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与放手

爱与放手

  • 字数: 1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 作者: 吕嘉惠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642574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爱与放手》是中国台湾知名心理师、性谘商师吕嘉惠的首部家庭性教育著作,结合她20年性教育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以爱与互动为基础的亲职性教育理念,向广大父母和性教育工作者温情呈现了父母与孩子互相尊重、彼此陪伴、深度滋养、温暖疗愈和共同成长的性教育模式。
每个人都有性自我。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相应的性发展,在成长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认识个体的身体与性、形成个人性价值观、发展性别和性倾向认同、从容进入亲密关系中的性爱……每个阶段的性问题都足以撼动生命,甚至影响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因此,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为其提供适龄的、科学的、健康的性教育陪伴,则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宝贵的成长礼物。
本书以孩子心理与性发展历程为主线,结合常见和典型案例故事,为广大父母呈现了孩子在萌芽期、懵懂期、青春/摸索期、体验期、实践期的表现和特点,告诉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最需要的爱和陪伴。吕嘉惠的性教育理念尤其重视亲子关系的联结,跟随本书的内容,父母不仅能够一路呵护孩子的性成长,还能为自己消解养育焦虑,提高教育能力,甚至还可以重获疗愈自己、修复创伤的机会。
作者简介
吕嘉惠,女,46岁,中国台湾有名性教育咨询师、知名心理师、性咨询师,台湾荷光性咨询专业训练中心、荷光成人性咨询中心、芸光儿童与青少年性咨询中心执行长,台湾性咨询学会创会理事长,有长达20年性咨询专业个案经验,以及12年性咨询专业培训经验。
目录
前言 性,是身心亲密与健康的礼赞
推荐序一 有性健康的大人,才会有性健康的孩子
推荐序二 性教育,从改变与疗愈自己开始
推荐序三 亲子关系的日常互动,是性教育最重要的现场
推荐序四 放手去爱,回应大卫的召唤
第一章什么是性教育:性教育不是生理知识教育,而是全人教育
启程成为为自己赋能的父母
我学会成为自己的“母亲”
性,不只是性
什么是亲职性教育生涯规划?
第二章性教育的主角是父母:以依附关系为主体的亲职性教育
好的依附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当我们在谈性教育时,我们真正想给孩子什么?
第三章从爱出发:孩子性发展的萌芽期
父母的伤,孩子的痛苦
人格脊椎
不停触摸自己生殖部位的3岁小孩
修复孩子的人格脊椎
培养倾听自己与孩子的能力
第四章爱的锻炼:孩子性发展的懵懂期(一)
如何在孩子尊重自己的感觉和现实行为之间找到平衡?
孩子几岁必须分房睡?
看见女儿自慰,父母该如何处理?
6岁孩子想在家里光着身体,父母该怎么办?
6岁女孩喜欢在父亲面前裸露私密部位,该怎么办?
父亲不在家时,12岁男孩总要跟母亲同床睡,该怎么办?
第五章爱的锻炼:孩子性发展的懵懂期(二)
你的孩子在学校被挑逗时
在孩子的问题面前,他的感觉最重要
在失序中认识自己与孩子
第六章爱的设限:孩子性发展的青春/摸索期(一)
不在乎关系的孩子,不愿努力的父母
如果青少年发生性行为
第七章爱的设限:孩子性发展的青春/摸索期(二)
青春期亲子关系的挑战
青春期孩子需要怎样的父母
性教育依附支架
尊重并倾听孩子的性心理活动
保护孩子的性自尊
第八章爱的设限:孩子性发展的青春/摸索期(三)
设限,不是对立,而是合作
别让孩子在熟识关系中受伤
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谈性
第九章爱与放手:孩子性发展的体验期(一)
爱情与关系的4个阶段
爱情与关系的蜜月期
爱情与关系的自我坦露期
暗恋这件小事
第十章爱与放手:孩子性发展的体验期(二)
性价值观是思维,性是感觉
恋爱中界限的设定与坚守
界限设定的积极沟通
性价值观与性伤害
第十一章爱的传承:孩子性发展的实践期
性沟通:性,可以谈
从你到子女:性价值观的传承
让自己成为性教育生涯规划型父母
摘要
     我学会成为自己的“母亲” 穿透性的迷雾,你会发现每个灵魂最深的渴望是被正确听到。 自1996年从美国雪城大学拿到谘商教育硕士学位,到两年后成为心理师,我主要的工作领域就是性教育与性谘商。许多人会好奇我是怎样走进这个领域的?是什么支持我走这么久? 这些好奇的人其实想问的真正问题是 :“1998年还是一个对性比较保守与信息缺乏的年代。相较于亲子、婚姻、家庭关系来说,性是个相对危险的题目,因为对性的道德批判与价值观争议至今从来没有停止过,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我曾写过《迈向性谘商师之路》这篇文章,在演讲时也用过很多方式回答过这个问题,比如源自我在美国上课时的震撼,源自个人的发展历程,或是源自我对心理专业的希望。但今天,我想从“铭印”这个概念来说明。铭印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对于特定刺激讯息的接触甚至仅需要发生一次,就会对动物产生终生的行为影响。铭印是德国行为学家海茵罗特(Heinrich)发现,并被另一位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命名的一个词,铭印是认妈妈的过程。在劳伦兹的研究中,人工孵育的灰雁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如果是被人类照顾而不是被母雁照顾,它们自此之后就会紧跟在工作人员的脚边,仿佛工作人员才是它们的母亲。这种认知状态发生在特定的个体发展阶段,只要经历一次刺激,就会被个体终生追寻。 如果你有机会听过性医师、性社会学家、性教育家、性谘商师的演讲,或是有机会问问他们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坚持,他们多半都会谈起多年前在欧美学习“性”相关学科的重要经验,他们关于那个学习过程的印象非常深刻,以至于他们讲起来犹如昨日。 我也是一样。1995年,27岁的我对性的本质的了解,除了繁衍后代外,其他一无所知,我只知道,女人穿着太性感或太主动是不道德的,婚前性行为会被打断腿,阴部是不洁的。 这样的我误打误撞地上了性议题谘商的课,教授邀请他治疗的个案到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那些阴暗到让人不能说出口的事、罪恶的感受、羞愧的欲望、污秽的烙印、深怕被社会价值观批判的恐惧、认为自己被家人抛弃……都在治疗的过程中被疗愈了,他们被接纳而成为自己、重新定义自己,并活出新的人生,这样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我记得当时我在笔记本上写下:“性是人类最后的框架,如果能修通性,人生应该没有什么是不能修通的了。”现在回头想,那堂课让我的性自我诞生了,它在我身上起到了非常巨大的铭印作用。我认为“母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往自己内在深处走的状态,无论低俗、神圣、污秽或美丑,都应该在历程中找回完整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性自我。在胚胎形成之前,人就已经与性息息相关。每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总有相对应的性发展阶段,认识个体的身体与性、形成个人性价值观、发展性别和性倾向认同、进入亲密关系中的性爱……每个课题都足以撼动生命,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在修习这堂课的历程中,我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经历,至今回想,我依然非常感谢生命的安排。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每周要写反思记录。我记得我最后一份报告得到的是评级B-(反思记录是非常个人化的书写,教授通常都会给A或 A+予以鼓励)。在那份报告里,我回忆起儿时与邻居玩的时候发生了身体探索、抚触等相关事件,那个经验头一次很清晰且完整地浮现在眼前,当时我感到羞愧、困惑、愤怒、无法接纳自己,我将这样的发现与状态写在反思记录上。我记得当时教授的评语是 :“你应该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需要感觉羞愧,所以给B-。” P38-4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