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两访中国茶乡/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两访中国茶乡/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字数: 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英)罗伯特·福琼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2141701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那么大,他想来看看。他叫福琼,历史上的“茶叶大盗”。他深入考察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植物资源,对中国的茶叶种植与制作进行了植物学研究,最终把中国的制茶工艺引进到印度和英国。他的活动导致中国制茶行业的衰退,使中国最重要出口产品的贸易大幅度下降,严重打击了中国经济,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他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人物。经济学家认为,他的作用比成千上万的军队起的作用更大。但很多中国人甚至还不知道他的存在。除了对中国种茶制茶工艺及地理植被情况的考察,福琼还将大量笔墨放在了其对晚清东南民俗风情的观察与思考上。对部分中国文化,福琼表达了他的怀疑与偏见,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随着其对中国了解的深入,福琼表达了他对中国自然景观与文化的惊奇及赞赏之情。福琼是传教士之外最早进入中国内陆的外国人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教士的独特视角。《两访中国茶乡》,为我们呈现另类的鲜活历史画卷。
内容简介
英国植物学家福琼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接受派遣,先后多次来到中国,采集包括茶树在内的中国植物资源。回英国后,他写了几本颇具价值的著作,介绍他的中国之行,本书即是其中之一。本书对福琼1843年和1848年两次中国之行作了详细记录。书中不仅对中国茶叶的茶树栽培和制茶方法详加阐述,也对中国园艺、植物特性与分布、饮茶文化多有着墨,但大部分描写的还是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在中国的奇妙经历。对部分中国文化,福琼表达了他的怀疑与偏见,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随着福琼对中国了解的深入,福琼在行文中表达的还是他对中国自然景观与中国文化的惊奇及赞赏之情。福琼是传教士之外最早进入中国内陆的外国人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教士的独特视角。
作者简介
福琼(Robert Fortune,1812-1880),英国植物学家。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福琼受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派遣,来到中国从事植物采集,将大量中国植物资源运送至英国。1848年,福琼又接受东印度公司的派遣,深入中国内陆茶乡,将中国茶树品种与制茶工艺引进到东印度公司开设在喜马拉雅山麓的茶园,结束了中国茶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垄断,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目录
两访中国茶乡[上篇)
第一章/
初见中国,第一印象——登陆香港——港湾概况——维多利亚城——中国城,赤柱与香港仔——香港岛概况——暴雨的威力——“欢乐谷”——中国人罢市以示抗议——山顶风光——气候——岛上的植物——少数几种土生动物——定居点的一些不健康因素——中国居民的特点——形形色色的外国人——香港作为贸易口岸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离开香港前往厦门——南澳岛的鸦片集散地——南澳岛上自由自在的英国人——岛上的中国人以及他们的谋生手段——新任总兵的新政策——樱桃白兰地酒改变了他的看法——职责所在,送往北京的报告——厦门——厦门的商业——农民簇拥下的乡间旅行——没有发辫——山岭——鼓浪屿——战争的破坏作用——奇怪的岩石——岛上恶劣的卫生条件——植物和鸟类——访问地方长官——地方长官的住宅与庭院
第三章/
离开厦门——台湾海峡的风暴——狂风把我们吹回深沪湾——
深沪湾——中国人是怎么交税的——当地人的性格特点——爬山——深沪湾宝塔——有趣的风景——遭到攻击、抢劫——我仆人对这一事件的评论——安全回到海边——趟过海滩的新方式——泉州湾
第四章/
登陆舟山——舟山概况——定海县城——农业——主要农作物——麻类植物——制作绳索的棕榈——用作肥料的红花草——油菜花——植物群落——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乌桕树——绿茶——竹林以及其他树木——水果——杨梅和金橘——定海居民与各类商店——店门上的英语店招——新语言——对外国人的阶层划分——常见的眼病——晒盐——提取乌桕脂的方法——人工控温孵鸭法
第五章/
第一次访问宁波——灵桥——城市与宝塔——行医的传教士——宁波的气温——中国人的保暖方式——小炭炉——我的住处——中国赌徒——宁波的商店——丝绸和刺绣——玉石——棉布印染——搓绳——古玩店和店里卖的东西——家具街的家具——宁波的银行业——贸易前景不好——寺庙和虔诚的信徒——矮化树——培植矮化树的方法——参观官员们的花园——北山俯瞰——农业——山岭中的本地植物群落——墓地——裸露的棺材
第六章/
有关中国人的语言——宁波附近的冰库——简单、实用的冰库——一种新奇的捕鱼方法——捕鱼的鱼鹰——鱼鹰怎样捕鱼——买了两对鱼鹰——鱼鹰的生活习性
第七章/
1843年底访问上海——我的借宿之处——上海人的偏见与迷信——上海概况——店铺与商业贸易——食品——进行外贸的重要码头——中国的出口商品;茶叶、丝绸都很容易运到上海——上海附近地区概况——运河——农业——逝去者的坟墓——森林、树木——花园与苗圃——好不容易找到几个苗圃——狡猾欺诈的中国人——中国式晚宴——看戏
第八章/
回到华南——珠江——虎门要塞——这一带的物产——泣柳——荷花的种植——珠江上的船只——理发室——壮丽的花船——节日期间的江上风景——水上城市的秩序——水上房屋——中国人灵巧的游泳与潜水技术——花地苗圃——中国新年——被中国人攻击、劫略——随后发生的针对英国官员的攻击事件
第九章/
访问宁波绿茶产区——山轿——天童禅寺——寺庙周边的风景——和尚讲述的寺庙历史——与和尚们共进晚餐——第一次使用筷子——中国人的餐桌礼仪——进餐时的看客——我的床铺——打野猪——陷阱逃生——竹林驱兽办法——山中景色——阿育王寺——普陀山,又名礼拜岛——岛上的寺庙与神像——青铜神像——林木与藤灌植物——店铺中出售的神像——上海、宁波所见到的敬神仪式——赛神游行——新教传教士——医疗传教协会——罗马天主教教士
第十章/
舟山群岛——小船遇到风暴——非常不安——金塘岛,又名银岛——岛上的居民——看到外国人他们很吃惊——扬子江——江中众多的沙洲——我们的三桅船搁浅了——寻求中国人帮助的新方法——吴淞口——鸦片码头——有关鸦片贸易——鸦片对中国人的影响
第十一章/
1844年的上海——上海的苗圃与植物——出发前往内陆的山区——运河与桥梁——骑着马驹去历险——找到一种蓝染料:天青——山岭及其植被——当地人吃惊地看到来了一个外国人——他们的好奇与真诚——发往英国的植物——又一次深入内陆的旅行——北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午夜遭贼——访问有名的苏州府城——苏州城概况——发现一种新植物——地处贸易中心位置的苏州——百万人口——回到上海
第十二章/
中国棉的种植——黄色的棉花——分布地区——棉花产地概述——棉田——肥料,以及施肥的方式——套种作物——播种时间——播种方法——雨水——夏季田间管理——早期雨水的重要性——成熟与采摘——棉农以及他们的家庭——晒棉花、弹棉花——棉花交易——棉农在交易中的自主性——棉花交易时拥挤的街道——棉花进入货栈重新包装——家庭自用的棉花——作为柴火的棉花秆
第十三章/
中国的气候条件——夏季与冬季——香港的温度——上海的温度——季风——台风——台风到来的征兆——亲身经历一次台风——台风对植被的破坏——大雨——旱季与雨季
第十四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