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北京故人 时光深处的北京文化
字数: 3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 徐德亮
出版日期: 2021-01-01
商品条码: 978750087524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5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单弦艺人常澍田,书画宗师李苦禅,评书演员马增锟,相声名家李文华、常宝华,“京城叫卖大王”臧鸿,音乐家白奉霖,话剧导演班赞,文化名人钱亚东等十几位北京老文艺家的故事,了解他们鲜为人知的文化生涯,致敬先辈们的艺术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回忆了十几位文化界的北京老人儿,“老人儿”是北京话,指老资格的人。书写这些老人儿的人生,也是为历史积累宝贵的文化财富。单弦艺人常澍田,书画宗师李苦禅,评书演员马增锟,相声名家李文华、常宝华,“京城叫卖大王”臧鸿,音乐家白奉霖,话剧导演班赞,文化名人钱亚东……他们都是各行业的翘楚,是各种北京文化的代表者和传承者。这些北京胡同里的大爷们,已经跟胡同一起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在作者徐德亮的生花妙笔之下,他们的形象再次生动、鲜活地跃入读者眼帘。他们的精彩故事,读来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扼腕,或平和,或激烈……而且有着徐氏特有的相声韵味。让我们通过本书,了解这些北京老人儿文化生涯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向他们代表的北京文化致敬。
作者简介
徐德亮,相声演员、主持人、书画家、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从李燕先生学画,北京美协、书协会员,以画猫有名。创作表演“新文哏”风格的相声数十段,在各大电台播讲评书、小说多部,主持北京电台口碑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多年,出版十余种杂文集、小说、口述历史、曲艺教材和曲艺音像制品。
目录
话剧、保安、导演及第一次热搜
常宝华访谈
单弦名家常澍田逸事
凤翔天外麟已逝世间何处觅高贤
老西单商场的“茗园”
白五爷聊典故
纪念蔡芳先生
纪念师爷李苦禅
我和李文华先生的两面之缘
李文华遗稿
托遗响于悲风——写马增锟先生
聊聊齐白石老人
“集贤承韵”和钱亚东老人
“傻子”和胖子
田占义的相声、评书一世缘
回忆徐炳寿大爷
怀念可爱的臧老爷子
当过国军少校的相声演员
余悲与长歌——纪念张振元、杜三宝二位先生
访谈赵玉明先生
清代北京旗人如何卡拉OK
《老炮儿》,跟北京无关
北大故人
后记
摘要
话剧、保安、导演及第一次热搜 如果拿京剧和话剧相比较来做文章,能写厚厚一本大书。话剧从京剧中吸取营养,从而成为中国的演剧学派,相关学术文章和史料已经很多。京剧从话剧中吸取营养,有价值的学术文章,我还没有看到,但新编的京剧大多会得到“话剧加唱”的评论。如果抛出一个“京剧观众多还是话剧观众多”的话题,大概也会引起讨论或争论,因为虽然都属小众,但各有一批“死忠”的粉丝……但我个人认为,不可否认的是,京剧和话剧,都已经式微了。 其实我挺爱看话剧的,大约三十年前,我妈就带我去看过人艺的《李白》,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可能是第一次进首都剧场看话剧,所以印象中很多情节都模糊了。记得非常清楚的,一个是李白那句“王八蛋”——带起了剧场里的第一次热烈的掌声;一个是李白最后在白月光的后边摆个姿势,表示死去——让“艺术处理”这四个字咣当一下撞在我的脑袋上,那时候,我只知道李白是赴水捞月而死的;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节目单上印的(当然剧里也有)四句诗:“举头青冥天,低头绿水澜,有酒邀庄子,无诗赠屈原。”当时我觉得写得真好,过目感于心则成诵,直到现在还记得清楚,后来看李白的诗集,才知道是编剧改的,或者说叫化用李白自己的诗,当然也化用得非常妙。 我记得够清楚的无非就这三点;不过也差不多了,那会儿我才多大啊。 去年,我在首都剧场主持一个北青报主办的戏曲普及活动,濮存昕老师作为剧协主席讲话,大意是说“我们年轻时也是看了老艺术家们的表演才爱上戏剧的”,我接了一句:“二十多年前,我也是看了您演的《李白》而爱上话剧的!”当时是一个大“包袱”,观众都乐了,因为看上去我比濮哥岁数还大。其实我说的还真是实话。 大概在《李白》之前,我记得我妈还带我去人艺看过一次话剧,是写球迷的,韩善续主演,当时我更小,也不懂足球,所以对这个戏的印象就更加模糊了。不是戏不精彩,我记得是喜剧,观众一次次哈哈大笑。有一个桥段我记得很清楚:主角球迷的媳妇跟两个不认识的球迷聊天,就跟说三人相声似的。说到球赛胜利了球员把球衣扔向观众,媳妇说:“上次我爱人抢了一件几号的球衣……”两边两个人立刻眼都瞪圆了。媳妇接着说:“说是谁谁谁的。”两个人都露出了“贪婪”的表情,嘴里说着:“对对对。”媳妇说:“就给拿家来了。”两个人一左一右立刻拉住了媳妇的手,激动得上下晃动,一齐说:“祝贺你呀!”媳妇有点不知所措,接着说:“我一看,汗味挺大的,也挺脏的,就给洗了……”两人一齐做出万分失望的表情,一齐把手一摔,“嗨!”了一声,失望地说:“洗了就不是原装的了。” 后来再大一点,我就不爱看了,主要是觉得有的话剧说话的味道太酸。上大学期间,我加入了我至今热爱的北京大学京剧昆曲爱好者协会,自称“京昆社的”,经常对北大剧社的同学们表示鄙视,管他们叫“话剧队儿的”——这个儿化音真是加得出神人化,让那些成天酸了吧唧、自以为是、神神经经的哥们姐们很郁闷。当然,这还是开玩笑的成分占大多数,就像每次见着清华的哥们儿,我都要对他们做出鄙视——就为让他们骂我一顿。 再往后,我又对话剧文学进行了一些深入的学习,包括我学萨特都是从学他的戏开始的,于是,对话剧又有了兴趣,再后来,看了于是之的书,对话剧尤其是人艺的话剧,颇为高看一眼。 没想到的是,我们京昆社的社长女朋友,后来升为社长夫人,也是话剧队儿死忠成员的孙丹进入人艺工作,还高升为人艺宣传处的处长。而且就是她,介绍了她的同事——宣传组画画的郭娜跟我认识,从而成就了我们这一段好姻缘。我也成了人艺女婿,我和人艺的缘分也就接续上了。 班赞和我是怎么加上微信好友的我已经忘了,大概也就是在我去我媳妇办公室玩的时候认识的,他头大如斗,长相幽默,若论言谈,要多轻松就有多轻松,但要多深刻也能多深刻。加上之后,他看到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个共同的好友,李燕先生的女儿李欣磬,这才聊起来。他才知道我是李燕先生的人室弟子,是李欣磬的师弟;我才知道他是李欣磬中央戏剧学院的同学。 我们虽然加了好友,平时聊得也并不多,有一段时间,我苦练书法,写各体的楷书,常在朋友圈晒,收获了不少赞。班赞有一天忽然给我回复:还是要叠格儿。 我从小学书法,练了三十多年,虽然说实话自己非常不满意,但被别人说还是有点儿不痛快。尤其是,叠格儿这种事往往是跟初学者说的,跟我说这个,我就觉得他没看出我是行家来。后来仔细想想,他说得非常对,而且一针见血。 我写字,从大学以后就基本不叠格儿了,但确实不工整,后来不怎么写楷书了,就更不叠格儿了。这回重头再练楷体,当然应该在弱项上下功夫——而且叠了格儿之后再练,果然有很大的进步。我想,这位班赞兄在书法上也是内行啊。 后来看了他在人艺后台小黑板上写的字,果然,果然! 班赞是1978年生人,比我大点儿,当过兵,1999年考人中央戏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