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看上去很高雅 《新周刊》艺术观

看上去很高雅 《新周刊》艺术观

  • 字数: 26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新周刊》杂志社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2628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3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艺术的王国里,再成熟再成功的艺术家也面临着一堵高墙,即如何以今我超越故我,如何突破自身认知局限,如何创作出更个性更有力的艺术形象与社会共鸣,并昂然迈入艺术史。《看上去很高雅》一书,遍访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艺术家、批评家及各种角色的参与者,尝试还原和重估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解剖当代艺术这枚奇异果。了解当代中国正在行进中的历史,当代艺术也提供了一个看中国现场的独特视角,本书便是一个很易进入的切口。
作者简介
《新周刊》杂志社,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显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颇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目录
前言
兑现主义——重估中国当代艺术价值
当代艺术是看中国的优选角度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榜
高名潞: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变迁
关于我们的事,他们通通都猜错
7位艺术批评家解读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圈是个什么圈?
迎接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时代:策展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家谈艺录
疼痛——艺术家就是社会的痛感神经
艺术家就是社会的痛感神经
刘小东:我只是跟着这个社会一起纠结,一起想不通,于是奔赴现场
许江:绘画是有肉身之痛的
吴冠中:90岁的艺术真言
苏新平:风景也能隐喻社会
张晓刚:纠结记忆30年
徐冰:左脑思想,右脑科学家创意
蔡国强:他绝不是个烟火师
邱志杰:他曾七十二变,现在是制图员
何多苓:消极是恰到好处的生活态度
周春芽:大家都说你画“开”了
苏立文:徐悲鸿没做到的,林风眠做到了
诸神的黄昏——三十年艺术回望(1980―2010)
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狂飙突进的十年
栗宪庭:大浪淘沙,我这一辈子都是在做沙子
高名潞:那个时候是干革命的感觉
“’89美术大展”20年反思
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跑步进入后现代
吕澎:90年代,艺术闻到钱的味道
张颂仁:让中国艺术家被世界看见
新世纪十年:艺术之花绽放在金钱山上
艺术品越来越甜,艺术家越来越贵
一群人染了艺术的病
昆明护城河畔,一群人染了艺术的病
“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之手”
艺术家与政治家如何相爱相杀
艺术家的20岁
穿在身上的耻感和灵感
达利帮你列食谱
大卫·霍克尼的9个关键词
“不要脸”的艺术
性冷淡,抑或艺术性冷淡?
藏掖家
美术馆装x指南
穷玩车,富玩表,真土豪玩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的50年捐赠史:我把名画献给你
笨贼一箩筐,安保“不设防”
“80后”新玩法:买得起的艺术收藏
从不流拍的微信拍卖
艺术天问
为什么艺术青年爱巴黎?
中国人为什么总得荷赛奖?
假如有诺贝尔艺术奖
黑客大会为何邀请艺术家?
如何画好一朵花?
天才如何表达忧郁?
当诗人谈艺术,艺术家怎么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