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叶广芩文集 去年天气旧亭台

叶广芩文集 去年天气旧亭台

  • 字数: 26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叶广芩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021919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老舍之后京味文学的旗手叶广芩

《城南旧事》般清丽凄美的文字,老北京流年深处的烟火人间

一棵老槐,两只寒鸦,几堆残雪,半街房影

记忆中的童年与乡愁,化作笔下挥之不去的思念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记载北京生活的小说集,里面有作者的影子和生活。书中的每一篇都是北京建筑的名字,如太阳宫、后罩楼、唱晚亭……这些都是北京在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消失或变了面貌的地方,其中蕴涵着作者对过去那种虽然落后但内心安宁的生活的眷恋与追念。这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足迹。多年之后,作者茫然四顾,亲人老去,家族失落,胡同拆迁,邻里无寻。旧日感觉已经走远,连同那些明明灭灭的故事一起隐于历史的深处,如同一阵阵的风,淡了、散了……
作者简介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授予“北京人艺荣誉编剧”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曾任陕西省人*大第十一届常*委会委员,西安市第九、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采桑子》《全家福》《青木川》《状元媒》等;散文集《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老县城》等;中短篇小说集多部;电影、话剧、电视剧剧本等多部;儿童文学《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惹祸了》。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国好书奖、柳青文学奖、萧红文学奖、中国女性文学奖等奖项。
目录
太阳宫
月亮门
鬼子坟
后罩楼
扶桑馆
树德桥
唱晚亭
黄金台
苦雨斋
后记
摘要
     太阳宫 一 我们家住在北京戏楼胡同,在雍和宫东边,是和国子监的成贤街相对应的一条胡同。胡同东西走向,安静、宽展,邻里街坊都熟识,关系处得都很好。胡同西口卖香烛的赵大爷,胡同中间柏林寺的和尚广玉,东口打烧饼的刘大大,对门的小裁缝孙顺儿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都喜欢我,管我叫“小丫头片子”,说我是胡同里最年轻的女孩。当然还有一个更“年轻”的,就是孙顺儿的闺女,那才是真正的小丫头片子,落生还不到一礼拜,早产,不该出生的时候就出来了,不会吃奶,闭着眼就知道睡觉。孙顺儿背着他媳妇跟我说,他家那个小丫头片子能不能成人还不一定,八成得夭折。我问什么是夭折,孙顺儿说就是死了。我看孙顺儿说小丫头片子夭折的时候一点儿也不难过,好像一切都是应该的一样。 我常到对门去看小丫头片子,那丫头片子实在是小,猫儿一样,挤着眼睛,一脑袋小白泡,鸡爪子一样的手一抓一抓的,不中看。妈不让我到孙家去看小人儿,说人家正坐月子,我出来进去的讨人嫌。可是我管不住自个儿,我说我就是想抱一抱那个小人儿,没别的意思,您别拦着我。后来妈给我缝了一个小布人儿让我去抱,布人儿戴了顶花花帽,瞪着死鱼一样的眼睛,假模假式的一个小红嘴唇。我知道,帽子底下塞了许多棉花,身子里头装了不少锯末,那张脸是老七拿毛笔画上去的,比孙家的小丫头片子还难看。 老七是我的七哥哥,没有正当职业,就会画画。老七老在家待着,足不出户,因为他的性情太闷,没有姑娘喜欢他,挺大岁数了还没成家,成了我妈的一块心病。 在我快忘了小丫头片子的时候,一天,对门里传出了哭声,呜呜咽咽的,我要进去看看,被妈一把拽了回来。快午饭的时候,我看见孙顺儿夹着一个白茬儿的小木匣子出门往东去了。裁缝的脸色很难看,肯定是他闺女夭折了,那个木头匣子里装的应该就是小丫头片子。这一切,我在给我们家看门的老张嘴里得到了证实。老张说,那个匣子叫“火匣子”,未成年的孩子死了只能装那匣子里头,拿到乱葬岗去埋,不能入祖坟。我问为什么不能入祖坟,老张说,因为她是偷生鬼,是专门来祸害孙顺儿的,要债的。 我问妈我是不是要债的,妈说差不多。我说,要是这样,我也不用死,您时常地给我点零花钱,咱们就两清了。 妈说,你想得美! 日子过得有一搭没一搭,挺憋闷,主要是没有“事情”可干。我的活动范围就是院里,到胡同都得征得妈的许可。妈说胡同里有拍花子的,拍花子的专门逮小孩,手上抹了迷魂药,往小孩脑袋上一拍,小孩就迷迷瞪瞪跟着拍花子的走了,走到乡下被卖了,再也回不了家。按现在说法就是拐卖儿童,想法子哄着小孩跟他走罢了。可是搁六十年前,就有了太多的诡异色彩。院里的活动是有限的,跳皮筋没有伴儿,玩拽包没有对手,只好对着猫歌唱,什么“苏三离了洪洞县”,什么“三轮车上的小姐真美丽”,想起哪出唱哪出,搜肠刮肚,一直唱到“弹尽粮绝”。花猫不会欣赏,趴在台阶上睡了一觉又一觉,呼噜打得很美。 有时候也在看门老张的带领下到胡同东边的柏林寺去转转。柏林寺是元朝大庙,曾经是北京八大庙之一,有先有柏林寺,后有北京城之说。据说曾经有过十里柏林的称谓,后来柏林逐渐消失,名字没变。在我记忆中,柏林寺很大,有大殿几重,高台阶,还有精美的砖雕影壁和老得说不出年龄的榆树,以及“万古柏林”的大匾。大匾的印嵌在正中,当是哪位皇上的作品。柏林寺给我的感觉有两个,一是大,二是破。庙里边阴森森的,有很多柏树,都跟老爷子似的,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一点儿也不好玩。柏林寺里住了几个和尚,没有住持,散兵游勇,平时各干各的,有、有活动的时候才纠集到一块儿,得了什么好处,大伙儿均分。我虽小,也看出来了,这里头主事的是广玉。广玉叫释广玉,我推断他应该姓施,老张说,出了家的和尚都姓释,意思是说他们和佛祖释迦牟尼是一家子的,姓都是一样的。广玉的俗家姓氏是张,老张说跟他是同族,更准确说是他一个没出五服的堂侄,他们都是唐山张各庄人。我问什么是“没出五服”,老张说,就是说往上数五辈,他和广玉是同一个爷爷生的。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