种企业案例被大肆宣扬。看似高大上和热闹非凡,而实际上鱼龙混杂,复杂的理论与经验化的实践,以及江湖术士、骗子一堆,不少企业遭祸害。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管理学,窥视管理的真相。只有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才能引发我们变革的可能性。 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管理学那样,既庞大复杂又没有确定性答案,有时好像一团迷雾——可以把你整得很糊涂,有时又像一阵清风——可以让你很清爽。看看这些管理名词:领导力、战略、人力资源、组织再造、组织变革、流程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运营管理、项目管理、赋能、激活个体……你再去书店看看关于管理的书籍,真是汗牛充栋,让人眼花缭乱。 看到这些管理名词和书籍,似乎管理学发展得很完善了,好像管理很精细、很牛,好像管理发展到了很好,发挥了很大作用,很有效的样子。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深入研究你会发现。有时一堆管理学概念都是一些只读书而从不接触企业的所谓管理学家杜撰的概念,对实践毫无指导意义。而且许多管理研究,往往把整体割裂成单个部分变量,以为把变量研究明白了就搞懂了整体,这种基于机械世界观的管理研究往往不能把握管理的真相。管理通常是混沌的、复杂的,它不是线性的简单因果关系。 把这些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学一遍,估计很多人就不会干管理了,因为它们往往彼此矛盾和冲突——站的角度不一样、情境不一样就会不同,甚至废话连篇、错误连篇。这种空洞的概念、没有实践的意淫管理思想充斥在管理学里。 管理如迷雾一样存在。我们如何去辨识真相? 一、管理领域存在的“派系” 目前,管理领域实际上有五个“派系”,他们各自为政,都在竭力宣扬自己才是优选的管理。 (一)学院派 学院派以各大高校的商学院为代表,现在几乎成了主流,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大多来自学院派。企业家和管理者趋之若鹜地涌向商学院,学费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 学院派一些学者搞出复杂的概念和管理模型,写出复杂的管理论文和著作,把管理搞得极其复杂,恨不得把所有变量和因素都涵盖进去,使真正实践的管理者连看的兴趣都没有,或者压根儿看不懂。 这些所谓的学院派管理学者很多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实践过管理,讲给别人行,自己却做不来。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创会主席、美国管理学会前任会长徐淑英,在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首届中国管理模式全球论坛演讲时说:“我们观察到现在的商学院的研究其实停留在20世纪的问题上,教科书里面的内容已经相当落后了,需要现代化,需要研究21世纪的问题和创造21世纪需要的知识。” 明茨伯格专门写了一本书《管理者而非MBA》批评MBA教育的失败。他说:“MBA项目不仅仅在培养管理者方面遭遇了失败,而且还给学生们留下一个对于管理的错误印象,使他们在踏人现实时,对我们的组织和社会造成伤害。”他同时在书里坦言自己没有取得MBA学位,在教了15年MBA后,他忍无可忍,要求管理学院的院长减少他的教学任务,并降低他的薪资,他说:“这只是因为我发现,在我认知的管理实践和认为意在培养管理者的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太多脱节。” 明茨伯格像管理学领域的唐吉诃德一样,独自揭开商学院的面纱,真实地反映管理学教育的现状,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英雄。管理学需要这样的人物,只有在不断的挑战和质疑中,管理学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如果任由现今商学院的教育方式蔓延,管理只能越来越落后于商业发展,只能越来越偏离于实践,最后成为一门枯燥无味的尴尬学科。 学院派更糟糕的状态是,他们向自然科学靠拢,去研究复杂的模型和变量,以提升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而忽视了实践的有效性,然而这些研究对于实践来说是毫无意义的。管理学是指导实践的学科,它诞生时就伴随着世俗气息,商学院刚成立时就叫“职业学院”,培养的人是在毕业后就能做职业经理人的人。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