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世界经济史 全彩典藏版
字数: 312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作者: (德)马克斯·韦伯
出版日期: 2021-06-01
商品条码: 978750285204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埃米尔·涂尔干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者。韦伯是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法律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的开创者,影响了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施蒂格勒在内的众多现代经济学大师。 ✦经济如何塑造了当今世界?未来又将走向何方?理清世界经济2000年发展脉络,看懂世界经济进化历史的推荐阅读之作! ✦全球史观,从经济、贸易、社会、政治、人类学等多角度解读世界经济的历史样貌;从氏族村落经济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读懂世界经济秩序生成与扩展的史实图景! ✦美国有名社会学家帕森斯曾说:“在我看来,韦伯是站在西方文明发展的转折点上。他看到了古老体系的解体,并洞察了它的实质,而这是他同时代的人所不能做到的。对于构思科学发展的方向,韦伯做出了比其他任何名人都更多的贡献。这个新的方向预示了把握即将到来的新社会的根本意义。” ✦一部与《资本论》互为补充的经济学巨著。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特征的描述,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马克思更多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面。因此,韦伯也称为“资产阶级的马克思”。 ✦当之无愧的西方经济学经典,解开资本主义何以原发于西方这一谜题。 ✦四色全彩插图,优质纯质纸印刷,经典重译,可读可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由马克斯·韦伯在慕尼黑大学开设的“普通社会经济史概论”讲座笔记整理而成,是一部高瞻远瞩的简明经济通史,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做了全面而透彻的历史分析:本书第一部分讲的是农业组织和农业共产主义形态,涵盖了家庭、氏族、部落、庄园等一步步的发展形态;第二部分讲了前资本主义时代工矿业的兴起与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分析了前资本主义时代商业的出现与发展;第四部分讲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演变和壮大。内容由浅入深,从欧洲地区原始的农业组织形态、家庭、氏族、村落、庄园制等等方面讲起,结合丰富具体的文献资料、插画,解析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经济、宗教等各个领域的产生与发展,又分析了欧洲各个时期的经济形态,最终以自己的观点阐释近代资本主义如何一步步的壮大。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与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涂尔干并称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韦伯曾先后在柏林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代表德国参加凡尔赛会议,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目录
第一篇 家庭、氏族、村落以及庄园
第一章 农业组织和有关农业共产主义的问题 002
第二章 财产制度与社会团体 017
第三章 领主所有权的起源 031
第四章 庄园 041
第五章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西方各国农民的地位 048
第六章 庄园中的资本主义发展 051
第二篇 资本主义发展之前的工矿业
第七章 工业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 078
第八章 工矿业的发展阶段 082
第九章 手工业行会 092
第十章 欧洲行会制度的起源 098
第十一章 行会的解体与家庭工业制度的发展 104
第十二章 工场生产、工厂及其先驱 110
第十三章 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之前的采矿业 121
第三篇 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与交换
第十四章 商业发展的开端 130
第十五章 商品运输的技术条件 133
第十六章 运输业与商业的组织方式 136
第十七章 商业企业的各种形式 151
第十八章 商人行会 155
第十九章 货币史与货币 159
第二十章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银行和货币交易 170
第二十一章 资本主义时期之前的利息 177
第四篇 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第二十二章 现代资本主义的内涵和前提条件 182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现实 185
第二十四章 早期大规模投机危机 188
第二十五章 自由批发贸易 192
第二十六章 16—18世纪的殖民政策 195
第二十七章 工业技术的进步 198
第二十八章 市民 205
第二十九章 合理化的国家 219
第三十章 资本主义精神的进化演变 227
摘要
第一章 农业组织和有关农业共产主义的问题, 通过对德国古代经济组织进行研究,特别是从G.汉森和冯.毛勒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一些学者得出了“所有经济发展的开端都是原始农业共产主义”的理论,这是该理论。第一次被提出。之后,这些人又提出了古代德国农业共产主义的理论,世界各地类似于古代德国农业组织的例子也被引入其中,因此在学术研究上,这个理论是全世界共同的知识财富。德·拉弗勒十分注重发展这一理论。 俄国、印度这些地方的案例都可以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其中拥有代表性的就是印度。然而,近年来的学术研究非常认同达样一种观点: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别的经济体系中,土地私有制和庄园经济的发展,在我们所能追溯到的最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在追溯到更古老的时期之前,还是让我们先对18世纪日耳曼民族的农业组织进行分析。首先要说明的是,条顿族’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不包括以下三个地区: (1)易北河和萨尔河以东,斯拉夫人之前生活的地方; (2)菜茵地区、黑森地区和从黑森地区边界到雷根斯堡邻近地区连线以南的地区(德国南部,也就是以前罗马人生活的地方); (3)威悉河左岸,凯尔特人原本生活的地方。 这个原为日耳曼人居住区的定居点具有村庄的形式,而非接近独立的农场。因为村庄之间经济独立,没有与邻近村庄进行交往的必要,因此不同村庄之间起初接近没有道路相互连接。后来出现的道路也不是有计划地修筑的,而是被来往的路人根据习惯随意踩踏出来的,来年可能就会消失,之后再出现、再消失……,不断重复;就这样过去了几个世纪,人们才慢慢有了维护道路的观念,并由拥有土地的个人承担这一责任。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地区的地图,像是一个不规则的网,交点处就是村庄的位置。 在这张图上,第一区,即最内层的区域,是居民住宅区,这些住宅的分布毫无规律可言。第二区是居民们用篱笆围起的花园,花园的数量与住宅数相等。第三区为耕地(见下文)。第四区为牧场。牧场不是集体公有,而是被分成固定的份额,每个家庭都有权利在此放牧相同数量的家畜。森林(第五区)的情况与此相同,在这一区域,村庄居民平均分配砍伐的林木、采集的垫草和用作饲料的果实等,森林不接近归村庄所有。房屋、住宅用地,花园与居民在园地、耕地、牧场和森林中享有的份额共同组成“海得”(英语为hide,德语为hufe,与英语中的have同源)。 耕地被划分为若干“大块”,这些“大块”又被进一步划分成许多长条地,长条地通常十分窄小,宽度并不统一。最初,这些耕地是平均分配的,每个村民都可以分得一块长条地。将耕地切分是为了使每一位公社成员都能在土地位置不同、土壤质量各异的情况下平等拥有土地。这种分配方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出现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村民们遭受的损失大体一致,单个农民的风险被降低。 罗马人的耕作习惯以方田为主,而日耳曼人把耕地分成长条,与他们使用的犁的特点有关。犁是一种带有尖头的耕地农具,由人操作或由畜力拖动,用来刨土或挖沟。由于原始的犁形状简陋,为了疏松土壤,人们不得不在土地上来回耕作。因此,最合适的土地划分方法就是把土地分成方田。如恺撒时期之后的意大利,意大利台伯河东南大平原的全部区域以及个人所持份地的外部边界,至今仍呈现方田的特点。 但是日耳曼人的耕种用犁有所不同,它由一把竖着挖土的犁刀、一个横着挖土的犁头和右侧一块用来翻土的犁板组成。这种犁不再需要人们来回耕作,而使用这种犁的时候,长条地是最方便耕种的。在这种情况下,长条地的大小由每头牛每天所能耕作的土地量决定——日耳曼人将其称为“莫根”(德语morgen,等同于英亩,1英亩约等于4046.86平方米)或“塔格韦克”(一天的工作量)。这种犁的右边安装了一块翻土犁板,在耕地时会时常向左偏,犁沟慢慢就不整齐了。时间一长,长条地的边界就会混乱。起初,每一块长条地之间并没有田埂,仅有边界犁沟相隔,犁地时经常把别人家的长条地犁过来。每当出现这种情况 “田地审查员”就会用类似今天的弹簧尺的长杆来恢复原有边界。 各份地之间没有道路相通,人们只能按计划同时耕作所有份地,耕作方式一般采用三圃制。在德国,三圃制不是存在最久的,却是应用最广泛的农耕方式。莱茵地区洛施修道院的一份文件显示,大约在公元770年,三圃制已经十分普遍。由此可以推断,这一制度的采用至少可以追溯到8世纪之前。 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