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

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

  • 字数: 25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孙丹年
  • 出版日期: 2012-05-01
  • 商品条码: 97872241015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内容简介:抗战时期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是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情报机构、训练机构,分别由中美两国的优选当局(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由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下属的军统局、美国海军部联合组建,1943年4月15日正式成立,总部位于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中美合作所总部由重庆逐渐移往上海,12月美方人员陆续分批回国。1946年1月底,中美合作所宣告结束。1946年10月,中美合作所的最后一个美国人离开中国。
由于中美合作所主任戴笠、副主任梅乐斯顽固的反共立场,抗战胜利后,在中美合作所结束、美国人全部回国的同时,由中美合作所训练的军统10万武装部队,与另外两支队伍共同改编为“交通警察总队”,他们程度不同地参与了随后爆发的内战。中美合作所遗留的武器也由军统局接管用于镇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运动。
目录
第一章 为共同抗日而组建
珍珠港事件改变抗战格局,中美开展多项合作
中美合作所成立前后太平洋战争态势
梅乐斯领受绝密任务
正式建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总部
美国军人艰难适应中国生活
梅乐斯三次负伤
记述中美合作所抗日活动的著作
梅乐斯著《神龙?飞虎?间谍战》

第二章 收集传递对日作战情报
是谁破译了日本企图偷袭珍珠港的情报
对日作战军事情报的侦译传递
收集传递气象情报
与空军配合收集传递情报
查获日本间谍电台
鲍志鸿谈中美合作所的情报传递
补充材料:关于莱特湾海战
中美合作所电讯总台寻踪

第三章 训练十万武装抗日游击部队
中美合作所训练武装特务部队
逻辑悖论——国际性情报机构大规模训练游击武装
美国海军部、参谋长联席会议支持中美合作所
准备派往前线配合正规军作战的特种部队
中美合作所武装特务部队的抗日业绩
第一训练班
第二训练班
第三训练班
第四训练班
第五训练班
第六训练班
第七训练班
第八训练班
第九训练班
第十训练班
第十一训练班
第十二、十三训练班
在国外设立的训练班
忠义救国军与中美合作所
与海盗的合作
中国人对美国特工的不满

第四章 其他抗日活动
考察东南海岸情况,为盟军登陆作准备
海岸监视哨
在沿海港口水道中布设水雷
协助空军作战,救助跳伞飞行员
战争临近结束时的中美合作所
中美合作所人员进入上海、厦门等大城市
中美合作所结束,梅乐斯患病回国

第五章 重新认识梅乐斯
关于梅乐斯的政治立场
重新认识梅乐斯
梅乐斯与史迪威
梅乐斯与魏德迈

后记
摘要
    正式建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1942年夏天在歌乐山下、小地名叫杨家山的军统乡下办事处(戴笠乡下公馆)里,举行“中美特种技术合作会谈”。参加者有戴笠、郑介民、唐纵、毛人凤、鲍志鸿、魏大铭、龚仙舫、黄天迈、杜奎;美方有梅乐斯、海格。由黄天迈做翻译,龚仙舫作记录,讨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的原则、范围、名称、人事组织等事项。协商起草《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草案)》,这份“草案”由军统少将处长鲍志鸿执笔。鲍志鸿这样回忆《协议草案》的起草经过: 从上午9时谈到中午12时,吃过饭后,又继续谈。因秋季下午暑热,客厅西晒,会谈移至外面花园凉棚树下继续。到下午4时结束。涉及中美所的组织名称,人事,日军海陆空军事情报,武装特务训练,爆破、行动、电信、侦测、破译、特务警察训练、战后特警协作缉捕盗匪、器材补给、交通运输、军事情报训练、气象和气象训练、经理、卫生、特务训练名额的规定、美国派联络军官随军统特务武装部队作战等问题。这天午餐,喝的是上等法国名牌三星白兰地酒,据说是20年以上的陈酿,吸的是三炮台英国,还品味了西湖龙井茶。这些东西,当时在重庆是很少有的。最名贵的还有碗、筷、碟,是一套江西景德镇御窑烧的淡绿色瓷具,为清康熙年制的宫廷御用餐具。主菜是清炖白鳝和银耳汤,中菜西吃,饭后还喝了咖啡,吃了广柑。梅乐斯回到会谈的座位,茶几上又斟满一杯白兰地。他举杯细饮,品尝美酒的滋味,一面饮一面说,这样名贵的白兰地酒,在美国很难饮到,饭前或饭后饮上一杯,帮助消化。 第二天,戴笠手令:人凤兄转介民、乃健、仙舫、大铭、志鸿、垭坪(即杜奎)诸兄,根据昨天会谈内容,速草拟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草案,限两星期完成。毛人凤用电话约以上特务头子到罗家湾秘书室开会,商谈起草中美所协定草案。郑、唐、毛说他们没有工夫,要我们四人起草。龚、魏、杜和我互相推让,最后推我负责起草,限一星期定稿。于是我借请假名义在罗家湾总务处楼上我的寝室内,闭门起草中美所协定草案,日常情报处理由副处长杜奎负责代行。我不眠不休集中精神,星夜赶写,足不出户,只用了三天便完成了草案。 起草完了,毛人凤打电话约郑介民、唐纵等到罗家湾秘书室开会,审查修改,作了文字上的一些改正,交毛人凤送戴笠,戴笠核准。 这个计划,在毛人凤处积压了一个星期,毛人凤将军事作战计划方式的协定变成了条文,去掉了方针部署等,由国际科科员王友竹翻译成英文,又经军统英文秘书黄天迈、马佩衡核订,最后戴笠找军统特务、外交部总参议许衾曾来罗家湾审核。许集中精神一字一句逐条校正译文,而后同梅乐斯交换意见定稿。协定中英文稿拟成、缮写、打字后,报蒋介石核准,1943年年初由梅乐斯携往华盛顿签字。 到1942年冬天,这份《草案》拟定了28条。其过程非常繁复,先经中文起草,再译成英文,加以核对、修正,然后由另一位翻译家译成中文,再另找人译成英文,反复翻译。这个过程中往往发现,同一个词汇或同一段话,前面译出的意思与后面译出的不接近符合,或中文的意思与英文的不接近符合。再经过三个月打磨,反复翻译、讨论、磋商、修改,中英文的意思都接近一致了,才呈送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 按照美国法律,凡是由总统签署的每一件涉及外国政府的文件,都必须经过参议院同意。中美合作协定是战争时期有关军事情报的协定,必须保密,需要另写一封函件代替。这封函件由海军部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与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上将起草,另外由威廉?李海军少将签字,函中说明本协定已由总统亲自核阅并予批准。 1943年4月15日,中美双方在美国华盛顿正式签订《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双方签字人员都由该国优选统帅特派,这是一份规格很高、非常正式的《合作协定》。美国方面,不仅罗斯福特派海军部长签字,而且还需要陆军的战略业务局局长出席签字,因为美国正式派驻中国的是陆军,而中美合作所的美方人员隶属美海军。 4月15日华盛顿的签字仪式上没有戴笠,戴笠当时不在美国,在《协定》上留了空白,让戴笠以后补签。梅乐斯说:“这项协定代表美方签字者是海军部长诺克斯,中国方面是外交部宋子文部长,然后,是杜诺万少将,萧信如(即萧勃)上校和我也都签下了名;中间有一个空白留给戴笠将军;他在重庆那年7月4日在庆祝美国国庆时,签名致贺。” P22-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