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少年哲学10堂课

少年哲学10堂课

  • 字数: 11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 作者: (意)丹尼尔·阿里斯塔克,(意)]皮娅·瓦伦蒂尼斯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161782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生活中的哲学,更具亲切感。10堂课抛出10个问题,但没有直接给标准答案,通过“发散思维”一步步推演、拓宽认知的边界,让读者进行真正的思考,学会把知识点连成线,得出自己的答案。
内容简介
作者从时间、艺术、生命等10个角度向哲学发问,全书以不断对一个问题挖掘、联系、发散的方式,带领孩子畅游哲学世界,从根本建立哲学思维、学习哲学史和哲学知识。兼顾了对思维逻辑的掌握及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让读者在阅读中处于发现问题、探索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作者简介
[意]丹尼尔•阿里斯塔克(Daniele Aristarco)1977 年生于那不勒斯。丹尼尔曾担任中学文学老师,目前致力于儿童图书创作以及电影和广播制作。他出版了诸多作品,如《莎士比亚故事集》《我说了不!》(入选 2017 年白乌鸦奖)《我说是!挑战和未来故事集》《假的,但我相信它》《这不是悲剧:古希腊剧场故事》等。
目录
作为序言
第一课:最初的问题
第二课:什么是哲学?
第三课:什么是自由?
第四课:我是谁?
第五课:故事有什么作用?
第六课:一个好问题是如何诞生的?
第七课:艺术是为了什么?
第八课:为什么人会死?
第九课:现在要怎么做?
第十课:不断前进
摘要
     第一课 最初的问题 那个最初的问题我还没有提,我之所以说“还没有”,是因为我知道这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这是一个真诚又问到了点子上的问题,带着一丝疑问,却也很坦白。表面上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有时我会试图用玩笑来避开它,但是这种情况下,孩子们通常不买账,他们不想听俏皮话,而是坚持要一个解释。所以在下面这几页里面,我会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毫不拖延,直面这个基本的疑问。 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 三又十分之一 秒内的回答 作家,本质上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人。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发散思维的回答 一切始于这里,一切又回到这里,并于这里再出发,循环往复。每一段旅程,每一个故事,每一个规划,每一次探索或者发现,全部都诞生于问题。 这是第一堂哲学课,是我从女孩和男孩们那里学到的,他们就是我的小老师,是孩子们教会了我这个道理。 有时一个问题会从胸膛里面蹦出来然后急切地跑到嘴边;有时它会在各种思想之间跳动,直到我们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它才会最终展开翅膀起飞;有时它们会忠诚地跟随着我们,伴我们穿行世界,或者像一只讨厌的飞虫,在我们周围嗡嗡作响,使我们跌跌撞撞,让我们迷失方向。我们驻足,停下脚步,然后抬起头,试图用手抓住这个扰人的罪魁祸首,让它安静下来,或者至少消停一会儿。但是你要知道,让一个亟待回答的疑问保持缄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人很早就会提问,其实从两三岁开始,我们的大脑系统就能够提出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每天千百次地提出问题。 最初成年人担负着艰巨的任务,他们需要去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知识。从6岁开始,我们在学校接受教育,还可以向同班同学、大一点儿的哥哥姐姐们提出问题,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学会质疑过去、感受现在、畅想未来。 然而,随着一个人的成长,疑问不会减少,那些问题也依然紧迫。我们的身体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在随之改变。但是我们仍没有改掉总是向自己提问的“老毛病”。仅凭借他人的回应对我们来说是不够的。因此,我们翻开书本,针对这些问题来寻找那些帮我们激起灵感火花的故事,它们也许可以给我们指出一条可以驰骋的大道。 正是在书中,我们得以找到绝妙的想法,以及合适的词语来将一切娓娓道来。 对,但是你为什么 写这本书? 我几乎每天都会去见见我的读者,这是我的习惯。我发现,我总是被优秀的伙伴包围着,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会遇见这个世界上拥有有灵感、最细腻、最有活力的那些人。和他们面对面沟通可真是一件无比愉快的事情。他们的年龄在8岁到14岁之间,也经常由有着同样好奇心的年长的老师、亲人和朋友陪伴。 我会向他们提出问题,仔细聆听每一个人的诉说,记下他们的姓名、感受和愿望,并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最重要的是和他们一起探讨,当我们一同度过几分钟后,问题会变得越来越深入,他们会提出许多伟大、古老甚至是永恒的哲学范畴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不会涉及哲学思想的整个历史。相反,我会像和朋友之间对话那样去推进书本进程:分享看法和做法。 P7-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