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朱经农校长与光华大学

朱经农校长与光华大学

  • 字数: 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458196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朱经农校长与光华大学》全书以“朱经农校长与光华大学史料选”为主体,从教育思想、校务治理、经费筹措、教职员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及校舍建设等六个方面,发掘整理原始档案,以确凿的史料,全面披露朱经农校长执掌光华大学艰辛而光荣之历史。本书附录了光华大学的工程合同、教职工名册,以及王云五《我所认识的朱经农先生》等人物述评,以便读者从更多角度地理解朱经农校长及其治理下的光华大学。
目录
一、教育理念
中国教会学校改良谈——在南方大学讲演
教育事业
考试与文凭
再论考试与文凭——复秦道坚先生并以质之韬奋先生
复员后之光华
参加远东区基本教育研究会议后所发生的几点感想
中国教育学会的时代使命
好教师
我怎样求学
施行爱的教育的光华大学
二、校务治理
光华大学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校董会记录
光华大学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十一日校董会记录
关于请拨敌产校舍事及请辞校长一职致朱公谨的函
关于1946年春季学期校务致朱公谨的复函
关于出席新任校长欢迎大会的邀请函
关于院系改组呈部事宜致朱公谨等的函
关于请求教育部追认备案法学院的报告
关于添设电机工程系并改理学院为理工学院呈教育部备案的报告
关于校务及呈部材料办理致张芝联的函
关于文件不宜零星向教育部呈报等致朱公谨的函
关于向教育部报送教职员及学生人数的代电
关于呈请教育部允准设置法学院的报告
关于欧阳路校舍蓉校补助费致朱公谨张星联的函
关于呈请教育部允准恢复理学院数理生物两系的报告
关于呈请教育部准予添设电机机械化工三系的报告
关于请校董会拨发1946年8月份应付款的函
关于向校董会呈请备案1946年第一学期预算的报告
关于请校董会拨付添置仪器图书等费用的报告
关于向教育部报送1945年秋1946年春各院科经费分配明细表的报告
关于请廖世承调查上海私立大学行政效率及经济支配情形的函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6年度第2学期统计报表的报告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本学期教职员学生人数的代电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7年度第1学期教职员及学生数等统计的报告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法律系课程设置情况的报告
关于呈请教育部同意恢复会计专修科的报告
关于呈请教育部同意增设国际贸易系的报告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8年度上学期招收新生名额的报告
关于请教育部朱家骅部长同意恢复会计专修科及增设国际贸易系的函
关于请章 益欧元怀李熙谋为毕业考试监考的函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校舍图书调查表及1947年度第二学期统计的报告
关于因学生国立运动取消期末考试致教授校友的函
关于向教育部补送1948年度上学期招生简章 的报告
关于呈送教育部1948年度第1学期教职员学生人数的代电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7年度第2学期住校员生数及本学期收费情形的报告
三、成都分校结束事务处理
关于借读学生选择毕业学校的建议致谢霖的函
关于复员补助费致成都分部谢霖的函
关于将援华会补助费划拨成都分部致谢霖的函
关于援华会拨款由成都分部支配致谢乐康的函
关于划拨援华会补助费及另行补助成华大学再致谢霖的函
关于慎重答复谢霖来信致张芝联等的函
关于光华大学复员并寄送校董会谈话记录致谢霖的函
关于成都分部结束办事处提醒留蓉学生暂勿来校的函
关于不得参与成华大学纠纷致谢霖及全体借读生的代电
关于借读学生不得参与成华大学纠纷的布告
关于所呈部文已请周纶阁司长核复致谢霖的函
关于成华大学借读生拟觅他校借读呈周纶阁司长的函
关于向谢霖转达教育部就借读成华学生再借读他校办法的函
关于借读成华学生处理办法致成都分部结束办事处的复函
关于请谢霖转知成都分部学生暂勿来沪的电文
关于成华大学学潮及校董开会情形的复函
关于教育部准予备查借读成华大学学生复课致成都分部结束办事处的函
关于教育部电令成华大学即日复课致成都分部结束办事处的函
关于呈请学校收容借读成华大学学生的报告
关于教育部准予备查退学生名册致成都分部结束办事处的函
关于同意借读生延师补课办法致谢霖的复函
四、经费筹募
关于请北平图书馆袁同礼馆长酌拨美国捐赠图书的函
关于补助费专用于购置各系图书呈教育部的报告
关于请校董会暂借法币一千五百万元的函
关于请教育部将五千万元经常补助费尽早核发的代电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四百万元经常补助费使用计划的代电
关于呈请行政院赔偿委员会同意划拨日敌赔偿款的报告
关于向上海区燃料管理委员会申请配给燃料的函
关于请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廉售各种建筑材料的函
关于唐庆永经募复校基金的致谢函
关于请台湾糖业公司捐资援助建筑宿舍的函
关于请上海区燃料管理委员会将八九两月用煤如数配售的函
关于抄阅教育部核发追加补助的代电并请就近先行洽领的函
关于中央银行承捐五千万元的感谢函
关于请求中国银行为重建校舍慨赐多捐的函
关于南京市财政局陈祖平先生承募捐款的答谢函
关于请上海社会局准予将配给青年食堂柴米油盐按月作一次发给的函
关于教育部追加1946年度补助费分配情形的报告
关于感谢交通银行再赠捐五百万元的函
关于感谢耀华玻璃有限公司捐助玻璃的函
关于请资源委员会矿务局赐拨各种矿物以资研究的函
关于孙伯群捐款的答谢函
关于请求中国文化基金委员会同意大西路土地证抵借一万美金的函
……
摘要
     中国教会学校改良谈 ——在南方大学讲演 讲演是一桩极不容易的工作,时间既不许有充分的预备,说来也言不尽意,因此每每引起误会。今天承贵校之召,前来演讲中国教会学校改良问题,自恨没有许多时间思索,预备材料。所以有三件事要请在座诸君原谅。 (一)因为匆忙选出一个讲题,材料既不特别,也不新鲜,恐怕讲出之后,诸君久已知道。材料不能出色,要请原谅。 (二)因为时间短少,没有充分的预备,枝枝节节,前后许多不贯澈的地方,也要请诸君原谅。 (三)因为讲演得前后不一贯,东鳞西爪;加以挂一漏万的纪录,断章取义,最易引起误会,所以诸君如有笔记讲辞的,务请在发表之先,把原稿给我看看。 现在中国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大运动,就是“国家主义的教育”运动。国家主义,换言之,即是爱国主义,想国家统一,想国家强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无人敢反对。 有一派人以为教会教育权要收回,因为教育是国家的命脉,要自己来办,不能由他人越俎代庖。这种见解是不容反对的。还有一派人,与门罗博士(Dr.Paul Monroe)表同情,以为凡百事业,总贵有变化,有变化,方有进步。教会学校在我国办一种试验教育,正可以取其所长,汰其所短,创成一种新教育,比固步自封的教育好得多。况且,中国私人办教育,只要愿受政府的监督,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地方;教会教育同私立学校相同,所以教会学校可以存在。 这两派相反的主张,到底谁是谁非,此刻尚难断定。不过,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一派人主张教会学校根本要取消,教育权是国家的特权,不能让把人家去代谋。还有一派人主张教会学校要改良,改良了,可以存在,无用根本取消。我今日想同诸君谈的,就是第二派人的说法。 教会学校不是纯璧无瑕的,这个也无容为他们讳言。有缺点,尽可以随时想法子改良,这才是积极的主张。如不管三七二十一,叫他们“关门大吉”,在事实上固然做不到的,在理论上也说不过去。要他们量力改良,乃积极的叫他们设法改造。 我们现在不妨对于教会教育的缺点和改良的方法讨论讨论。 (一)教会学校第一个缺点,就是不遵照我国所定的新学制课程。我们都知道,要想造成一个共和的国家,国民定要有一致的观念,共同的主张,公共的信仰。教会学校办在中国,教育中国子弟。换言之,是教育中国的国民,应当采用新学制规定的课程,以养成中国国民的一致的精神。况且,新学制的课程是富伸缩性的,所谓大力度优惠的标准,就是给人以活动、试验的机会,不管你用道尔顿制也好,设计教学法也好,葛雷学校之组织也好,只要你合乎新学制的大力度优惠限度。教会学校对于这点似也不容忽略,一方面要履行新学制的大力度优惠的规定,一方面自不妨试验一种新的制度,创立一种新的事业。 (二)教会学校既是办在中国的领域内,论理,应当受驻在地政府之监察。换句话讲,就是要向中国政府注册,方可取得办学的机会。注册之后,可由视学员考察内容,有不对的地方,可劝他改良,总期同我国的学校在一个轨道上。要他改良,如有不改良的地方,然后叫他关门。总而言之,教会学校同私立学校一样的性质,要受政府的严重监察。政府有权监察全国的学校,并非说全国学校应由政府一手包办,乃是全国学校归政府监督视察。日本东京青山学院一类的学校是教会办的学校,向当地政府注册,受当地政府监督,并不妨碍国家的主权。中国的教会学校应向政府注册,受政府监察,已是不容须臾缓的事体。 (三)外国人在中国要少办小学校。语言、风俗、习惯,都是天隔地远,怎好来办?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了,任何学龄儿童都要受义务教育,用不着进外人所办的小学校。但是,目前义务教育似乎还没有普及,多少学龄儿童在教会小学读书;如果自己替代教会小学的小学校尚未多多设办,便把教会小学取消,在教会小学的学龄儿童岂不是立时叫他们失学?按照教育乃天赋人权的道理说来,岂得谓平?所以此时教会小学仍可存在。与其在国内普及教育未通行之时,将教会小学取消,使无数儿童失学,不如暂使教会小学存在,自己赶急推行普及教育为好。有教育总较无教育好罢,诸君!教会小学,应当收回的。但我国义务学校没有全部通行以先,还可以让他们办下去,不过要受政府的干涉和取缔,课程也要遵照新学制课程办理,不得有违背国情的地方,也不许专授英文同宗教。 (四)中学校,教会要少办,不可太滥。要通力合作,众擎易举,聚会精神,办几个有规模的中学。减少学校的数目,并不是说减少学校的经费,原是化零为整,办几个好的试验学校。门禄博士批评中国的中学极少精彩,所以要办几个试验学校,以为取法。教会肯以他们的人材,他们的经济,办试验学校,也是好的。譬如新制初中所设General Scicnce一科,究竟应当采用何种教学法,所需仪器,是否能在国内自造,这一类的问题,教会学校方面,正作各种试验,所得结果,或者可以推行全国。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