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语十讲

论语十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作者: 马平安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087184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马平安潜心力作 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讲解孔学思想及内核 中国之有孔子,其影响之大且深,夫人而知之。然孔子之学术思想,亦本于中国固有之民族性,构成于历史的自然之发展,绝非无因而致者。 ──钱穆
内容简介
孔子之学是集勤奋学习、理性思考、躬行实践三位一体的一种能够代表中国人生活实践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学说。孔学中所强调的“与天地合其德”“天地人为三才”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强调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等等,都不仅是中华文明中宝贵财富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超越了时空,而且进而成为世界众多优选文化的领头羊。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孔学的土壤、孔学的基础、孔学的内核、孔学的现实性等多方面来论述孔学的过去及未来。 孔学经过数千年的千锤百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它以其“礼”“仁”“中庸”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的心理活动之中,具有强烈的普世价值和民族性。 今天的人们要努力实现孔学的创造性转化,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从而共同服务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作者简介
马平安,1964年生,河南卢氏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中国近代政治史。写作出版《春秋何以无道》《战国何以称雄》《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中国政治史大纲》《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2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孔子、孔学与儒学 001 孔子小传 001 / 儒、孔学与儒学 019 第二章  孔学的土壤 030 远古传说 030 / 周公政治 040 / 春秋乱世 076 / 孔子之前文献鸟瞰 082 第三章  孔学的基础 085 “孔子学堂”:孔学的摇篮 085 / 践行之学:“讷于言”“敏于行” 104 / 治理之学:小“六艺” 113 / 治理之学:大“六艺” 120 第四章  孔学的内核 148 “复礼”:如何治理国家 148 / “践仁”:怎样成就道德 165 / “中庸”:正确做事处世 174 / “君子”:成就品质人生 186 第五章  孔子的此岸与彼岸 201 “东周梦”:孔子现世政治追求 201 / “大同世”:孔子的政治乌托邦 212 第六章  孔学的变异与现实的孔学 223 七十子对孔学的继承 223 / 孟、荀对孔学的发展 229 / 司马迁与孔学之传承 263 / 董仲舒对孔学之改造 269 / 朱熹对新儒学之贡献 293 结语  民族复兴离不开孔学 316 主要参考文献 323
摘要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在鲁国昌平乡陬邑的尼山附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鲁源村),一名叫颜徵在的年轻女子产下了一名男婴。这个男婴,就是后来被中国人长期奉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夫子。
     “大成至圣先师”,名号确实高了一点。“大成”“先师”都还算名副其实。至于“至圣”,夫子在世时就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是这样客观评价自己的:“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看来,孔子是绝对不承认自己是圣人的,他只是认为自己在学习和追求上做到了坚持不懈、在教书育人上做到了诲人不倦而已。毕竟,只要是人,多少都是有点局限的,对于这一点,孔子十分清醒。在他的眼中,圣人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而知之者”;二是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样拥有权位的王者。这两点,他显然都不具备。
     夫子青少年时,备尝艰苦。这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他一来到人世间,生活中就布满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说起来甚至有点讽刺的意味,就是他的生命的孕育,在中国正统的文化观念看来也是满含着耻辱的。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陬邑宰,是一位以武功见长的武士,以勇力闻名于诸侯。最让他名声大振的是在倡阳之战中,他竟然用双手托起城门的千斤闸,让鲁军安全撤离。想来,叔梁纥也算是那个时代的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颜氏女与叔梁纥“野合而生孔子”,而此时的叔梁纥据说已是年过七十的耄耋老者,颜徵在可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妙龄少女。在中国人的意识里,“野合”本身就含有某种非礼的味道,最起码是不合乎后世人们那种所谓的“礼”的规范,更何况他们的年龄还有着那样大的差距,确实是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无论怎样,一个后来被历史证明了是伟大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他的长相也有点异样:“生而首上圩顶”――小脑袋中间低而四面高,其状如丘,所以得了孔丘这个名字。孔丘出生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他成了一个父爱缺失的穷孩子,长时期内,母子二人在贫困中艰难度日。孔子后来常常这样辛酸地说起自己的童年经历:“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谁会想到他日后会成为中华儒家文化的一位奠基者。谁又能想到,他竟然能凭借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在思想上达到了一个普通人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深深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化的命运和走向。
     二
     夫子虽然说他自己“吾少也贱”,但是,这个穷孩子的身上却流淌着殷商贵族高贵的血液。
     根据《史记》中的说法,孔子先祖是宋国贵族,其家世一直可向前追溯到微子,所以孔子又可说是殷商贵族的后裔。但那是怎样的贵族呢?微子当然是孔子的祖先中最有名望的一位,他被司马迁称为殷商“三仁”之一,但这位身为皇兄而又忧国忧民的仁者在殷纣王的暴政之下可说是一筹莫展,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弃君而去。不仅如此,在周武王伐纣灭殷之时,微子还“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史记?宋微子世家》),倒戈转向了周武王的一方。因此,武庚之乱平定后,微子受周公之命,“代殷后,奉其先祀”,这便有了后来的宋国。
     孔子的先祖中较有名的还有六世祖孔父嘉。这位身为宋国大司马的贵族,只因为娶了一位漂亮的夫人,就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并引起了宋国的一场内乱。这件事情在《左传》中有简洁而生动的描述:“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后来,孔子的曾祖孔防叔也是“畏华氏之逼”,才从宋国逃亡到鲁国的。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