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粮食流通与市场整合

粮食流通与市场整合

  • 字数: 28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赵伟洪 著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513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代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是全国很重要的粮食输出区,考察其粮价与市场对认识该区域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学界尚未有对该区域粮食市场的整体研究。赵伟洪著的《粮食流通与市场整合:以乾隆时期长江中游为中心的考察》尝试以文献考察与计量分析相结合,以乾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为中心考察粮食流通与市场整合。本书的研究为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区域实证案例。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地区通过粮食生产与贸易融入了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呼应了“十八世纪全国市场”的论断。对粮食产销、米价变动、商路与市场整合等问题的综合考察,反映出市场机制对该区域粮食生产、贸易,以及农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市场格局。
作者简介
赵伟洪,198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粮价研究。2005~2015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及中国史硕士、博士学位。2015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篇,并担任《中华大典工业典制造业分典》副主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一、清代粮价研究
二、清代长江中游区域研究
第三节 研究架构与方法
一、研究架构
二、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清代长江中游地区农业地理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行政区划与水陆交通
一、自然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
二、水陆交通网
第二节 长江中游的农业开发
一、水稻、小麦的种植
二、耕作制度
三、清前中期江广三省人口、耕地以及粮食总产量
第三节 长江中游的主要产米区
一、湖南省
二、湖北省
三、江西省
第三章 乾隆时期长江中游的米价变动、米贵问题及其应对
第一节 米价数据的说明
第二节 乾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米价变动分析
一、湖南省
二、湖北省
三、江西省
四、长江中游米价变动总体分析
第三节 乾隆时期的米贵问题及其应对
一、乾隆前期米贵问题
二、乾隆后期米贵问题
三、米贵问题的应对
第四章 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米谷流通与市场
第一节 清代长江中游的米谷流通
一、主要运道
二、其他运道
第二节 清代长江中游重要米市
一、流通枢纽型米市
二、地区性米市
三、基层米市
第三节 长江流域的米价差与米谷流通量的变化
一、九江关过关粮食量的变化
二、游墅关过关粮食量的变化
三、长江中游三省粮食供应能力的变化
第五章 长江中游地区的市场整合
第一节 分省的市场整合考察
一、湖南省
二、湖北省
三、江西省
第二节 乾隆时期长江中游米谷市场的总体格局
一、长江中游地区的市场整合分析
二、跨省区的运道与市场
三、乾隆时期长江中游米谷市场空间格局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专家推荐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