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唯物论者何以言规范 一项从分析形而上学到信息技术哲学的多视角考察

唯物论者何以言规范 一项从分析形而上学到信息技术哲学的多视角考察

  • 字数: 42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徐英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716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3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旨是阐发现代唯物论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应当如何做。首先从分析形而上学的角度阐明什么是唯物论,然后分别从具体的科学——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科学来探讨物质世界的运作方式与规范性之间的问题,最后将讨论结果用于政治哲学领域。本书第一部分以问题为导向,模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政治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分析哲学、以及国内尚属于边缘的当代日本哲学之间的二级学科壁垒,为“唯物论”提供更丰富的经验养料与更精准的表达方式;第二部分,为在前信息技术时代形成的历史唯物论思想提供合适的理论通路,以便帮助马恩的思想能够圆融地切入信息技术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最后,以“研究小问题,缺乏全局观”的分析哲学方法,提供一条切入宏观问题的新路径。
目录
导论不要以做唯物论者为耻
第一篇从分析形而上学的角度看
第一章唯物论是一种肤浅的本体论立场吗?
第一节被“污名化”的唯物论
第二节本体论范畴表与唯物论四大核心问题
第三节唯物论、唯名论,以及关于谓述的本体论问题
第四节唯物论需要怎样的时间理论?
第五节唯物论需要怎样的模态理论?
第六节唯物论需要怎样的规范性理论?
第二章历史唯物论与“蕴相殊”论的对话
第一节尚待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哲学基础”
第二节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暗示”?
第三节“蕴相殊”论要旨
第四节将视线转回到历史唯物论上去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