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编入党培训教材

新编入党培训教材

  • 字数: 20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500605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9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新编入党培训教材(修订版)》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修订,内容丰富,物超所值;党建专家撰写,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强。
内容简介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优选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为贯彻落实党的18大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新编入党培训教材(修订版)》根据18大党章要求,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优选理想和目标、党员的权利义务等方面对党员标准进行了阐述,并对发展党员的程序和手续以及入党常用文书写法进行了讲解,附有文书范例和党章原文,并附测试题,是各级党组织开展入党培训的教材。
作者简介
张荣臣:中央党校教授
目录
第1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
(本章学习导读)
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
(本章测试题)
第2章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本章学习导读)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本章测试题)
第3章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本章学习导读)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期新理论成果
(本章测试题)
第4章 中国共产党的优选理想和最终目标
(本章学习导读)
一、党的优选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本章测试题)
第5章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本章学习导读)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二、执政党必须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本章测试题)
第6章 中国共产党的纪律
(本章学习导读)
一、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二、党的纪律处分
三、从严治党、严肃党纪
四、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
(本章测试题)
第7章 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
(本章学习导读)
一、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
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三、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
四、党员享有的八项权利
(本章测试题)
第8章 发展党员的程序和手续
(本章学习导读)
一、发展党员的一般原则
二、个人自愿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三、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
四、预备党员的接收
五、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
六、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纪律
(本章测试题)
第9章 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本章学习导读)
一、端正入党动机
二、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三、为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努力
(本章测试题)
附录
附录一:入党常用文书写法及参考例文
一、入党申请书的写法及参考例文
二、思想汇报的写法及参考例文
三、自传的写法及参考例文
四、入党志愿书的写法及参考例文
五、转正申请书的写法及参考例文
附录二:中国共产党章程
附录三: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附录四:各章测试题答案
序言
摘要
    靠前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
    本章学习导读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工人运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领导和依靠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学习党的历史,是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坚定跟随党、加入党的信念的重要前提,也是正确理解党的性质、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的重要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帝国主义用重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相继侵入,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另一方面又残酷地统治中国、剥削中国,企图变中国为它们的殖民地。与此同时,地主封建势力仍然在中国具有优势的统治地位,而且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欺压广大的中国人民。因此,以鸦片战争为主要标志,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由一个接近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中国的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在艰难的尝试中都失败了。中国革命必须由优选的阶级来领导。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为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建立起来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世界范围来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民主革命,就是由新兴的并在经济上不断强大起来的资产阶级来领导,消灭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开辟道路。然而,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决定了中国的农民阶级已不是优选的阶级,而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则是一个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它们都不可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重任。因此,旧式的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事实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80多年英勇顽强的斗争。这些斗争主要有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这些斗争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阻止了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步伐。但是这些斗争都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正确的斗争方向和前进的道路,也不可能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目前较大规模的农民革命,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农民在封建制度压迫下强烈的斗争精神。这次革命运动前后坚持了14年,其革命势力达到18个省份,并在南京建立了农民政权,颁布了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纲领。但是,太平天国革命很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进攻下失败了。失败的客观原因固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强大,但从主观上分析,原因就在于它们没有一个优选阶级的领导,没有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当时太平天国革命军主要以宗教作为统一思想的精神支柱,从拜上帝会中寻找共同的革命语言和思想武器。这就造成了太平军不能容纳其他革命力量,始终是一个狭隘的宗派,在全国难以形成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的革命力量。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单凭太平天国一支革命力量是不足以战胜他们的。而在太平军内部,以宗教为思想武器终究不能有效地改造农民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劣根性和游民习气,更无法有效地改造参加到农民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分子,这样就无法在内部形成一个统一的战斗整体,无法克服互相争权夺利的情况,无法解决内部分裂,后期的内讧和互相残杀就是明证。这说明,农民虽然人数众多,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但农民并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方向,提不出有远见的革命纲领。他们虽然提出了一个反封建的土地纲领,但在宣布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同时,又主张保证平均主义。更严重的是,由于农民小生产的局限性,在他们建立革命政权以后,不是考虑如何巩固政权,真正为农民和广大劳动者谋利益,而是忙于争权夺利,重新走上了封建统治阶级所追求的享受、挥霍之路,其腐败和失败是必然的。起义初期,洪秀全、杨秀清等人还能团结一致情同手足,与士兵同甘共苦。但定都南京后,就分等级贵贱,养尊处优。学封建皇帝那样,妻妾成群。为争权夺利,不惜刀兵相见。可以说,即便不是被清政府剿杀,太平天国自身也会灭亡的。即便自身不亡,太平军所建立的也绝不是一个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步的政权,而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翻版。
    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基础的反帝爱国运动,是在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自发的以原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它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使西方列强看到了在中国除软弱的清政府外,还有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广大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的这种反抗精神,是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所在。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被清政府欺骗、利用和出卖,敌我力量悬殊,从而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二是缺乏统一的思想和依靠宗教迷信,使义和团的眼光受到,不能从更广阔的视角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口号;三是由于农民小生产的分散性和无组织性,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核心。义和团运动是悲壮的,义和团运动的悲壮留给中国人民以深深的思考。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优选阶级的领导,没有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民斗争不能独立战胜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农民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次革命的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到处奔波宣传,并先后组织了八次武装起义,但都宣告失败,直到1911年10月,革命党人终于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历目前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立了中华民国。然而,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却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等人窃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相继领导了“二次革命”“靠前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等斗争,但都没有成功。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的。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提出有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虽然想把中国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中解放出来,但又很好害怕帝国主义。他们先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认为帝国主义可以赞助中国革命;随后又惧怕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对帝国主义的利益采取了容纳的态度。在对封建主义的问题上,他们同样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幻想只要民主共和国建立起来了,封建势力自然会退缩。因此,他们不敢去触动中国封建势力的庞大经济基础,不敢放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不敢发动农民群众去进行土地革命。这是造成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及其代表过分软弱,不可能领导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因此,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80多年,是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的80多年。中国人民在这80多年间的斗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正是这些斗争为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其表现有二:一是为中国社会注入了现代因素,即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中国优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了,且中国工人阶级一旦得到农民的支持,就可以形成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二是使中国的优选分子找到了80多年来屡遭失败的原因和要取得胜利的条件,即必须有优选阶级、优选政党的领导,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于是,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以胜利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就提上了日程。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二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屡战屡败之时,世界和中国各发生了一件大事: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这两件大事使在中国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趋成熟,是促成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两大政治事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带来的优选影响,正如所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以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标志,这是我国靠前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长篇文章,比较详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过同当时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三次激烈论战,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靠前次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而且在五四运动中,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很好知识分子成了五四运动的和积极参与者,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经过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亲身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劳动人民解放思想武器的一些很本质的东西,从而不但在知识界、思想界,也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目中扎了根。经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互结合起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在中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坚定了用无产阶级革命的手段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信仰。而中国劳工阶级也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认识到了自身的力量所在,从而由“自在的阶级”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这就表明在建立中国共产党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工人运动的阶级基础以及二者的结合这些条件均已具备。
    1920年7月,共产靠前在莫斯科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在大会上号召民族殖民地国家建立共产党组织,并对要建立的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作了说明。中国工人阶级也派代表参加了大会。从此,建立一个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等在共产靠前的帮助下,开始着手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通过了党的纲领,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个接近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专享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目前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可以看到,在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中,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澎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