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广东中央苏区五华革命简史

广东中央苏区五华革命简史

  • 字数: 12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502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广东中央苏区五华革命简史》真实再现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五华辖内血与火的革命历程。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分为“农运星火燎原,赤旗席卷大地”“建立红色政权,融入中央苏区”“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军民拨云见日,迎来胜利曙光”四章。展现了五华这片红色土地和战斗在这片土地上的英勇的五华人民,为中国革命写下的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农运星火燎原,赤旗席卷大地
第一节 五四爱国运动新思想在五华传播
第二节 周恩来两次东征到五华
第三节 中共五华地方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第四节 农运风潮,席卷全县
第五节 组建农军,转战南北
第六节 反击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第二章 建立红色政权,融入中央苏区
第一节 成立中共五华县委,迎接南昌起义大军
第二节 此起彼伏的工农武装暴动
第三节 丁卯年关大暴动震动粤东
第四节 反击国民党军“驻剿”
第五节 开创八乡山革命根据地
第六节 参与建立五兴龙革命根据地
第七节 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
第八节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的成立
第九节 扩大武装割据区域,融入中央苏区革命斗争
第十节 建立红色交通和经济线,支持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
第十一节 五华铁匠是中央苏区兵工厂的奠基人
第十二节 五华苏区人民的反“围剿”斗争
第十三节 革命低潮时的五华苏区游击斗争
第三章 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坚持抗日武装斗争
第一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二节 反击反共逆流,进行隐蔽斗争
一、领导学生运动,反击反共逆流
二、开展各种形式的隐蔽斗争
第三节 中共五华组织活动的恢复
第四节 五华抗日武装力量的组建
第四章 军民拨云见日,迎来胜利曙光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坚持自卫斗争
一、中共紫五龙河边工委的成立与中共后东特委在大田
二、东江、韩江人民游击队在五华的游击活动
三、国民党叶柏光团“驻剿”安流,上山区党组织受到破坏
四、东江纵队北撤与隐蔽斗争
第二节 恢复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三征”
一、武装斗争的恢复与兴起
二、反抗“三征”,进行破仓分粮的斗争
第三节 反击两次“清剿”,粉碎国民党进攻
一、打退国民党的第一期“清剿”
二、粉碎国民党的第二期“清剿”
第四节 发动春季攻势,解放五华全境
一、东二支四团进军解放五华
二、潮汕游击队进军揭陆华边
第五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后记
摘要
     第一节 五四爱国运动新思想在五华传播 五华古称长乐,地处广东省东部、韩江上游,全县总面积3238.9平方公里。自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置县,因南越王赵佗在华城筑有“长乐台”而称长乐县,归广南东路循州管辖。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隶属惠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隶嘉应州(今梅州)。明清时,设1厢、3都、9图、52乡。民国三年(1914年),因国内三县同名,遂改为五华县,今属梅州市。 五华县是兴梅各地通往广州、韶关的交通战略要冲。县内有五华河、琴江两条河流,河道纵横交错,东、西、南三面边境崇山峻岭,千米以上高峰31座,西南有七目嶂雄踞制高点,可俯瞰里外;东南面有连绵不断的莲花山脉,自南向东,与琴江同一走向,成为高峻巍峨的天然屏障,可遏制敌人向内地延伸,可供部队大量隐蔽、大幅度周旋,既有利于消灭敌人,又有利于保存自己的实力,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五华又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县份之一。由于客家人祖先在中原,他们把中原优选文化带进了五华。五华民风俭朴,民性刚毅、强悍,具有崇文尚武的习俗,故有“五华阿哥硬打硬”一说。 自鸦片战争后,五华农村经济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地主、豪绅重租重利盘剥,农民生活一日不如一日,以致家破人亡,背井离乡者日趋增多。 有压迫,就有反抗。饱受压迫和剥削的五华人民,终于举起了反封建大旗,向封建堡垒发起了总攻。1854年7月,水寨三点会首领李正春首先率领农民几千人揭竿起义,攻陷长乐县城,杀死县知事荣桂,揭开了近代五华人民反封建斗争的序幕。1855年12月,五华农民配合太平军翟火牯部,克梅林、安流等地,追击清军于横陂锡坑,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统治。1895年,五华农民甘亚士、黄康成率部二次起义,打官府,劫富济贫,震动了嘉应州。1911年,五华农民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驱逐了知县徐炳绶,建立了民国军政府,结束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1915年12月,袁世凯窃取政权后,复辟帝制,五华农民曾吉如马上会同兴宁曾田螺组织讨袁军,攻克长乐县城,杀民团团长李淑宾,俘县长陶相,开监狱,释放无辜,告示安民,革命风暴席卷全县。据旧志记载,五华百年来,农民暴动和起义就达40多次。这些反封建斗争虽一次次被镇压下去,但五华人民的斗争精神代代相传。他们接过先辈的革命斗争大旗,前仆后继,战斗不止。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主义的五四爱国运动。这一消息传到五华,立即引起了共鸣。五华县立中学校学生温佩根、钟麟光等人,首先发起成立了五华学生会,领导全县中小学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五华学生会组织宣传队、宣讲团深入到各圩镇、乡村、中小学校,宣讲北京、广州学生爱国活动,号召全县人民动员起来,加入反帝反封建行列。10月下旬,河口县立高等小学和安流三江高等小学的师生,热烈响应五华学生会号召,高举三角小旗,敲锣打鼓到水寨、安流、转水等圩镇巡回演讲,示威游行,沿途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打倒奸商”“焚毁日货”等口号,把运动引向高潮。五华学生会还组织检查队,会同工商界查封了奸商所开的“宝丰祥”商号,将其所购进的日本棉纱焚烧,震动很大。抵制日货斗争迅猛发展,五华手工业工人、农民、商人也迅速行动起来,到处设卡,拦截日货,打击不法奸商。顿时不购日本货、还我手工业产品市场的抵制日货的烈火在五华越烧越旺。从此,五华全县各地每年以五四运动为节点,大力宣扬五四精神,使五四精神深深地烙在五华人民心里。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