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国职工职业伤害风险水平及安全管理升级研究

我国职工职业伤害风险水平及安全管理升级研究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刘辉,周慧文
  • 出版日期: 2023-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904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基于工伤保险理论、统计科学原理、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和安全生产管理等理论,运用了国际比较研究、泰尔指数、面板回归、面板门槛回归、多项有序回归分析和典型地区调查等方法,本书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一是基于工伤保险数据,对我国职业伤害率进行了厘定分析与国际比较;二是我国职业伤害率分布及风险水平研究;三是我国职业伤害风险影响因素面板数据分析;四是我国职业伤害率波动趋势的面板门槛效应研究;五是样本地区A市1200万参保人员统计数据的调查与验证。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职业伤害是全球需要积极应对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二、职业伤害风险管理需要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支持
三、我国的职业伤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节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标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内容及研究步骤
二、研究框架及逻辑思路
第四节研究创新与重点难点
一、研究创新
二、重点难点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概念界定
一、工伤和职业伤害
二、职业病
三、职业伤害风险
四、工伤保险
第二节理论基础概述
一、事故倾向理论
二、海因里希法则
三、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四、事故致因理论
五、伤害流行病学理论
六、风险理论
第三节文献综述
一、国家或地区工伤事故数据不齐全或不准确的问题
二、国家或地区不同来源职业伤害数据相互补充与参照研究
三、我国职业伤害数据统计中的工伤保险统计数据
四、职业伤害风险研究日益注重与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联系
五、我国职业伤害情况与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研究
六、评述
第三章职业伤害事故统计与工伤保险数据
第一节国际劳工组织职业伤害事故统计研究
一、国际劳工组织对统计的要求
二、ILOSTAT的使用
第二节国外职业伤害事故统计现状
一、职业伤害事故记录与报告
二、各国或地区职业伤害报告系统与工伤保险统计
第三节我国的职业伤害事故统计与工伤保险数据
一、职业伤害事故统计
二、国内职业伤害事故统计现状
第四节职业伤害统计瞒报漏报与科学评估研究
一、国外职业伤害瞒报漏报问题
二、职业伤害数据的科学评估方法
三、全球职业伤害水平评估实践
四、全球工亡率评估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我国职业伤害分布及水平测算研究
第一节工亡率分布研究
一、泰尔指数方法
二、工亡率泰尔指数分布研究
三、历年来我国地区工亡率差异测算
第二节工伤率分布研究
一、各省份工伤率趋势
二、全国一至四级工伤率趋势
三、全国五至十级工伤率变化趋势分析
四、全国地区非工亡伤害率差异测算
第三节职业伤害风险水平测算及分布研究
一、职业伤害风险水平
二、工伤保险数据与职业伤害统计
三、职业伤害风险水平测算方法研究
第四节本章小结
一、研究结果分析
二、思考与建议
第五章我国工亡率研究:事故灯塔法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我国非致命性工伤与致命性工伤数之比研究
一、事故灯塔法则及相关研究
二、我国非致命性工伤与致命性工伤人数比例测算
三、各省份非致命性工伤与致命性工伤人数比例测算
第二节我国工亡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工亡率与经济发展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变量定义
四、经济发展对工亡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工亡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工亡率的影响
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对工亡率的影响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职业伤害风险与经济发展的面板门槛效应
第一节经济发展、城镇化与职业伤害风险
一、经济发展与职业伤害
二、城镇化与职业伤害
第二节模型设计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城镇化背景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对工亡率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
二、指标设计和模型构建
三、实证结果及解释
第四节城镇化背景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职业伤害风险水平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
二、指标设计和模型构建
三、实证结果及解释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典型地区A市调研情况分析
第一节背景简介
一、A市相关基本情况
二、A市职业伤害概况
第二节A市轻伤、重伤和工亡的发生特征
一、轻伤的发生特征
二、重伤的发生特征
三、工亡的发生特征
第三节A市一至十级工伤发生特征的比较分析
一、一至十级工伤的发生特征比较研究
二、不同特征的工伤等级差异比较
三、一至十级工伤影响因素的多项有序回归分析
第四节A市调研情况分析与结论
一、A市工伤保险中死亡、重伤和轻伤人数的三者比率分析
二、A市工亡率与工伤保险承受风险水平分析
三、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A市工伤状况评估
四、A市调研的基本结论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建议
一、公共管理方面的建议
二、关于工伤保险的建议
三、关于企业和职工协同努力的建议
第三节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