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辜鸿铭评传

辜鸿铭评传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58230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辜鸿铭一生东西漂泊,走南闯北: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身历列强入侵,王朝颠覆,民国动荡,军阀混战,几番浮沉起落,却不减豁达从容。入张之洞幕,受皇恩为官,参与张勋复辟,后为北大教授。他生平不惧权贵,不畏列强,很爱骂人。上至当权者下至西洋人,无一不遭他唇枪舌剑的戳刺,一言一句直指人心,在百年后的当世,仍有振聋发聩之感。慈禧做寿时他狂言“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正当权,他敢称其为“贱种”;袁世凯病逝,全国举哀三日,他却请来戏班大唱堂会。他风流狂狷,怪癖甚多,酷爱女人小脚,鼓吹纳妾制度,自己“以身作则”,妻妾相伴,不亦乐乎。
内容简介
《辜鸿铭评传》一书,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辜鸿铭的童年、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儒学传统教育、海外留学时接受的外来思想及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
目录
天南地北漂泊客
斗转星移终还乡
一入幕府二十载
辛丑风云等闲过
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气翻覆国有殇
却寻醉处重徘徊
天下谁人不知君
江湖夜雨十年灯
菊残犹有傲霜枝
摘要
    天南地北漂泊客
     南洋有骄子
     百年烟雨化一梦,百年沧桑造一人,英雄固有出处,名家自有背景。
     明清时期,中国以己为世界之中心,对于其他地域便按照方位起个代称,如“东洋”“南洋”“西洋”,用于不必细说时的泛泛一指。如此说者方便,听者了然,只求明白大致方位,不去深究具体国别。
     东洋与西洋先不细说,只说南洋。东南亚大小诸国都可称为南洋,马来半岛自在其中,它的西北侧是盛产橡胶的槟榔屿。此地有处牛汝莪橡胶园,与其他橡胶园并无半分差别,同马来半岛的其他角落一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难耐的酷热中煎熬。
     此时是清咸丰七年闰五月廿七日,公元1857年7月18日。热带的酷夏,哪怕是一动不动,都会汗如雨下。若有妇人在此时分娩,实在是件痛苦不堪的事。而牛汝莪橡胶园内,一名金发碧眼的洋孕妇就在经历着这种双重痛苦。女人的丈夫是这个橡胶园的总管家,名叫辜紫云。
     辜家原本并不姓辜,而是姓陈,世代靠打鱼为生,居住在福建厦门同安。由于祖辈中一个叫陈敦源的人酒后重伤他人惹祸上身,为逃官府通缉而急中生智,携带家眷漂洋过海,落户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
     当时的槟榔屿人烟稀少,倒是藏身的不错地点,只是荒凉到连耕地都要自行开垦。好在地广人稀,没有竞争,又无人管束,勤劳的辜家祖辈自助开荒,意外地成了开辟这里的华人先驱,而后备受敬仰。但是,事隔多年后,陈敦源仍对当年自己的过错记忆犹新,痛悔万分,为示悔意,便改姓为“辜”,以此警示后人这背井离乡之苦。
     及至这位洋孕妇在分娩的剧痛中煎熬时,这个曾经需要自行垦荒的小岛早已成为繁华闹市,被英国人占据为自己的殖民地了。因此,即使贵为开荒先驱,辜家祖辈也不得不常年与那些后来居上的殖民者打交道。值得庆幸的是,辜紫云的祖父颇受殖民者的信赖,甚至还得了个“行政首脑”的称号。
     也许是槟榔屿风水甚好,或是祖辈开荒有道,轮到辜紫云的父辈一代时,辜家更是人才辈出,其中很为很好的当属辜安平、辜国材和辜龙池――辜紫云的父辈三人。辜安平儿时便被送回祖国学习传统文化,后因学识渊博而获取功名,在林则徐手下为官,后来尊朝廷派遣定居台湾地区。
     辜国材和辜龙池子承父业,继续在政治领域与殖民者保持着往来,因辜国材外交能力很好,后随从英国人登陆新加坡,成为先登新加坡的中国引领者,辜家再次做了先驱。辜龙池则仍在政府任职,由于佳绩显著而被提升为拿督勋衔。与父辈相比,辜紫云不喜政治,与世无争,但为人正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因为不曾从政,所以找了一个安逸平稳的工作谋求发展。
     彼时,他在英商布朗的橡胶园工作,由于精通英语、马来语和闽南语,与客户交流得心应手,再加上勤恳负责,态度认真,深得布朗的信任,也与布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辜紫云正在分娩的妻子则是正宗的西洋人,会说葡萄牙语和英语。当婴儿的啼哭声响起,妻子夹杂着西洋话的呻吟声渐渐消退下去时,辜紫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继而拿出家谱,按照传统的谱序,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名下、长子辜鸿德的后面,添上了一个此时还未闻于世的名字――辜鸿铭。
     无子女的布朗夫妇很好喜爱辜鸿铭,便收他为义子,辜紫云欣然应允了。年幼的辜鸿铭并不清楚,自己将通过“这副西洋镜”,看到何等模样的世界。
     年少时,辜鸿铭与哥哥常被爱国情怀深厚的父亲带到祖先牌位前,毕恭毕敬跪地接受灌输:“虽然我们身处他乡,但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遥远的地方有我们的祖国。”
     由于年龄问题,辜鸿铭自然无法将国与家理解得如父亲般透彻,但他也有自己的心灵世界。他发现同样的问题,不同人种的唇齿和舌头会制造出千差万别的答案。从父亲嘴里冒出来的,是东方的思维与逻辑,而从母亲和布朗先生嘴里冒出来的则是西洋那一套。
     对于少年辜鸿铭而言,东西方两种文化就像是两个神秘的洞穴,不去一探究竟就太遗憾了。虽然他的父亲是根正苗红的中国人,但他很先探索到的,却是西洋文化的瑰丽洞穴。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