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少年郑成功

少年郑成功

  • 字数: 659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管家琪 著
  • 出版日期: 2015-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394197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德国法兰福书展很好童书奖获得者管家琪 倾力打造
以史为镜 细说少年王侯功与过
培养青少年大格局优选者气质
内容简介
郑成功是杰出的军事将才。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他虽一介儒生,也勇于统兵抗清,以寡击众,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一直强调的崇高气节;他又收复了台湾,赶走了霸占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人,在许多历史学者的眼光中,他一直被称为“民族英雄”。
作为敢以蝼蚁之力撼大清帝国的靠前人,郑成功有许多卓尔不群之处。
他严厉,因为他的部属多是跟随父亲的盗贼,管理必须强调严刑峻法。他的部队号令严明,所以在战场上能以寡击众。
他英明,文人背景让他能以德服众,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他颁布的教育和土地改革等诸多政策,都对台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灵活,凭着出色的商业手腕,在满清骑兵席卷全中国时,竟在东南沿海一带,建立历目前前所未见的海上帝国。
想认识郑成功,想学习他的成功之处,就从管家琪编著的《少年郑成功》开始。
作者简介
管家琪,1960年生于台北市,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民生报》记者七年。
作为台湾有名的青少年文学作家,她的作品曾获台湾金鼎奖、法兰福书展很好童书奖、中华儿童文学奖、慕尼黑青少年图书馆典藏图书奖、香港书展百大好书奖等。在中国大陆、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已出版数十部作品,其中《珍珠奶茶的诱惑》、“少男少女系列”更是风靡海峡两岸。
目录
前言  来自海上的少年王侯
第一章  乱世
第二章  不安
第三章  父子反目
第四章  一再拒降
第五章  联合抗清
第六章  整军出发,进取江南
第七章  寻找新据点
第八章  追随前人的足迹
第九章  收复台湾
第十章  壮志未酬
跋  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
参号文献
摘要
    原本郑芝龙还不死心,在归顺清军的很后一刻,仍派人到金门去找兄弟郑鸿逵,想要郑鸿逵把郑成功强行带来,然后父子俩一起去向清军投降。事实上,这也是清军统帅博洛在给郑芝龙的招降信上所提出的要求。
    不过,郑鸿逵没有服从郑芝龙的要求,还是悄悄把郑成功给放跑了。
    郑芝龙率领五百人及五子郑世渡自安平住所到福州,向清军将领博洛投降。博洛得知郑芝龙启程来降的消息,就命令沿途各府县接应,凡所过驿站,供奉威仪都很周到。
    到了福州后,郑芝龙与博洛折箭为誓,并剃发宣示效忠清廷。博洛赐宴与郑芝龙痛饮三天,分散他带来的五百人,然后半夜忽然拔营,挟持郑芝龙,送到北京。
    正如郑成功之前劝他的“虎不可离山,离山不武;鱼不可离渊,离渊则困”,郑芝龙就这样在清军软禁下失去了自由。
    无奈之下,郑芝龙只得带着其他家人和族人,跟随博洛回到了京师。清廷表面上对郑芝龙以礼相待,让他隶属于汉军正黄旗,还授予他高官,实际上对于他没能策动儿子郑成功一起来投靠,感到很好不高兴。
    这时,有人说,郑成功是出了名的孝子,只要郑芝龙归降了大清,以后让郑芝龙慢慢再去劝他,那么归顺大清应该也是迟早的事。
    郑成功在孔庙烧了儒冠和儒服之后,回到安平镇,立刻大声疾呼,约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抗清。
    不久,有施琅、甘辉、陈炜、张进等九十几人加入“反清复明”的行列,大家同仇敌忾地共同宣誓!
    宣誓完毕,大家就分别乘了两艘大船,来到南澳地区,也就是今天广东、福建交界的地方,大肆招募人马,结果,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得到了九千多人的加入!
    于是,大家在郑成功的率领下,又浩浩荡荡地开回安平镇,随即占领了鼓浪屿,与金门的叔父郑鸿逵,厦门的堂兄弟郑彩、郑联,互为犄角。
    郑成功虽然年纪轻轻,但能文能武,许多人盛赞郑成功比他的父兄都还要能干,大家都很倚重他。
    不过,同样是“反清复明”,大家的步调却不大一致。
    郑成功仍然打着唐王隆武的旗号,自称“招讨大将军”。但驻兵厦门的郑彩,却辅佐鲁王朱以海,而郑彩的弟弟郑联,也被鲁王封为侯,驻兵浯屿(也就是今天的金门岛),与郑彩遥相呼应。
    接下来,在郑成功的策划下,他们发动了一连串密集的战争,比方说――
    郑成功联合郑彩进攻海澄,清军赶往救援,郑成功的将领洪政英勇战死…… 郑成功联合郑鸿逵包围泉州,清军也是火速赶往救援……
    郑成功攻下了同安,进逼泉州,一度前景看好,直到清军总督陈锦率军赶到,攻同安,郑成功只好抱憾撤退……
    郑成功派将领施琅等人攻下漳浦、云霄镇,进军诏安……
    这时,南明桂王已经称帝三年,称为肇庆政权。郑成功派光禄卿陈士京去朝见桂王,桂王才改号为永历政权,并封郑成功为“延平公”。
    这一年,是1649年(顺治六年),郑成功年方二十五岁。
    翌年,郑成功进攻潮州。清朝总兵王邦俊率兵顽强抵抗,郑成功没能如愿把潮州攻下来。
    失败后,郑成功转攻碣石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同样功败垂成。更糟的是,施琅在此时竟投降了清军。
    郑成功得到消息之后,极为愤怒!盛怒之下,他做了一个很好冲动的决定:为报复施琅,他竟然把施琅的家人都给杀了。
    至1650年(顺治七年)的中秋节,郑成功的势力范围其实始终只限于鼓浪屿和安平镇附近一带,并没有多大的进展;就算曾经一度取得了海澄、诏安、漳浦、云霄等地,但是不久也都被清军收复回去了。
    不过,郑成功并不灰心,始终不改“反清复明”的伟大志业,一直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很后一定会成功!
    为了整合“反清复明”的力量,顺治七年(1650年)中秋节那晚上,郑成功突然出其不意地袭击且占领了郑彩与郑联的厦门。
    当天晚上,郑联在晚宴过后醉倒了,当郑成功的人马登陆了厦门,他还浑然不觉,照样呼呼大睡;郑彩则刚巧不在厦门。郑成功在此之前,早已得到情报,得知此时郑彩带兵去了浙江,帮鲁王打仗去了。
    郑成功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拿下了厦门。
    在此之前,由于郑鸿逵已经把金门交给了郑联,所以,在拿下厦门之后,郑成功等于同时据有了金门和厦门。
    接下来,郑成功把自己原有的军队与新并入的军队重新编组,成立前、后、左、右、中五军,由他自己统率中军,命甘辉等人分领其余四军,加紧操练,计划大举。
    郑成功就这样以厦门和金门作为根据地,树起抗清大旗,并在往后近十年的时间里,不断统率军队向占据广东、福建和浙江的清军发动攻势,使清廷对这些地方很难实施稳固的统治。
    另一方面,对于1644年入关、宣布统一全国的清王朝来说,麻烦事还真不只一桩,实在也是焦头烂额得很。
    在剿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南明政权以后,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摄政王多尔衮,竟下达“剃发令”,宣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多尔衮没有想到,此令一出,立刻激起江南人民一波又一波的抗清浪潮!一时之间,各地为了“反剃发”所发动的抗清之举,风起云涌,且还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P59-6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