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罗马世界甲胄.兵器和战术图解百科:罗马军队及其敌人的装备详解

罗马世界甲胄.兵器和战术图解百科:罗马军队及其敌人的装备详解

  • 字数: 340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作者: [美]凯文·F.基利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72613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希腊民族的宇宙观里,浩渺巨丽的海洋是孕育神话的世界尽头,也象征着永恒的自然力量。当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远征军鏖战于亚洲腹*之际,亚平宁半岛的罗马人亦在开启属于自己的霸权时代。彼时,罗马人在撒姆尼战争中取胜,又瓦解了拉丁联盟,雄心勃勃地改变着欧罗巴旧有的政治秩序。对比希腊与罗马,虽然二者在族群融合与文化嬗变等方面存在巨大分野,但海洋文明的气质同样深入骨髓。罗马人在地中海沿岸创建了文明共同体,亲切地将地中海称为“我们的海”。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在《中世纪的城市》一书中认为,海的特性是罗马帝国的基本特性。《罗马世界甲胄、兵器和战术图解百科》的叙述始于公元前8世纪罗马建城,终于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这两座伟大城市的兴衰都与海洋息息相关。正是因为海洋文明自由开放的精神,罗马人才能不断学习周边民族的军事特长,创造出强大的战争艺术。 在全书600多幅精美的彩色手绘插画中,很令笔者感到惊喜的是罗马海军舰船与舰载官兵的形象。在风帆战列舰时代到来之前,罗马式桨帆船一直是地中海的主宰,东罗马海军的“德雷蒙战舰”与“希腊火”更是威名远扬。插画地复原了各个时代的罗马海军舰船,可以从中观察到船艏、船桨、船帆、桅杆、甲板与舰载弩砲的细节,据此想象布匿战争中的罗马海军步兵通过“乌鸦吊桥”与迦太基人短兵相接的惨烈画面。公元961年,在东罗马海军夺取克里特岛之后,皇帝尼基弗鲁斯自豪地对德意志皇帝的使节说:“罗马帝国是大海的主宰。”事实上,当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海军逐渐走向衰落,帝国也随之日落西山。12世纪,东罗马皇帝担心海军舰船落入突厥人之手,下令将小亚细亚沿海仅剩的舰船全部凿沉。1204年十字军进攻君士坦丁堡时,东罗马帝国已经没有海军了。而在1453年末的保卫战中,帝国甚至只能依靠热那亚与威尼斯的海军。在某种意义上,罗马世界即是地中海世界。作者将海战相关的章节放置于全书末尾部分,既突出了罗马海军的历史地位,也在冥冥之中隐喻了这个千年帝国与大海的紧密联系。 马略军事改革后的罗马军团步兵是如此深入人心,手持短剑与盾牌的他们出现在无数艺术作品中,乃至于成为罗马帝国的象征。然而,对于中国读者而言,罗马士兵军备的具体演变过程仍旧模糊不清。事实上,从恺撒时代到图拉真时代,再到蛮族入侵的帝国晚期,罗马戎装变化极大,兵器也逐渐发展为早期中世纪风格。本书插画很好地抓住了历史变革的时间节点,即使是人物的发型与胡须样式,也与大时代变局息息相关。本书涉及的族群众多,无论是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还是东方面孔的匈人,在画师笔下皆是栩栩如生。此外,在阿提拉进攻西欧之前,罗马人已经在阿德里安堡感受到了骑兵的威力。瓦利斯皇帝战死后,罗马军队开始增加重骑兵的比例,并终发展为举世闻名的东罗马铁甲具装骑兵。努米底亚、马其顿、哥特、波斯、阿瓦尔、保加利亚、阿拉伯、突厥等民族皆盛产骑兵,他们在不同时代给罗马军队制造了巨大的麻烦。马镫的出现是军事目前划时代的大事件,插画中的骑兵是否装备马镫,皆经过了仔细考证。各民族骑兵马匹的种类也具有地域特色,马鞍、马甲、缰绳及其他装饰物都有史实依据,无不体现出画师的匠心精神。 军事强权的兴衰并非全部历史,那些早已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部落与族群,同样值得世人铭记。除了光荣的罗马帝国军队,读者还可以领略韦兰诺瓦、沃尔斯奇、塞农、汪达尔、布伦米、巴尔米拉、莱赫米、皮克特等部落战士的风采。这些名字或许只出现在史籍的角落里,大部分历史爱好者想必也颇感陌生,尤其是有文化背景差异的中文世界的读者。部落战士们恪守自己的信仰与文化传统,在古典军事帝国的利剑下艰难求生,是罗马世界文明诗篇的重要组成部分。钱穆先生在对比罗马与古代中国时写道:“罗马如于一室中悬巨灯,光耀四壁;秦、汉则室之四周,遍悬诸灯,交射互映;故罗马碎其巨灯,全室即暗,秦、汉则灯不俱坏光不全绝。因此罗马民族震铄于一时,而中国文化则辉映于千古。”《罗马世界甲胄、兵器和战术图解百科》作为罗马史实军备的视觉盛宴,从军事史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个千年帝国的兴衰,定能为中国读者带来新的思考。
内容简介
从公元前8世纪罗马建城,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于奥斯曼土耳其,罗马在军事方面对全世界产生了无可匹敌的影响。罗马征服了无数的敌人,之后便忙于保卫这个庞大的帝国。罗马人一开始与意大利本土的民族作战,然后与凯尔特人、高卢人、布立吞人,以及欧洲西北部和中部形形色色的日耳曼部族作战。而迦太基人、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加上东部的帕提亚人、萨尔马提亚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都被罗马人击败了,他们若是反抗,罗马将再次进行征服。有时候,罗马军队会被击败,有些战败甚至是灾难性的,比如公元9年的条顿堡森林之战。另外,罗马在东方遇到了令人生畏的军队,后者主要以弓骑兵和重骑兵为主力,这是与罗马截然不同的战术。此后,罗马在大迁徙时代遇到了游牧的蛮族,比如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匈人,西罗马在他们的攻势下多次战败,终走向灭亡。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主,他们建立了一支与旧罗马军团截然不同的军队,其基础是新兴的战场主力——骑兵。东罗马依然训练强大的重步兵,不过他们不再是军队主力。作为军队中坚力量的重骑兵披着铁甲,在弓骑兵的辅助下作战。东罗马这支新型军队在几个世纪里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精锐之师,维持着帝国的大部分领土。不过,东罗马军队在1071年的曼齐克特之战中遭到了灾难性打击,帝国从此缓慢地走向衰落,直至在奥斯曼土耳其的骑兵与巨炮面前崩溃。东西罗马的军队都不穿现代意义上的军服,这对他们来说是未来的概念。罗马军队通过指定的编号和称号进行区分,并且通常通过彩色的头盔装饰、羽毛和旗帜来分辨。从马略改革到戴克里先改革,再到东罗马帝国军队的东方化革新,罗马的甲胄、兵器和战术在历史洪流中不断演变。此外,就罗马的敌人而言,各个民族的甲胄、兵器与战术也有着极大差别,体现出欧洲、中东、北非乃至内亚草原各不相同的军事文化传统。罗马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即为地中海世界,罗马人将地中海称之为“我们的海”。罗马海军依靠桨帆船作战,在与地中海各民族海军的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发明了“希腊火”这样的颇具现代意义的武器。罗马海军的装备与战术,是罗马战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著者 凯文·F. 基利(Kevin F. Kiley)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炮兵军官,毕业于西点军校,参加过第*次海湾战争,还获得了诺威奇大学的军事史硕士学位。他撰写了多本有关拿破仑战争的书籍,又参与编写了多部军事著作。他长期研究罗马军事史,尤其精通东罗马军队的历史。此外,他还是一名狂热的制服学家。 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杰里米·布莱克(Jeremy Black, MBE)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系主任,在欧洲和美国的多家教育机构担任外聘讲师和客座教授,同时还是美国研究*心和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高*研究员。他共计发表了150多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译者 黄锴 1985年生,南京人,现从事外贸行业,长期对军事史保持着浓厚兴趣,已编译多部军事史书籍。
目录
目录荣耀属于罗马 罗马的建立 共和国的诞生 罗马共和国大事记 公元前753年—公元前132 年 共和国的战役 罗马军事体系 罗马的敌人 罗马帝国早期大事记 公元前107年—公元79 年 保卫帝国大事记 公元80年—公元212 年 君主制及其瓦解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大事记 公元217年—公元476 年 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军队 东罗马帝国的战役 东罗马帝国大事记 公元324年—公元1453 年 西罗马皇帝 东罗马皇帝 帝国的军事遗产罗马共和国公元前753年—公元前146 年 罗马的定居地及其邻国 罗马共和国的军队迦太基人早期意大利人:伊特鲁里亚人 早期意大利人:韦兰诺瓦人早期罗马军队 撒姆尼人 坎帕尼亚人、沃尔斯奇人和塞农人 从方阵到军团 布匿战争中的罗马军队迦太基军队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 年 马其顿战争 公元前214年—公元前148 年 武器和护甲鼎盛时期的罗马 公元前146年—公元235 年 罗马内战 罗马军队的特征 罗马的扩张 罗马指挥官 罗马皇帝 102内战时期的罗马军队 公元前91年—公元前31 年罗马军队的改革 步兵大队军团罗马的辅助部队 恺撒征服高卢 西庇阿的努曼提亚战役 斯巴达克斯起义 犹太人起义 罗马不列颠奥古斯都时代的军队发展 禁卫军 日耳曼人 武器和护甲西罗马的衰亡 公元235年—公元476 年 罗马帝国的衰落蛮族移民涌入西罗马西罗马的崩溃 帝国后期罗马旧式军队的灭亡日耳曼部族匈人波斯帝国 公元205年—公元498 年沙漠中的敌人罗马不列颠的终结武器和护甲东罗马人 公元474年—公元1453 年 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战争 公元502年—公元1453 年东罗马军队阿德里安堡之战 东罗马的敌人 东罗马的再征服 保卫帝国曼齐克特之战后曼齐克特时代的军队 安格鲁斯王朝和旧帝国的终结 公元1185年—公元1204 年阿拉伯人的威胁 瓦兰吉禁卫军帝国覆灭 罗马的投射武器、堡垒和海军 公元前753年—公元1453 年 罗马的工程技术和制海权投射武器和攻城战罗马的工程技术 狄奥多西城墙早期桨帆船迦太基海军的威胁 罗马海军应对迦太基的策略 罗马海军步兵 海军舰船的设计 东罗马海军 术语解释
摘要
    日耳曼部族随着日耳曼部族向西方的迁徙,他们与罗马帝国发生了冲突。这种冲突比罗马几个世纪以来所面临的状况要复杂得多。日耳曼人的武器和护甲更好,尤其偏爱战斧,因为这种武器既可以投掷,也可以在近战中使用。武器和护甲公元4世纪,日耳曼首领有时候会穿精良的盔甲。不过,这些盔甲很昂贵,普通日耳曼战士可能没有这样的护甲,甚至没有头盔。他们装备着长矛,用来投掷和近战。他们的长剑被罗马人仿造,成为罗马辅助骑兵的制式武器。另外,他们还有简单的短弓,这种武器与从东方草原传入的复合弓不同。盾牌是圆形或椭圆形,中间有个铁制把手,有的配有尖刺,以便把盾牌当作进攻武器使用。不过,在战斗队形中不能使用尖刺,否则可能将前排的己方士兵刺伤或杀死。盾牌装饰着动物或星形图案,还有一些其他装饰,这取决于使用者的部族、家庭或者宗族。服装日耳曼服装由羊毛和亚麻布制成,通常绣有花边,或者进行染色,也可能二者皆有。日耳曼人一般穿长靴,也可能打着绑腿。有些人穿羊毛或兽皮制成的背心,通常还穿垂到大腿中部的贴身战袍。马镫的引入骑兵最重要的技术革新是马镫的发明。西罗马灭亡时期,马镫传入欧洲。为了更稳定地骑在马背上,优良的马镫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许多相反的例子,例如在布匿战争时代,出色的努米底亚骑兵就没有使用马镫。正如罗马人发展了马鞍,匈人、哥特人和其他民族在骑马作战中的关键革新是使用马镫。一般认为,大约公元4世纪时,马镫开始出现在印度或中国。但是,直到公元6世纪,马镫才在欧洲普及。在一些现代绘画里,公元4世纪或5世纪的欧洲蛮族已经使用马镫,虽然这是可能的,但那时的马镫明显并不普及。无论如何,结构简单的马镫的引入,使骑兵战斗力有了很大提升,铁甲重骑兵与弓骑兵在战斗中变得所向披靡。阿勒曼尼人阿勒曼尼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在公元4世纪开始形成一个松散联盟。他们穿着长及大腿中部的染色亚麻布战袍,以及用肩带扣住的披肩或斗篷。他们的腰带上可能会挂一个小袋子,还有一把刀或匕首。他们的主要武器是长阔剑,可能还携带着一把短飞斧。其他装备包括圆盾、长矛或标枪,加上前文提到的圆盾。他们的头盔以羽毛装饰,正如共和国时代的罗马式头盔那样。他们还打着绑腿,或者穿长及膝盖的靴子,有些人的长裤下摆可能拖到脚踝处。汪达尔人汪达尔人也属于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的武器和盔甲与哥特人类似。在深入罗马帝国腹地之后,日耳曼人更加频繁地与罗马军队作战,越来越多的日耳曼士兵缴获并使用罗马的武器和盔甲。毫无疑问,双方在交战的时候可能难以区分敌我,会频繁地发生错误。双方的侦察兵很容易将敌军误认为友军,并回去向指挥官报告。由于错误的情报,指挥官可能会向敌方部队靠拢。当他沮丧地发现自己的侦察兵搞错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汪达尔人实际应该是两个部族,即哈斯丁(Hasdingi)人和西林(Silingi)人,他们源自现代德国的东部,后来与波斯的阿兰人结盟。公元2世纪晚期,他们与罗马人接触,并发生了冲突,最终在达契亚战役中分出胜负。5世纪初,他们受到西迁的匈人的压力,开始大规模涌入罗马境内,再次与罗马人交战。他们还迁入高卢和西班牙,最终在北非建立了一个王国。最值得铭记的是,他们在公元455年洗劫了罗马。在入侵罗马帝国的蛮族中,汪达尔人颇具传奇性。公元406年,他们前往高卢,在渡过莱茵河之前击败了法兰克人。由于在与法兰克人作战时遭受了惨重的人员伤亡,他们出于报复心理,在经过高卢时大肆烧杀抢掠。事实上,汪达尔人并不比入侵罗马的其他蛮族更为残暴。有趣的是,尽管“汪达尔”这个词在历史上一直有野蛮与破坏的意思,但汪达尔人与其他蛮族相比,在强奸与抢劫等方面的恶行并不突出。“汪达尔主义”一词,实际上是在1794年法国大革命期间,由法国主教创造的。不得不说,北非的汪达尔王国是罗马文明的延续,而不是摧毁罗马文化的新王国之一。公元409年,汪达尔人进入西班牙。此后,他们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最终于公元429年建立了稳定的王国。汪达尔人在西班牙与西哥特人发生了冲突,后者击败过汪达尔人的盟友阿兰人。残存的阿兰人追随汪达尔人进入北非,基本上融入了汪达尔文明。此时的汪达尔国王被称为“汪达尔人和阿兰人的国王”。汪达尔人继续与罗马人交战,直到和平降临在公元435年。新汪达尔王国的首都在迦太基,他们以此为基地,一次又一次地劫掠罗马。他们建立了一支海军,沿海岸线袭击东西罗马帝国的海岸。公元460年,东西罗马都派出军队去对付汪达尔的海军,但汪达尔将两者都击败了。此后,汪达尔人继续威胁东罗马帝国,直到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一世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哥特人东哥特人与西哥特人都属于日耳曼人,他们穿着非常类似的服装,其战袍的下摆、袖口和领子周围都绣有花纹。哥特人的剑特别精良,他们在冶金和铸剑方面的技艺非常出色,剑鞘上有许多装饰。他们的头盔也非常优选,一般是日耳曼式壶形头盔。这种头盔由两部分构成,通过从前往后贯穿的盔脊连接在一起,通常还有护颊。富有的武士和首领可能会在头盔上镶嵌黄金,有时还会在盔顶装饰羽毛。日耳曼贵族勇士拥有足够的盔甲和精良的武器,甚至是非常昂贵的链甲,他们也许可以建立一支装备精良的私人武装队伍。哥特人一般骑马作战,也可能徒步作战。他们在不同的指挥官麾下相互厮杀,正如在毛里亚库斯平原(Campus Mauriciacus)之战中那样。总的来说,日耳曼部族军队由混合兵种组成,既有轻骑兵,也有穿盔甲的重步兵。轻骑兵可以执行侦察任务,还能在激烈的决战之前进行小规模作战。和其他日耳曼部族一样,哥特人也使用札甲,这种铠甲将金属甲片固定在皮革或其他耐用材料制成的内衬服装上。它最早出现在东方,蛮族在迁徙中将其传播到欧洲。这是一种坚固耐用的铠甲,很快出现在罗马后期军队的装备中。这些日耳曼人选择效忠罗马,成为罗马的辅助部队。他们的武器和盔甲可能是日耳曼式,也可能和罗马正规军一样,装备罗马式的盔甲与武器,或者混搭着两种风格。单兵作战在两军对垒时,日耳曼人倾向于个人决斗。那些勇敢而自信的武士,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兵,会策马驰骋于阵前,向任何敢于出战的敌方武士发出挑战。通常情况下,敌人会接受挑战,尤其是在两支军队都是哥特人时。日耳曼人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个人或血亲的仇恨,而在战场上手刃敌人的武士会获得极高威望。公元6世纪的编年史作家普罗科皮乌斯(Procopius)记录了这样一次决斗,决斗双方分别是阿拉里斯(Alaris)与阿塔巴兹斯(Artabazes)。阿拉里斯是哥特人,而阿塔巴兹斯是为罗马效力的亚美尼亚人,决斗发生在哥特战争期间的意大利。据普罗科皮乌斯记载,双方都骑上马,手持长矛和盾牌进行冲锋。阿塔巴兹斯首先刺中了阿拉里斯,后者即刻毙命。不过,当阿拉里斯倒下时,他的长矛后端击中了一块大石头,矛尖刺向阿塔巴兹斯的脖子,迅速将其杀死。普罗科皮乌斯认为,这样的决斗流行于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民族中,特别是罗马人、波斯人、日耳曼人和匈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