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

  • 字数: 30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历史君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17462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分为三大部分,明朝前期,明朝中期,明朝晚期,以史实为基础,通过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或鲜为人知或妙趣横生的历史:
真正打下明朝江山的居然不是朱元璋?
朱棣为什么啥都听一个和尚的?
目前赏金优选的通缉犯是谁?
唐伯虎居然诈骗盐运使?
奇葩皇帝闹出了怎样的国际笑话?
……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结合了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非常有代入感。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附带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明朝大事年表,让你对大明历史有清晰概括的认识。
作者简介
历史君,知名新媒体作家。本名:文旭雄,擅长明清、民国、古代史,粉丝数百万。为多部知名电影创作过多篇新媒体历史故事,为青年历史界新媒体典型代表人物之一。曾为某搜索引擎公司数据产品经理,后创立科技公司并担任CEO。
目录
壹明朝前期那些事儿
真正打下明朝江山的,居然不是朱元璋?
傅友德一战定云南,让元朝残余势力一败涂地
朱元璋到底是如何杀功臣的?
朱元璋本来要杀外甥李文忠,为什么又改变了主意?
朱元璋为什么要“砸死”太子朱标?
朱元璋为什么想把儿子朱棣饿死?
朱元璋不让孟子吃“冷猪肉”,刑部尚书为何拼死反对?
为了维护面子,朱元璋有哪些特别做法?
朱元璋的雷霆手段
刘伯温报告胡惟庸下毒害他,朱元璋:放宽心,好好养病
汤和为什么要出卖李善长?
为什么明朝是外戚最没“出息”的朝代?
目前赏金优选的通缉犯,究竟是何方“神圣”?
朱棣造反时,朱元璋其他儿子在干啥?
“靖难之役”中,朱棣最难缠的对手竟然是他舅子!
建文帝一败涂地,只因出了个昏着
朱棣始终找不到建文帝,原来他被一个能预知未来的人带走了
八十多岁时,建文帝出来“自首”
明朝在朝鲜选妃秘闻
为什么他们站在高处就姓高,坐在石头上就姓石?
平叛将领想当“安南王”,致七万大军全军覆没,安南独立
害死明成祖朱棣的,是个伊朗人!
朱棣那么牛,为什么啥都听一个和尚的?
战无不胜的朱棣,差点被这个文弱书生打死
八百七十多条无辜的生命,凭什么为方孝孺的名节买单?
这个“短命皇帝”的特殊才能,无人能及!
这个“明朝好皇帝”,为什么将恩师乱棍打死?
贰明朝中期那些事儿
俘虏了明朝皇帝,谁知竟成了烫手山芋
没有这个小人物,被俘的明英宗活不过那个寒冷的冬天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全靠总指挥运用了一个法宝
被于谦一句话得罪后,他一句话要了于谦的命
目前第一部禁书写了啥?
这个采花大盗,居然惊动了皇帝
唐伯虎诈骗盐运使为什么未被追究?
冲入敌阵,亲手砍死一个敌人的皇帝是什么画风?
自古帝王多风流,明朝这两位也不甘落后
明世宗最恨的为什么不是人,而是两个字?
连考八次会试落第,“明朝欧阳修”是如何炼成的?
奸臣严嵩,地震没震倒他,却栽在儿子手里
助戚继光百战百胜的那些“黑科技”
叁明朝晚期那些事儿
打不下你的都城,干脆自己建一个
明朝国本之争,优选赢家转眼成优选输家
万历皇帝是如何避免一场文字狱的?
七次上书恳辞王位,终成大百科全书式学者
明朝最后的疯狂之举
为什么连妓女都要骂大画家董其昌?
后金军打毛文龙,竟演变成了对岛国的“灭国之战”!
魏忠贤是如何混到“九千岁”的?
国家生死存亡关头,这帮人却忙着发国难财!
奇葩皇帝闹国际笑话
“萨尔浒大战”之后,明朝又发生了什么“不可原谅”之事?
崇祯误用奸臣导致大明灭亡
袁崇焕被杀的真相
清军打来,兄弟率军勤王,崇祯为什么不允许?
朱慈焕被追杀了六十年
“我就是史可法,你们来杀我吧!”
明朝升官最快的人:不会坑爹的内阁首辅不是好状元
饿死也不投降的洪承畴,最终为什么还是降了?
张献忠:败于鳌拜之手的运动战高手
一个女人害死了明朝?
晚明第一硬汉究竟有多硬?
四百多年前的这位科学家,上海徐家汇因他而改名
明朝末年的那场鼠疫,到底有多恐怖?
附录一明朝历代皇帝
附录二明朝大事年表
摘要
    目前赏金优选的通缉犯,究竟是何方“神圣”?
     01 海禁催生大海盗
     据《明史》《郑和下西洋》《中国海盗史》等记载,14世纪末15世纪初,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在东南亚家喻户晓,令人闻风丧胆。他叫陈祖义,是个大海盗。
     祖籍广东潮州的陈祖义,祖祖辈辈靠海吃海。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打击日益猖獗的倭寇和走私,头痛医头地实行海禁,而且非常严格,“片板不得下海”,地方官执行起来也是非常严格,抓住就是死罪。
     靠海吃海的老百姓断了生路,被迫另辟蹊径,陈祖义更“绝”,干脆带着全家,跑到南洋(东南亚)做了海盗。
     也有资料说,朱元璋之所以搞海禁,是因为陈祖义成为大海盗后经常到沿海来烧杀抢掠,逼得朱元璋搞海禁,实际上海禁从元朝就开始了,不是朱元璋的发明,只是朱元璋继承这个传统后搞得更加严格而已。
     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历来都是黄金水道,过往商船众多,陈祖义聚众盘踞在此区域,抢劫过往商船,势力从小到大,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海盗头目,实力最雄厚时,竟然拥有近百艘战船,一万多部众,《加勒比海盗》里那几艘破船与其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马六甲海峡区域虽然是他的大本营,但陈祖义的活动范围却很大,除了东南亚海域,印度洋、中国台湾海峡,以及日本海域,他都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他的“大军”所到之处的沿海城镇,都是他的提款机,提款的方式,当然是烧杀抢掠。
     陈祖义抢劫过的船只至少万艘以上,攻陷过的沿海城镇多达五十多座,这股海盗的战斗力,比多数国家的军队还厉害,那些国家干不过他,只好向他进贡,以此换取平安。
    
     02 既抢船又杀人
     后来,这个海盗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因为他越来越放肆,不但劫掠商船,过往官船同样不放过,来者不拒,明朝与各国来往的官船,“想从此处过,留下买路财”。
     朱元璋大怒,竟敢太岁头上动土,肯定活得不耐烦了,谁把他拿下,无论死活,都悬赏五十万两白银!
     不知是悬赏金太少,还是别的原因,总之毫无作用,陈祖义则更加猖獗。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更是把陈祖义当作心腹大患,继续悬赏捉拿,他比老爸朱元璋大方多了,开出的赏金高达七百五十万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当时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才一千一百万两!
     陈祖义这个海盗,便成了有史以来赏金优选的通缉犯。
     而在这之前,陈祖义就来到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并摇身一变为该国国王手下的大将,国王死后又成了该国国王,听说明朝换了皇帝,便也去朝贡。
     既然是去朝贡,当然得带点土特产啥的,陈祖义带的却是空气,他们空船出发,边走边抢,抢到什么,什么就是贡品,回去时如法炮制,见什么抢什么,或者说沿途碰到什么抢什么。
     俗话说盗亦有道,一般的强盗只劫财不要命,陈祖义则实行三光政策,抢光杀光烧光,实在是无恶不作。
     与老爸朱元璋一样,令朱棣切齿痛恨的,正是陈祖义的做事没有底线,不但见什么船抢什么船,还抢明朝的使船,抢了船还把人也杀了,朱棣这才急眼了,悬赏七百五十万两白银捉拿。
     不惜拿出这么多银子悬赏,朱棣倒是看得起这个海盗,却没人有本事拿到这笔赏金。
    
     03 竟打算偷袭郑和船队
     公元1405年(永乐三年),郑和首下西洋,临走前朱棣对他说,看来收拾陈祖义的能力,其他人都没有,还得靠咱们自己,于是,郑和首下西洋,便多了一个任务。
     结果,没等郑和去找他,陈祖义自己找上门来了,因为他侦知郑和返程的时候船队携带了大量物品,除了他们自己购买的货物,还包括海外诸国向明朝进贡的金银财宝。
     郑和船队携带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库,之前干了那么多票,估计加起来都没这么多,干了这一票,也许这辈子都不用再干了,陈祖义便决定铤而走险,干了这票大的!
     郑和的船队当然不是那么好抢的,不但配有精良的武器,近三万名“船员”,全都是从军队挑选的精锐,陈祖义那五千人马,怎么可能是对手?所以当郑和派人招降时,陈祖义决定“智取”,表示愿意投诚。
     他想玩儿诈降,偷袭郑和船队。
     部下们却没他那么乐观,提醒老大说,这种鸡蛋碰石头的事,优选别干,别贪心不足蛇吞象。
     陈祖义却说,有什么可怕的,他们的船虽多,但水手们都是初涉远洋的雏儿,没啥经验;他们的船虽大,但行动笨拙,又不熟悉地形;他们的人虽然都是军人,但他们的军队好多年没打过仗了,缺少训练,估计刀枪都不会拿了。这样的军队,跟稻草人差不多,咱们一个可以顶他十个、百个;再说他们领头的,竟然是个太监,虽然之前这个太监打过仗,有一定的军事才能,还在靖难之役中立过军功,但他只能陆战,玩儿海战,他就是外行了,怎么可能是咱们的对手?
     陈祖义没想到,由于他之前作恶太多,早就惹得天怒人怨,郑和一路行来,沿途不断接到投诉,都希望来自明朝的军队,消除这个祸害。
     更让陈祖义没有想到的是,他想诈降偷袭郑和船队的阴谋,被一位叫施进卿的人知道了,施进卿告诉了郑和。
     于是,陈祖义的偷袭计划便成了他给自己挖的坑,并且干净利落地跳进了这个坑里,五千人全军覆没,他自己则被活捉。
     永乐五年,陈祖义被郑和押回中国,杀掉他之前,朱棣特意通知各国使者来“观摩”,实际上是告诉他们:本人已经替你们干掉了这个祸害,你们就感恩戴德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