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湛江红色地图

湛江红色地图

  • 字数: 20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527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湛江,一座“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城市。百年悠悠岁月,这里留下了广州湾浓郁的法式风情,留下了中共南路组织的火红斗争印记,留下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前哨阵地。黄学增、钟竹筠、黄平民、张炎……一个个星光熠熠的名字,承载着一段段动人的革命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红色广东丛书》之一种,是一部讲述湛江红色革命历史的通俗文化读物。书中根据近期新革命遗址普查成果、田野调查、人物访谈等资料,选取当地具有重要红色文化价值的主要革命遗址,包括中共南路特委交通站旧址、中共粤桂边区党委机关旧址等23处。每个遗址包括遗址介绍、历史事件和动人故事三个栏目,并配实景照片、历史图片和手绘图,讲述宏大历史叙事下的微观革命事件和动人故事。本书作者团队原任职于湛江市委党史部门,有多年的党史研究经验,使得本书可信度较高。
目录
赤坎区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旧址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在广州湾建立中转站
晨光小学师生慰问灵山抗日将士
中共南路特委丰厚交通站旧址
周楠传达南方局指示
粪桶里的秘密
中共南路特委、特派员机关驻地旧址(长发庄)
中共南路特委选址长发庄,建立地下交通线
“二叔公”布阵奇袭敌营
霞山区
菉塘革命活动据点遗址(林氏宗祠)
菉塘交通站的红色十年
冲破封锁运电台
解放湛江重要战场旧址
解放湛江市的战斗
孤身入虎穴谍海建功勋
……
坡头区
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地旧址(遗风小学)
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
李筱峰千里赴戎机
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共粤桂边区委机关驻地旧址
粤桂边区党委东海岛会议
西山村脱险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三八三团渡海先锋营驻地旧址
四十三军渡海先锋营从硇洲起渡
智擒国民党溃军
……
后记
摘要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旧址 清代商埠赤坎,有10座古码头,承担着从海路运输货物至西南内陆的转运。100多年的历史变迁,潮水退尽,过去的浅海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填海造地,成为熙熙攘攘的商业街。拱券连廊的骑楼建筑是一间间紧密相连的商铺,与不少中西合璧的房子一起,留下了这一带繁华的记忆。晨光小学坐落在商铺林立的民主路,当年的学校紧靠着一号古码头,校门开在民主路165号;现东侧是2号古码头旧址,西侧是福建街,周边仍保留着不少民国时期的老建筑。 走进晨光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创始人许乃超的石雕像。许乃超1935年创办晨光小学并任校长。这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从校长到师生都积极投身革命,为中共党组织在赤坎建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开辟香港经广州湾(今湛江)、桂林到重庆交通线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如今的晨光小学已是多次扩建后的校园,原来的平房教室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现代教学楼。一号古码头已被校园中的运动场所取代,仅有的一点感觉是拾级而上的阶梯。在学校的一角,开辟了“赤园”,巨幅壁画《赤坎古商埠图》描绘了赤坎古商埠的历史。建于2015年的校史长廊让人感受到琅琅书声之外的革命传统的熏陶,一如创作于1942年《晨光校歌》所唱的那样:“黄金色的朝阳,遍照着大地……你是我们知识的摇篮,你灌溉着我们这一群鲜花……艰难困苦都不怕,勇敢向前进!光辉照耀大中华!” 晨光小学现为湛江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 红色回响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在广州湾建立中转站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共中央在香港成立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以下简称香港办事处)。通过香港办事处的合法地位,中共党组织在香港筹集、接收了大批海外支援抗战的物资、款项,一些爱国人士也通过香港办事处返回内地参加抗战。为将这些物资、款项及有关人员送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及各个抗日根据地,党建立了由香港经广州沿衡阳、长沙铁路线到重庆的秘密地下交通线。1938年10月广州I沦陷后,该交通线骤然中断,为此,香港办事处决定调整地下交通路线,开辟法国租借地广州湾为香港至重庆交通线的中转站。该交通线具体路线是香港-广州湾-遂溪-廉江-玉林-桂林,再由桂林转重庆乃至延安,并选择广州湾晨光小学作为该交通线的中转站。 晨光小学校长许乃超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地下党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许乃超转移至澳门隐蔽,不幸于1928年被捕并被遣送回广卅11,关押在南石头监狱。在狱中,许乃超与连贯(后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秘书)同为难友,在监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 1年,经营救获释。出狱后,许乃超辗转到广州湾隐蔽并接办原由当地广府会馆会长陈澄甫经营的广侨小学。1935年,许乃超另行创办新学校“晨光小学”。他精心挑选优秀教师任教,聘请了从香港、澳门到广州湾的进步青年廖晃欣、廖静莹、陈瑛等为教师;对学生则注重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短短几年间,晨光小学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明显胜于一股旧学校。很快,晨光小学就在社会上赢得很好的口碑,上层人士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晨光小学就读。许乃超在社会上赢得较高地位,并与一批知识分子、富商、绅士建立了联系。全面抗战爆发后,广州湾商会成立赈灾会,许乃超作为教育界代表参与其中,负责编辑《赈灾周刊》和募捐等重要工作。 晨光小学各方面条件十分适合建立交通站。 1938年8月,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派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潘云波(后任中共南路特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到广州湾晨光小学恢复、接收许乃超的党组织关系。随后,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先后派出党员粱禺心、粱标、杜兰、陈瑛等人到晨光小学工作,并建立党小组,许乃超任组长,直属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工会支部领导。1938年11月,中其中央交通员李沛群持廖承志秘书连贯的介绍信抵达晨光小学,与许乃超秘密接头。当晚,许乃超把李沛群安排到赤坎宝石酒店住宿,次日又找汽车将他送往桂林。自此,晨光小学正式担负起这条重要交通线中转站的秘密使命,一批批来往于香港与桂林、重庆、延安的交通员、文化人、民主人士等,经常秘密经晨光小学中转到目的地。1939年5月,中共晨光小学支部成立,许乃超任书记,隶属中共高雷工委(后中共南路特委)直接领导。在党的领导下,中共晨光小学支部深入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