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古诗课

古诗课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作者: 史杰鹏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3609212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古典语言专家史杰鹏详尽解读,从字词开始,解读课本没有的隐藏关卡,75首古诗轻松记!

为什么孩子背古诗总是记不住、记不牢?因为背诵从理解开始,没有理解,字词和句子的记忆就不会长久。古典语言学者的古诗课,从字义开始,详解课本上没有的隐藏问题,让孩子轻松掌握古诗词的通关秘籍。

详解诗人生平,还原时代背景,这是古诗课,也是历史课!

为什么孩子对古诗没感受?因为不懂得古诗的背景!详解诗人的生命轨迹,让孩子与伟大灵魂心意相通;还原历史细节,让孩子领会诗歌背后厚重的文化魅力。这不仅是诗词课,也是历史课。

深入剖析古诗美在哪里,这是古诗课,也是审美课,作文课!

背古诗,除了应付考试之外还有什么用?古诗是文化,是艺术!每一首诗都是美的结晶,读诗不仅是学会知识,更是学会欣赏诗意。和孩子一同走进诗与远方的时代,感受诗中的日月星辰,风雨霜露;品味人生的得失荣枯,聚散离合。这是古诗课,也是写作课、审美课。带孩子穿越时空,找到自己心里的诗。

猫猫手绘插图,这是一家三口共同写成的有温度的书!

猫爸深入讲解古诗,猫妈深情做序,配上猫猫充满童趣的插画……唤起关于诗和远方的温馨情感,和孩子一起诗意地成长!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古典语言专家史杰鹏的75堂诗词课,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从文字到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全面解读75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让小朋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古诗词、爱上古典文化。 作为写给自己女儿的古诗词启蒙读物,本书轻松易读却并不肤浅,从字义开始,详解课本上没有的难点;讲述诗人的人生故事和历史背景,让小朋友对古诗有更深刻的感受;以小见大,洞察世态人心,品味古人风骨,带领小朋友从现实走向诗意,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本书不仅适合小学生,也适合成年人重温童年经典,与子女共享温馨的阅读时间。
作者简介
史杰鹏,1971年生于江西南昌。 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导师李家浩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北师大国学所工作。 2001年考入北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训诂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导师王宁教授。 2004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训诂学以及先秦两汉文献学。 出版的文艺作品有 长篇历史小说《婴齐传》《赌徒陈汤》《赤壁》《鹄奔亭》 长篇历史随笔《文景之治》
目录
我们的伙伴和回忆 猫妈
01 江南
02 长歌行
03 敕勒歌
04 咏鹅
05 风
06 咏柳
07 回乡偶书
0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09 登鹳雀楼
10 春晓
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12 出塞
13 芙蓉楼送辛渐
14 鹿柴
15 送元二使安西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 静夜思
18 古朗月行
19 望庐山瀑布
20 赠汪伦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2 早发白帝城
23 望天门山
24 别董大
2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26 春夜喜雨
27 绝句·迟日江山丽
28 江畔独步寻花
29 枫桥夜泊
30 滁州西涧
31 游子吟
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3 渔歌子
34 塞下曲
35 望洞庭
36 浪淘沙
37 赋得古原草送别
38 池上
39 忆江南
40 小儿垂钓
41 悯农·锄禾日当午
42 悯农·春种一粒粟
43 江雪
44 寻隐者不遇
45 山行
46 清明
47 江南春
48 蜂
49 江上渔者
50 元日
51 泊船瓜洲
52 书湖阴先生壁
5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54 饮湖上初晴后雨
55 惠崇春江晓景
56 题西林壁
57 夏日绝句
58 三衢道中
59 示儿
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1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62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63 小池
6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5 春日
66 观书有感
67 题临安邸
68 游园不值
69 乡村四月
70 墨梅
71 石灰吟
72 竹石
73 所见
74 村居
75 己亥杂诗
摘要
     01 江南 《江南》是小朋友升人一年级要学习的第一首诗。这是一首汉朝的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乐府”起源于秦代,是管理音乐的官方机构,到了汉代,它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除了官方雅乐之外,也开始收集民间的歌谣。和这些歌谣相配的音乐,后来大多失传了;歌谣却因为采用了文字记录的方式,单独保存了下来。这些歌谣,我们就称为乐府诗。 又因为乐府收集起来的民间音乐和歌谣,通常是不清楚创作者的,所以我们所见乐府诗的作者,署名多是无名氏。到了北宋,有一个叫郭茂倩的人,把自己收集的从汉魏到五代的乐府诗歌,以及先秦至唐末的民间歌谣,共5000多首,编成了一本书,题为《乐府诗集》,这是目前收录最全的一本乐府诗集,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 为什么歌谣的音乐容易失传呢? 因为在古代,没有准确的音准测量仪器和通用可靠的曲谱记录系统,音乐在普通人中间的普及和传播非常困难。 有一个很有名的三国故事,叫作“曲有误,周郎顾”,可以作为佐证。这个故事是说周瑜听别人弹琴,对方弹错一个音,他马上就能发现,于是大家都觉得他真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其实放在今天,这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托科技进步的福,我们现在可以反复听各种音乐,听得够多够熟,一点错误马上就能发现。 会音乐和懂音乐的人少,音乐的失传也就成为必然。 采自民歌的乐府诗,感情诚挚真切,语言质朴清新,词汇浅显易懂,比起文人铺陈辞藻的写作,其实有更强的文学性。乐府诗歌的题材也非常丰富广泛,有对爱情的憧憬,有人生的悲苦,也有生活的细节……反映了那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但是文学作品,也是难得的历史资料。 这个传统影响了后世无数的诗人,魏晋时代盛行的“拟乐府”,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都是秉承这一“为百姓鼓与呼”的伟大传统。 《江南》就是乐府古歌,最早收在《宋书·乐志》里,注明了是汉代民谣,写的是江南采莲季节,民众的美好心情。整首诗句子都很浅显,首句说在江南可以采莲,暗示江南风景与北方不同。 其实,北方也能种莲花,但就气候适应度来说,肯定不如南方,也不会如南方生得繁茂。而且与江南相比,北方没有那么多纵横交错的水网,也就不可能种那么多的莲花。北方水系不如南方发达,所以北方人也不擅长划船,像采莲这样的劳动自然很少。我自己每看到这首诗,就会立刻想到湖水潋滟的江南。北京的颐和园和圆明园也种了很多莲花,清朝的乾隆皇帝自己就说了,这是模仿江南的景致而建造的。 美女划着小船,在荷塘里采莲的各种神态,非常生动,这是真正的江南水乡才会出现的场景。而且,采莲对于古代少女来说,有特别的内涵。因为“莲”和“怜”读音相近,她们往往通过这种谐音,表达对爱情的向往。有名的南朝民歌《西洲曲》里,就有类似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其中的“莲子”就可以隐喻“怜子”,也就是“爱你”。 第二句“莲叶何田田”,是描绘莲叶的繁茂。“田田”是叠音词,表示密集、拥挤、层叠、繁茂的样子,跟单个“田”字表示“耕种的土地”这个本义无关。这里,我们要知道,汉语里的叠音词和联绵词(也就是声母或者韵母相同的两个连用词)往往只是记音,和它的字形表达的意思无关。比如“龙钟”这个词,是表示人老了很邋遢的样子,不是指龙和钟表。“田田”也是这样,它并不表示莲叶拼在一起像个“田”字,也不表示莲叶和田地有什么关系,它只是记录表示“密集”义的一个汉语词的读音。也只有江南的莲花,才能长得这么繁茂密集啊。 第三句“鱼戏莲叶间”,是写鱼在莲叶间嬉戏。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江南池塘之美,水产之丰。采莲的过程中,可以看见鱼群嬉戏的喜悦。对于江南的普通百姓来说,鱼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易得的肉类食品。我小时候在乡下,能抓到一条鱼回去煮了吃,是很美妙的感受。即使抓不到,看见鱼儿在水中嬉戏,也会觉得大自然真是美好。所以,采莲的时候,总是愉快的,人们看见鱼儿在水中游弋,会想象它们也像自己一样愉悦。 所以,接下来四句,就铺陈鱼在莲叶的四个方向嬉戏。乍一看,好像都是废话,很单调,但其实这种简单的铺陈,正反映了采莲人朴素简单的快乐,不假修辞,脱口而出。这也体现出民歌的质朴风格。 我们看《诗经》时代的民歌,往往也是章句意思重叠的。可以想象,当时的民间百姓,往往就是这样一唱一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比起文人的炼句,它有不同寻常的力量。有才华的文学家、艺术家,也往往看到了这朴拙的风格,别有韵味。书法上的魏碑体,李叔同的书法,都是如此。 文学上,也有类似的。鲁迅的散文《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最后两句仿佛也是废话,但正是这种质朴、纯真、敦厚的“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