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止狩台 2

止狩台 2

  • 字数: 5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刘媛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429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止狩台》第二部强势来袭,权谋军事与青春热血的结合,看点十足。故事情节更惊心动魄,人物描写更深刻饱满!!!围城,制衡,党争,沉浮,时势……后古风时代谋略无双、极具代入感的诡谲权斗大戏。 ◎狂狷之士,登台受封,孰料困城疫乱,能否克敌而还?谦谦君子,深陷旋涡,怎奈刚义凛然,何惧紫绶高挂! ◎走过九十九级御阶,登上止狩台接受敕封,这是无数大焉儿郎的梦想。权臣之子唐瑜,卷入权术斗争的旋涡,众叛亲离……叛国之子孙牧野,血洗耻辱,金戈铁马、刀光剑影…… 待尘埃落定,站在大焉的优选处——止狩台,俯瞰万里山河,一切却皆为幻影。 ◎作者筹划十年,笔耕五载,缘起一片痴心,写就一段王朝少年成长史。作者长年从事文字工作,笔力老道。权谋智斗,帝王之术,情节每一步的发展都在结网设疑,待到最终揭开谜团,吊足读者的好奇心,紧张之处令人如身临其境般惊心动魄。
内容简介
为实现大焉收复失土的国愿,孙牧野披甲上阵,率领军队攻打洛国,不料却遭遇劲敌,全军被困竹枝城,瘟疫也接踵而至。在死亡面前,军心溃散,官兵自相残杀,他陷入了绝境……
官府为永阳街百姓重建房屋,因工程偷工减料,唐瑜拒绝验收。一汪看似平静的湖水被搅浑,各方势力涌起施压,唐瑜不为所动,他一步一步如履薄冰,进行一系列变革,不承想竟牵出更大的幕后黑手……
乱世纷纷扰扰,他刀光剑影,他谋略深沉,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作者简介
刘媛,摩羯座,新闻工作者。我以十年一梦筑此台,愿这土地上的英雄气亘古流传,为五千年的历史增添一段故事。
目录
第二十六章 荧惑之灾 001
第二十七章 东沅灾女 016
第二十八章 元凶 030
第二十九章 出征 042
第三十章 桑梓津 059
第三十一章 分兵 076
第三十二章 军法 091
第三十三章 翻江倒海 110
第三十四章 困境 130
第三十五章 东海僻岛 148
第三十六章 孤城 165
第三十七章 绝地 182
第三十八章 反攻 199
第三十九章 还家 220
第四十章 夜逃 233
第四十一章 三月初三 251
第四十二章 清明 268
第四十三章 己任 279
第四十四章 捕蛇 296
第四十五章 将别离311
第四十六章 设局 327
第四十七章 三法司会审339
第四十八章 贪案 360
第四十九章 修史 380
第五十章 士子 399
第五十一章 昔日恩仇 420
第五十二章 家妓 436
摘要
     荧惑之灾 1 明幽、苏叶和蝉衣出了天问楼,汇人玄武大道的人流中。玄武大道是皇城的中轴线,此时正是丝竹盈耳,肴酒陈肆,熙来攘往,女不分锦裙素衣,男不论乌靴芒鞋,皆成群逐队,聚戏朋游。大道两边挂满了贴着灯谜的红灯笼,像两道无尽的火烧云,悠悠展展向前荡去。明幽三个一面猜灯谜,一面随众人往北走,走了一个半时辰,才到了龙朔宫前。 龙朔宫是皇权禁地,换作以往,以龙首桥为界,平民百姓都不得过桥,独上元节这日不同。大焉历代天子深知与民同乐的道理,每年今日,都在正仪门前竖起一面辉煌无双的灯轮,允许百姓过桥赏灯娱乐,明幽三个走过龙首桥时,正仪门前早已观者如垛。 上元灯轮高二十丈,以锦绣缠裹,金银缀饰,上挂五万盏七色花灯,缤纷夺目。此时正有两千余盛装男女围着灯轮挽手踏歌,好一派畅快洒脱。郎君们戴着如兽似怪的假面在人群中穿行,珠翠罗绮的宫女们亦三五成群从宫中出来了,她们用宫扇半遮俏目,含笑猜测那些假面下的真实脸庞。 明幽跑去和一群童子放烟花,苏叶和蝉衣在灯轮下看踏歌,苏叶忽然轻拉蝉衣的袖子,在她耳边道:“姐姐,你看对面,弹琵琶的歌伎身边是谁?” 蝉衣依言看去,那歌伎左边是三个十来岁的少年,右边是两个深目高鼻的西域客。一个头戴帷帽、怀抱幼儿的青衣少妇,她疑道:“没有我认识的人。” 苏叶道:“你细细看那戴着帷帽的女子。” 蝉衣笑道:“乌纱遮住了她的脸,我如何看得清?” 苏叶道:“那你认不认得她抱的孩子?” 蝉衣这才细看那不过三岁的幼儿,回想了一阵,道:“是不是在丰水村买梨时见过的那对母子?” 苏叶道:“是,我记得那淘气孩子的模样,他不怕星官儿,一直想逗星官儿玩儿,他母亲好不容易才拉住他。” 蝉衣道:“正是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了。”见那幼儿小手握着一支糖寿星也忘了吃,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惊奇四望,仿佛一切都是他从未见过的景象,着实憨态可掬, 蝉衣忍不住怜爱地笑,那青衣少妇却半个身子封闭在乌色长纱里,在无拘无束的人群中稍显格格不入。 忽然,皇宫城头一阵鼓响,正仪门打开了,只见两列手持麈尾的宦官步出宫门,又一领事宦官出来,向百姓道:“圣上、太后驾临,臣民迎驾!” 灯轮下的民众都停歌止舞,跪拜在地,谁都不曾注意,那青衣少妇悄悄抱紧幼儿转身离去了。 须臾,两行威风赫赫的骁禁卫骑马驰出宫门,在灯轮下净出一条路,接着,十六个宦官肩抬一顶黄质紫络的銮舆,缓缓行来。舆上左坐卫熹,右坐崔太后,卫熹在仰头看那壮丽的灯轮,崔太后却在俯视跪伏的臣民,忽而,折腰低头的人群中兀然现出一个直立的身影,几乎同时,骁禁卫与宦官也看到了那人,同声道:“何人无礼,见御驾不拜!” 双手伏地、额头伏手的明幽、苏叶听见异动,都悄悄抬头看,这一看却大吃一惊:身边的蝉衣站得如玉树一般,直面銮舆。 明幽忙拉蝉衣的裙角,蝉衣却无动于衷,她与崔太后四目对视,犹如对峙。宦官们过来了,要将蝉衣捉拿,崔太后却道:“上元佳节,不好冲撞节气。”宦官们只好先站住。 十六个宦官抬着銮舆再走十几步,近了蝉衣身前,崔太后居高临下问:“你是谁?为何不拜天子,不拜太后?”蝉衣道:“北凉遗民蝉衣,不拜敌国之君。”崔太后久闻蝉衣之名,将蝉衣上上下下看了几眼,笑道:“北凉已归顺于我,你亦大焉臣子,安能不拜君?” 蝉衣道:“北凉曾败不曾降,我非你之臣,安能轻拜?” 崔太后道:“非我之臣?宋醇已逃难成寇,你有什么底气这样说话?” 蝉衣道:“北凉还剩一人流亡不降,我就还有一分底气!”(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