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史研究的新疆域:内陆与沿海城市的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选编

  • 字数: 43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瑾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11-01
  • 商品条码: 97875624976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城市史研究的新疆域:内陆与沿海城市的比较研究”靠前学术会议的论文选编。上述会议引出了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一些新领域,有效推动并影响了中国史研究很好学者与学术成果的创生。论文主要讨论了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深入、跨地域和跨学科交流、扩展单个城市研究为区域研究、推动城市及城市网络的比较研究,并将城市研究与国家构建、国族构建、文化研究、优选化等宏观主题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张瑾,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史学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长期从事重庆地方史、民国重庆城市史研究.著有《权力、冲突与变革1926―1937年重庆城市现代化研究》等,并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民国研究》《复旦学报》等刊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专注于发掘和整理海内外档案文献中的抗战重庆新史料。目前在研项目有“战时陪都重庆形象建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文献中的宋美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等。
目录
导言:近代中国城市的现代性与比较视野
城市的现代性
近代早期的中国城市
有关城市史与中国现代转型的思考——对话罗威廉
茶馆业的衰落——社会主义初期小商业和公共生活的变迁
传统城市与通商口岸:特征、转型及比较
城市社会的比较研究
历史表述中的“后话说前事”与“后来说前话”——以南京、重庆近代历史建遗存的名实关系为例
清末至民国年间外国考察家笔下的喀什噶尔
福州开埠:传教士“闯入”与民众反应
民国北京城市文化的演进脉络
为谁保护历史?——美国历史保护学的演进、批判与反思
城市与乡村、创意城市:比较研究
“城里人”垦荒:1955—1956年上海移民江西垦荒问题研究
上海小三线与媒体的互动初探——以生产和婚姻为例
地缘、利益、关系网络与三线工厂搬迁
中美城市文化解读——基于创意城市的视角
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演变
翻译的炼金术:民国早期上海的“经济学”
当女权主义遭遇民族主义:《女声》(1932—1947)
女性主义想象与城市情感共同体的生成
抗战时期重庆的城市化进程
战争与传媒:《重庆各报联合版》镜像中的抗战首都
抗战时期重庆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抗战时期兵工企业的内迁与重庆现代工业体系的确立
国家建设与城市文化:以民国时期的重庆为例
话语、权力、调适:晚清以后公共卫生的近代意义及其再审视
国家与地方的互动:卢作孚在四川北碚的建设尝试(1927—1935)
民国时期重庆创刊的期刊杂志论略
重庆母城文化的传承兼及历史名城影响力提升的思考
附录
附录一:国际学术研讨会
附录二:研讨会学者合影
作者简介
编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