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锦官城笔记
字数: 35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 蒋蓝
出版日期: 2020-09-01
商品条码: 9787220119170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80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作家蒋蓝的“天府广记笔记”三部曲为一种新方志书写,其承袭古方志类书,即文人以敏察之心,统摄、记录与地方相关的天象地理、民俗风物、奇闻轶事的独特书写传统,又吸纳西人现代性的碎片化写作之启迪,以现代人的诗心重返历史和地理现场,感知、清理、重构被重重象征、符号所包裹的人和事、物,让不可抑制的生命之音再次激荡于“地方”,这一不断生发和敞开的有机共同体中。
内容简介
《锦官城笔记》因三国时期,蜀锦驰誉全国,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并筑城保护锦蜀生产,被称为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有“花重锦官城”“锦官城外柏森森”的经典诗作传咏至今。作家蒋蓝以“蜀人外传”“风物猎记”“天府新录”三部分,描述了锦官城的历史文化、人物典故等,如“李调元咏成都灯会”、“布衣状元骆成骧”、“林语堂在成都”、“鱼凫与鱼鹰”、“历史文化中的大熊猫”、“成都凤凰山的演变史”、“龙池书肆的记忆”等文章,就像给读者呈献一幅幅锦官城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蒋蓝:散文家,作家。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协委员,成都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终身特约作家。已出版《豹典》《媚骨之书》《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踪迹史》《黄虎张献忠》等。
目录
序:让历史鲜活地走到今天/001
蜀人外传/001
最早进入国际视野的成都/003
蜀汉三国吹剑录/013
前蜀徐太妃的宴游史/024
琴鹤相随天地间/037
苏东坡的桤木情怀/049
李顺身后事/059
真情大义话何?/065
彭端淑:跨越一带、独有千古/076
蜀僖王的头骨/088
杨升庵:雄视西南五百年/094
张献忠的“义子”隐喻学/128
李调元咏成都灯会/135
布衣状元骆成骧/139
“清漪楼”地望/159
“状元菜”的缘起/162
林语堂在成都/169
《丧钟为谁而鸣》写作与成都有关吗?/175
书灯冷月照沉渊/181
水润天府?清流万里/191
风物猎记/199
木芙蓉简史/201
从“苴”到“茶”的源流史/213
岷山夔牛考/226
蜀地马头娘的荒史/235
鱼凫与鱼鹰/243
历史文化中的大熊猫/255
摩诃池的前世今生/264
成都凤凰山的演变史/271
成都是“西楼”意象的发祥地/278
想象迷楼/290
饮酒与滑稽/303
从白乌到白鸦/305
成都的乌鸦/311
护门草/316
大慈寺的“风送”/318
击溃围墙的杏花/321
端午纪念屈原风俗入川的演变/327
从“摸玉”到“磨鋊”/332
扇盒盒儿/334
新都清流镇的木厂会/337
从黄葛树到黄葛树/344
从宽窄到中道/351
龙池书肆的记忆/357
成都民俗中的陕西会馆/363
天府新录/375
月季花与陈于化的变迁史/377
蜀地艺人录/388
陈东林:以刀说话/399
杨锦文:命运如绳/406
怀远镇的藤编/413
陈金蓉:“四川草”情结/421
骆耕野:木性精神与黑色意识/426
在龙泉山的丛林中/433
沱江流域景致的发现与乡土空间——文学地理学视角重读周克芹小说/439
王火:以健雄之笔记录时代/450
进入城市大历史的独门秘籍——《锦官城笔记》代跋/459
摘要
马可·波罗眼中的成都 元朝铁骑劲扫亚欧、所向披靡。但其入川时却遭到了四川军民长达五十余年的抵抗,数十座崛起于大江要津的“宋城”,诉说着这一段悲壮的历史。蒙文通先生在《古地甄微》里指出,元军曾“五破成都,而嘉定、渝、泸各三四破”。另据《元史·食货志》记载,元军攻破成都城后,元朝官方公布的清点成都城中的尸体达120万具……元初成都人口户数,只及宋代的5%,四川上贡的粮食仅占当时全国的0.96%。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成都恢复了它昔日的荣光吗? 马可·波罗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到达成都、最早记录成都的最为有名的外国人。 关于马可·波罗到达和离开成都的时间,目前还只能就所见资料予以推测。据马可·波罗自述,他是经过成都,要去云南执行忽必烈的使命。马可·波罗从元大都(今北京)出发,经西安、成都、大理南下,最远到达了缅国都城。马可·波罗在谈到西安时说:“现在这座城市是在大汗的儿子忙哥剌管辖之下。”忙哥剌为忽必烈第三子,于至元九年(1272年)十月被封为“安西王”,出镇长安(西安)。至元十四年(1277年)冬季,忙哥剌奉诏北伐平乱。到至元十五年(1278年),忙哥剌凯旋返回长安,于当年十一月去世。据马可·波罗自述,他从西安到成都用了两月左右的时间。如果马可·波罗经过西安时,忙哥刺尚在世,那么他到达成都的时间,不能晚于至元十六年正月,即1279年年初。基本可以判定的是,马可·波罗到达和离开成都的时间,应大致在1279—1280年之间。 马可·波罗记载:“穿山越岭,走过二十个驿站之后,来到了蛮子省境内的一片平川,那里有一个名叫成都府的地区。它的省城是一座壮丽的大城,也使用同一名称。” 马可·波罗一行经过了几十天的艰难跋涉,连绵不尽的秦岭山脉使他感到疲倦和绝望。而就在此刻奇迹出现了。他闯入了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更重要的是,在这平原的深处,静卧着一座富丽繁华的都城——成都。徜徉街头巷尾,马可·波罗看见大小的河流在街旁交汇,河中是往返穿梭的木船,桥上是川流不息的人群。 “这座城市大小河川都发源于远处的高山,河水从不同的方向围绕并穿过这座大城,供给城市必需的用水。有些河川宽达八百米。有些则宽二百米,而且都很深。大川细流和城下各条支流合成一条大江,东流人海。……沿河两畔有着许多市镇和要塞,河中船舶舟楫如蚁,运载着大宗的商品,来往于这个城市。” 这是《马可·波罗游记》(简称《游记》)中最让我们熟悉的描述,这分明是对锦江的生动描述。《游记》里记录的一切:小桥、流水、人家。蜀地雾气弥散,让马可·波罗怀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威尼斯。“感谢上帝!”马可·波罗大发感叹: “在走过这么多险要的路程之后,让我见到一个水城,见到几丝与故乡相似的景象。” “内有一座大桥横跨其中的一条河上。从桥的一端到另一端,两边各有一排大理石桥柱,支撑着桥顶。桥项是木质结构,装饰着红色的图画,上面还铺有瓦片。整个桥面上排列着工整的房间和铺子,经营各种生意。其中有一幢较大的建筑物,是税官吏的住房。凡经过这座桥的人都要交纳一种通行税。” 他对锦江河道宽窄的描述,也大体符合江水涨落的实情;成都顺江而下通达东海的路途,其描述大致准确;锦官驿就在廊桥正对的北岸上,纺织品税收在他眼里成了“通行税”。如今的安顺廊桥是三孔仿古石拱桥,虽没有大理石的柱子,但依稀可以想象,那座元朝的雄伟“大桥”,不但是贸易往来、税收的集散地,而且是出入成都的要津之一。 这些非虚构实录,有力见证了马可·波罗目睹的成都城生机勃勃的市容。 自马可·波罗之后有更多的欧洲人,出现在天府之国的地域:1328年,意大利传教士和德理来成都;1618年,葡萄牙人傅汛际途经成都;1640年,意大利人利类思到成都传教;164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后人安文思来到成都协助利类思传教,后来这两人出任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天学国师”;1702年,意大利传教士毕天祥、穆天池等再次入川…… 1378年,成都重新以青砖、长条石筑城,周围22里,城墙高3丈4尺,西至同仁路,北到北大街,南到复兴门,东到天仙桥北街、南街。城市东西距离九里三分,南北距离七里七分,所以旧时的成都流传一句话,就叫“穿城九里三”。P3-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