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汤寿潜和他的时代

汤寿潜和他的时代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795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蛰先(或叫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与张謇并称“北张南汤”。2020年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萧山区文旅局和政协文史委联合主办“汤寿潜和他的时代”学术研讨会,熊月之、桑兵、邹振环、闵杰、汪林茂、张皓、陶水木等国内研究汤寿潜的有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收入本书的论文,大部分为此次会议论文,对汤寿潜的学术、思想、铁路、辛亥革命、地方社会发展关系等,作出专题研究,是目前国内有关汤寿潜研究的近期新成果。
作者简介
周东华,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历史学系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从事近代中国医疗社会史研究、现代化理论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公共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抗日战争史研究,在《社会学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主编、编著《民国浙江基督教教育》《浙江红色历史文化课例》《探源红色根脉:衙前农民运动》等著作多部。
目录
汤寿潜思想研究
图变求存的思想启蒙:汤震及其《危言》
汤寿潜“学战”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
汤寿潜立宪思想的发展及其社会实践
汤寿潜对越文化的传承
附会的立宪认知:汤寿潜《宪法古义》评述
汤寿潜成名与传播载体及场域元素
汤寿潜与辛亥革命
辛亥汤寿潜的革命转向
从汤寿潜到朱瑞:浙江辛亥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与都督位置之争
论浙江都督时期的汤寿潜
辛亥鼎革之际汤寿潜眼中的袁世凯
汤寿潜罢职风波中的浙江巡抚与谘议局
近代变局和政局演进与汤寿潜的政治抉择
汤寿潜的路政与人际交往
汤寿潜的宪政建设实践(1911—1917)
汤寿潜与沪杭铁路的时代意义
浙路公司的集资与经营
因站而城兴:汤寿潜与清末民初杭州城站时代的到来
汤寿潜、赵凤昌交往的日常与政治
汤寿潜与赵熙交谊考论
汤寿潜研究新史料与学术史
文书制度视角审视解读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汤寿潜两奏折
汤寿潜奏议简论
萧山宗谱中的汤寿潜佚文评析
乡人葛简青信札所见之汤寿潜
汤寿潜和张元济的真挚之交
百年汤寿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后记
摘要
     在晚清四面列强环顾的危急之际,汤震有着较为宏阔的世界眼光,他主张积极应对近代以来被动对外开放的局面,主动提出了“海禁大开,大利在中国”的观点。认为西力东侵,闭关锁国根本不可能:“为今之人,度今之势,虽尧、舜之圣智,秦政、汉武之雄略,万不克闭关而谢客矣。”②他认为“世之诟病互市者,唯恐口岸之多,谓将耗尽中国之精华,而仅留此躯壳也。蒙则谓幸赖口岸之多,中国犹为失半而得半”。指出多开放口岸对中国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打破少数洋商的“垄断之利”,使洋货因竞争而贬值求售;二是“西商之富者,久寓中国庐舍”,财产留在中国传之子孙,不能随时搬走;三是因为“西人以商为国本,故重于开衅以保其商务”。一旦中外发生战争,口岸往往成为局外之地,相约各不相犯。③因此,他在主张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一方面主张对西方进行平等的贸易,要求放宽传统制度的束缚,另一方面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途径上,汤氏提出以本国制造民用产品取代西洋产品,“洋货之浸灌也。风气已开,洋货不能禁,亦不必禁。人情所便,三尺亦未如之何。i不若因而利之,取洋货之制近于朴、较便民用者,自为制造,以保利权,以塞漏卮”①。汤震提出“任官不如任商,专任华商不如兼任洋商”的观点,主张对招商局进行估产,然后“招有力华商,合同洋商,代为包办,岁认交租银若干成”。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事事听商人好自为之,一切支销不裁自省。”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用武力强迫中国采取的值百抽五税率,无异于“明揖开门之盗”,必须加以抵制,“加至值百抽十”,“无论防海备边藉资挹注,而所以扼洋货而保无形之利权,尤不可以倍蓰计”。具体措施还有提高进口税,以保利权:“西人之税于民也,重于进口,以遏客货,轻于出口,以畅土货。”②他主张可以利用外力帮助自身发展,如招徕洋商,聘洋匠在中国内地设厂制造。③在工业技术尽可能采取引进海外华人人才的政策:“如华人能于各项机器制造如式,即录之各局敞中,其上者即为教习,以免另聘西人。如能脱去泰西旧式,别构奇巧,足资杀敌致果之用,或足济民生日用之需,一经官验有效,即量予不訾之富贵,如古者以业世官之例。”④这种政策的实行将吸引上百万海外华侨为国效力,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修建铁路既是振兴国家的一项基本建设,又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汤震在《危言·铁路》篇中提出了开辟铁路的节省之策三、变通之策三、预备之策三的具体建议。包括如他提出在修铁路购地时可以招地主附入股份、招商认造、就近调集营勇、舟车互易等,这些建议中有很多具有可操作性,这些措施也在他后来主持浙路修建过程中得以实践,效果尚好,为修路减少了不少阻力。他在《铁路》篇宗还预言“风气一开,见有微利辄一呼百应,甚至腹地繁盛,其省镇市集”赓续推广,一定会打破国人“凡事惮于创始勇于附和”⑤的陋习。 综上所述,《危言》中提出的经济上救弊之法,其实质是要以市场经济取代权力经济,汤震是想用市场经济的机制来荡涤封建官办经济的污垢,由于这一看法从根本上违反了清朝当权者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些主张不可能被接受。但不难见出,这一方向的认定是具有时代的前瞻性。 P14-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