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夏洛克 谋杀、取证及美国CSI的诞生

美国夏洛克 谋杀、取证及美国CSI的诞生

  • 字数: 26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美)凯特·温克勒·道森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6048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揭秘美国首位专家证人、法庭科学先驱爱德华·奥斯卡·海因里希的传奇人生:这是一部小人物打破阶层的奋斗史,年少不幸、父亲自杀、中年成名,从药房清洁工逆袭成为美国首位专家证人;从业40余年,破获2000+起案件,开创性的取证鉴定方法,较为地改变了现代刑事调查的方式。在黑暗的罪恶世界里,他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的每一次职业突破都是法庭科学发展目前的一大创举。  融真实案件✖科学探案✖人性洞察于一身,翔实的案件记述、开创性的取证侦破手段、珍贵的历史照片,让人犹如亲临案发现场。  美国亚马逊4.5高分热评,《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柯克斯书评》《书单》盛赞,曾被评为2020年《华盛顿邮报》2月十大推荐书目,2020年Crime Read 备受期待的图书。
内容简介
时间回到1933年,在加州伯克利山,有一家私人实验室,里面摆满了奇珍异物——烧杯、显微镜、本生灯和数百本书……实验室的主人就是美国的法庭科学先驱爱德华·奥斯卡·海因里希。 海因里希是美国首位专家证人,在他40年的职业生涯中,破获了至少2000起案件。他善于寻找线索,确立证据,以一种貌似超能力般的思考技巧,推断出正确答案。他还开创了许多沿用至今的取证鉴定方法,如血迹分析、弹道分析、潜在指纹提取及分析等,较为地改变了刑事调查方式,被誉为“美国夏洛克·福尔摩斯”。 本书集真实案件、科学探案、人性洞察于一身,再现了那个科技远不如现代发达的年代,海因里希的伟大智慧,让我们得以了解他对犯罪现场调查和法律制度的深远影响,审视混乱的犯罪调查史,窥见法庭科学艰难的诞生历程。
作者简介
凯特·温克勒·道森(Kate Winkler Dawson),1974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纪录片制作人,现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新闻学。
目录
序言 档案中的故事:手枪、颌骨与情诗 / I
1 血影憧憧:艾琳·拉姆森浴室惨案 上 / 1
2 天才:心魔难逃 / 21
3 异数:烘焙师笔迹疑案 上 / 43
4 先驱:烘焙师笔迹疑案 下 / 67
5 诅咒:默片明星指纹疑案 上 / 93
6 义愤:默片明星指纹疑案 下 / 119
7 双13:火车大劫案 / 141
8 恶之化学:心机化学家疑案 / 179
9 碎片:贝茜·弗格森碎尸案 / 205
10 扳机:马蒂·科尔维尔枪械案 / 229
11 诅咒:艾琳·拉姆森浴室惨案 下 / 251
尾声 / 295
致谢 / 304
注释 / 309
摘要
     后院里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每个周末的例行公事又开始了。他们家位于加州北部,按照村野小屋风格装潢,丈夫喜欢把清扫出来的垃圾拢成一堆,点燃焚烧,如此这般,已经三年了。 这天是1933年5月30日,星期二。火焰咝咝作响,吞噬掉大堆杂物垃圾:修剪下来的花草、吃剩的洋蓟、死掉的蜗牛、废纸、破帆布,甚至还有牛排骨——反正,凡是大卫·拉姆森觉得应该化为灰烬的东西,就绝留不到下午。刺鼻的气味越来越重,就像心不在焉的厨师把肉烤焦了,不过艾琳·拉姆森没有抱怨。这样的火焰可以安抚她丈夫要求规整的强迫焦虑。 住在斯坦福大学声名在外的教职工区是种荣誉。这是个富裕的社区,位于帕洛阿尔托,往北走30英里就是旧金山。作为如今硅谷核心地带的高科技中心,这座城市总能吸引有钱的人、有学识的人,以及有野心的人,而在20世纪30年代也是如此。拉姆森一家的小屋就依偎在教授专家们的那些豪宅之间,四周环绕着高大挺拔的加州栎和开着花的桉树。20世纪30年代,斯坦福大学已然蜚声国际,名头是“能够负担得起昂贵私立教育的未来学者的圣殿”,而与此同时,大多数美国人正在艰难地熬过经济大萧条的第四年,即人们所谓的“至困一年”。 拉姆森的小屋有着西班牙式的红色屋顶和爬满常春藤的灰色泥墙,和同在萨尔瓦铁拉街上的那些高门大院相比,实在很不起眼。小屋距离前总统赫伯特·胡佛气派的三层宅邸只有10分钟的路程。前总统夫人卢·亨利对建筑很感兴趣,1919年,她参与设计了这座5000平方英尺的小楼,并融入了当时流行的欧洲庄园风格。20年代,她又监督修建了7幢单层别墅,供大学里的年轻教职工选购,价格从4000美元至7000美元不等,拉姆森的家即这其中的一幢。 胡佛总统在选举中被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D.罗斯福击败后,便脱袍去职,回到他位于加州的庄园居住。很多美国人将经济大萧条归咎于胡佛,因为1929年,共和党人胡佛当选总统仅7个月后,就发生了股市崩盘,从而引发了灾难性的经济崩溃。到了1933年,被称为“胡佛村”的棚户区在美国各地遍地开花,救济站承担着让数百万贫困人口果腹的重担,而胡佛则带着政治污点回到了帕洛阿尔托。尽管前总统那将近两英亩的大宅占尽风头,但拉姆森的小屋舒适宜居,正适合小家庭过日子。大卫·拉姆森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把他的花园好好收拾一番,一丝不苟,颇为自豪。 1933年,帕洛阿尔托的人们要比其他地方的同胞幸运得多。自1929年起,美国就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大萧条摧毁了无数家庭——当时,失业人口多达15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5%。不过,在帕洛阿尔托,大多数人的日子还是蒸蒸日上,或者说至少能维持住以往的生活水平。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学者们仍然照常授课、做研究。捐赠基金缩减了,学术界和体育界却欣欣向荣,不断发展。这座城市依赖着大学教职工的消费才得以运转维系——大家确实没少花钱。 垃圾堆冒出了滚滚黑烟。这天早晨,天朗气清——正是北加州常见的那种天气:天空透亮,一碧如洗,风和日暖。与它同在湾区的北边邻居旧金山不同,帕洛阿尔托被圣克鲁斯山脉挡住了凉爽的夏雾。 院子里的垃圾慢慢烧焦了。在这堆废墟里,有一块无害金属,在余烬的焖烧下也没有熔化。再过几个小时,它将成为至关重要的线索,但此刻,它仍然是大卫·拉姆森烧掉的废弃物之一。 早上九点钟左右,艾琳·索普·拉姆森松开自己的一头棕发,轻轻地分成几绺,然后编成两条长辫。她裹上棉质睡衣,凝视着小小主卧梳妆台上的镜子。艾琳天生丽质,身材苗条,皮肤白皙,发色浓郁,巧克力色的眼睛惹人爱怜。不过,她最吸引人的还是她的才智。她拥有斯坦福大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在20世纪30年代,这可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尤其就女性而言。艾琳参加了很多校园组织,她是女生联谊会的风云人物,是女性新闻联合会的骨干成员,还是斯坦福半岛女性俱乐部的主席。 艾琳参与过《斯坦福大学年鉴》(1926年四卷本)以及校报《斯坦福日报》的编辑工作,同时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写手。作为已经毕业的校友,她曾撰写长篇特写,内容涉及斯坦福巨额捐赠基金的故事.以及年鉴出版的来龙去脉。她的文风流畅动人,显然很热爱新闻报道工作。 “只消水平移动短短几英里,高度就能从海平面攀升到山顶,每片区域都有大量特有的野生动植物。”艾琳曾将斯坦福比作禁猎区。 她尤为迷恋北加州迷人的乡村风光,于是数年前从密苏里州搬来这里定居。这些环境变化常常出现在她的作品中。 在编撰年鉴的过程中,艾琳与大卫-拉姆森相遇了。大卫很有魅力,主编的杂志《斯坦福密林》深受读者喜爱。他们志趣相投,而且都是活跃于斯坦福校园社团的高才生。到了毕业的时候,艾琳已经被英俊作家拉姆森迷住了,没过几年就嫁给了他。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