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ZZ)一个人的集体记忆

(ZZ)一个人的集体记忆

  • 字数: 1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李长安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114227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莫里斯?哈布瓦赫说:“群体的记忆是通过个体来实 现的。”
历史中的细节是怎样的,个体生命在其中的感受如何,这些只有通过个 人记忆、家族史才能很真实、拥有体、很充分地呈现出来。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集体记忆》的作者李长安以个体记忆的方式,从人文的角度,对过去的四十年城市生活的变迁进行了各个方面的记叙。不仅是记忆,更有对记忆的反思。以个人血肉丰满的“细节历史”见证了一代人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的得与失。
作者简介
李长安,生于陕西西安,工作于贵州。当过知青,从警近四十年,三级警监。曾在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美学、警学、犯罪学以及宗教学论文数十篇。现就职于四川警察协会。
目录
院子
挑水
那时城市里的手艺人
背篼
那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炉具的变迁
吃的记忆
孔阿姨和赵家方
我的小学
知青往事
比物质更匮乏的
美的消融
逝去的游戏
摘要
    院子
    四十多年前,贵阳是由院子组成的。
    小街小巷,几乎都是一个院子紧挨另一个院子,一个门牌号就是一个院子。
    大一些的主要街道,院门很少,但店铺和住户背后,也还是院子。
    院子,贵阳方言称作“院坝”。
    “院坝”,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印象应是很深刻的。比如说和谁关系优选,很了解谁,都会这么说:“我们一个院坝长大的。”有这么句话,那说明关系之好,知根知底。
    我的童年,就是在“院坝”里度过的。
    1965年,全家从大西北的西安,来到了大西南的贵阳,就住在法院街86号“院坝”里。
    法院街,是位于贵阳市老城区市中心大十字附近的一条小街,周围都是小街小巷,什么市府路、都市路、公园路等。
    86号院,20世纪50年代初,是贵阳市委机关报《贵阳日报》社社址,后来改为市委机关宿舍。
    进院子大门,首先是一个四面都是墙的空院子,然后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右手一个院门,里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有半个足球场大,院内两幢二层砖混小楼。院子中栽有一棵石榴树,右墙角一棵很大的皂角树,院子四周栽有桃树、夹竹桃、竹子,正墙下有一座不大的石拱桥和鱼池,桥栏和鱼池护栏都是青石雕空的,每根桥桩上都雕有大小各异的狮子头,只是鱼池里从来就没有养过鱼。这个大院子是我们儿时活动很多的地方:玩游戏、爬墙上树、打架斗殴、学骑自行车,都是在这个院子里。
    左边一个院门,进去后是三个连进院,每个院子里的砖瓦平房全都是坐北朝南,院子里东墙或西墙下,都有一个砖砌的半人高的花台,种有一大篷夹竹桃。三个小院子,全部是方方正正的青石板铺地,有两三个雕花石凳,摆放着大花盆或陶制金鱼缸。整个大院似50年代初期修建,简单但整洁。每个小院都是两三户人家。我们家就住在第二个小院。
    儿时在北京,姥姥家就是一个四合院,在人民大会堂附近的绒线胡同,所以,虽然一下子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但院子的相似,使全家人一下子少了许多异地的陌生感。
    86号这种院子,在当时算是一般的,贵阳当时很好的院子还是很多的。就是法院街这条不长的小街里,就有好几个院子是相当漂亮的。
    我们院子斜对面的一个院子,院门就很讲究:门楼挑梁斗拱,两开大门,门槛很高。院子面积虽然不大,只是个单院,但院子却很有特色。进院门,正面是一栋二层楼的瓦房,右侧是一壁高墙,沿墙种有一排翠竹,庭院中间一棵石榴树。左侧两间平瓦房,窗下种有一排栀子花。整个院子青石板铺地,院门一关,十分幽静,算是这条街上的一个“世外桃源”了。    街道拐角的另一个院子,建筑年代似乎更早些,大门看起来很不显眼,但院子里却别有洞天。
    进院右侧是一栋木结构两层楼瓦房,上、下各三间房,窗棂全部是镂空木雕,门上有梅、兰、松、竹之类的纹饰。左侧是一栋平房,像是以前主人家的厨房和库房。院门正对着的是一堵高墙,上面爬满了青藤,墙下花台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树桩盆景,院子中间石板地上摆放着一个青石板围成的大鱼缸。
    院子的主人,据说新中国成立前是当地的一位名绅,1949年以后院子被充公,左侧的一排平房被用作一个供销社的转运站,而主楼只留下了中间的两间给这位原主人使用,其他房屋被他人占用。“”中,到他家抄家,我们一帮小孩子跑去看热闹,见有许多书画、瓷器、木器、铜器等被“小将”们搜出来扔在院子地上砸烂烧毁,那时虽然没有什么“文物”的概念,但感觉都是些很精美漂亮的东西,被毁掉很可惜。
    隔壁88号院子,是一个很大的三进院,每个院子都有一幢坐北朝南的两层楼房,尤其是院子的大门,很有特点。大门是由三块很大的石柱构成,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纹饰,之后才是很厚重的两扇大木门,门槛很高,约有一尺。那时这个院子里已经往了几十户人家,已然是一个典型的大杂院,但从整个院子当初修建的规模和质量上看,这个院子很初的主人,不是个富商就是个官宦。
    后来上中学,一次到同学家,看见那个院子也很不一般,是个两进院,古色古香。尤其是后院,是个很大的花园,有回廊、小亭子,靠院墙还有假山,这在贵阳当时是很好的院子了。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