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戏台上的中国
字数: 347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作者: 廖奔,廖琳达
出版日期: 2022-03-01
商品条码: 978757111364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44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中国是一个爱看戏的国度,戏曲蕴含中国人的性格基因和文化血脉2.中国人从戏台上获取娱乐渴望、精神追求和知识见解,因而中华文脉在戏台上延伸。3.戏箱一卸、粉末一扮便铿锵登场、咿呀开唱,唱得千人万人同悲同乐,九州万方敛心动容!4.戏曲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曾在中华大地上长期演绎流传,催生了宋元明清至今地负海涵的民俗文化。于是乎,就把国人都耽在了里头。5.几百年来,要说中华大地上最有声有色的一大景观,就非唱戏莫属了。
内容简介
本书由戏剧史研究名家,文化学者廖奔先生带领我们从戏曲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艺术、舞台演出、戏台、演员生活、戏曲故事、名角、唱腔、行当、戏衣、脸谱、声腔剧种、乡音乡愁、世界传播、域外影响、艺术价值、生存现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细致解读戏曲对人民生活中的深入影响、走向世界的脚步、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出路。本书通过展现戏曲文化,追踪其源流、触扪其筋骨、探索其精神,力图调动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文脉在戏曲舞台上的延展。
作者简介
目录
引子1
唱戏7
戏史35
演戏73
看戏121
戏班165
戏子203
戏台239
写戏269
《窦娥冤》301
《西厢记》311
《琵琶记》329
《牡丹亭》341
《长生殿》357
《桃花扇》369
梅兰芳381
尾声433
摘要
北宋以后,中原大地开始到处唱戏,到了南宋唱遍全国。遍布城乡的勾栏戏馆、街台庙台上丝弦锣鼓终日不绝,唱戏成为民间生活的主要景观。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说,北宋都城汴京演戏的勾栏棚有50余座,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冷暑热,各个勾栏棚里都挤满了看戏的,从早看到晚。 元人夏庭芝《青楼集》里说,不论是京师大都还是各地郡邑,都有众多的勾栏在唱戏,观众挥金如土,在里面尽情消费。 到了明清时候,唱戏成了中国老百姓最爱好的事情。各个城市里的戏园子整天曲调弦音不断,好这口儿的人整天腻在里头就不说了,一年中间还有许多文化活动,例如年节庆贺、祭祀敬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一直到日常交往、礼节拜访、待宾宴朋,都会整上几台戏,大家乐呵乐呵。 清代北京戏园知道名字的有二三十座,主要集中在南城,出了前门正阳门,南边的大栅栏街一带,过去是一拉溜的戏园子,里面整日都是锣鼓喧天。来看的人,除了市民商贩、考试书生,就是顶戴官员、闲逛旗人。 那时候北京城里只让旗人住,按八个旗分成八个区块。汉人住在南门外的南城,商贩店铺、五行八作也集中在这里,因此这里热闹。旗人想消遣了,就出南门溜达,购买土特产、下饭馆、逛窑子、钻戏园。 北京精忠街上有座精忠庙,是清康熙年间由戏园捐资建的,里面有一块清道光七年(1827)立的“重修喜神殿碑”,登载着当时捐钱的戏园名字,一共有20座:中和园、天乐园、裕兴园、同乐园、庆乐园、庆春园、广和楼、庆顺园、三庆园、广兴园、庆和园、隆和园、广德楼、阜成园、德胜芳草园、万庆园、万兴园、六和轩、太庆园、广成园。 在其他记载里又见到3座:广顺园、太和轩、吉阳楼。事实上,清末北京戏园远不止这些,一度达到百余座。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这些戏园一年中,除了在冬至的时候封台一周,其他时间里天天都在演戏。 而遍布全国城乡的神庙戏台、会馆戏台、祠堂戏台、私宅戏台,加上街巷里弄人家,年节庆典婚丧嫁娶,还要临时搭台演戏,一年中排着演,演戏就没个停了。因而中华大地可谓朝朝燕舞、日日笙歌。 清代乾隆时期,河南有一个叫李绿园的举人,科考不得意,一辈子也没考上进士,晚年写了部长篇小说《歧路灯》消遣。书里写一个富家子弟谭绍闻,受人诱惑成了败家子,后来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里面就有百姓日常唱戏生活的大量描写。我们以它为材料,来看看当时戏曲演出的繁盛局面。 无论城市乡村,每逢节日必定演戏,这是惯例。 《歧路灯》第三回写谭孝移、娄潜斋引着两个小学生去看开封三月三的吹台大会:“出南门往东,向繁塔来。早望见黑鸦鸦的,周围有七八里大一片人,好不热闹。”其中就有“演梨园的,彩台高檠,锣鼓响动处,文官捂笏,武将舞剑。扮故事的,整队远至,旗帜飘扬时,仙女挥麈、恶鬼荷戈”。 三月三日是古代的上巳日,后来演变成民间的庙会,戏班子就在会上搭起戏台,扮演关目,招徕看客。庙会周边七八里地人都挤得黑鸦鸦的,好不热闹! 这还只是一般时日的情况,若是逢到新春佳节时,就更加红火了。第八回说:“况且省城是都会之地,正月乃热闹之节,处处有戏,天天有扮故事的。”可以想见当时省城开封,正月里有多热闹。 平日一座城市里各个庙轮着演戏,就更是常有的事了。书中曾多次提到开封瘟神庙、山陕庙、城隍庙、大王庙的演出。 例如第四十八回,泼皮混混夏鼎硬拉着谭绍闻到瘟神庙里去看戏,“进的庙院,戏台上正演《张珙游寺》一出。看戏的人,挤挤挨挨,好不热闹”。 这种场合里的观众,都是普通的街坊市民,也没个座位,就挤在人堆里站着看。就像第七十九回,富豪盛希侨奚落衙役淡如菊挤在人堆里看戏:“即在贵处看戏,不过隍庙中戏楼角,挤在人空里面,双脚踏地,一面朝天。出来个唱挑的,就是尽好;你也不过眼内发酸,喉中咽唾,羡慕羡慕就罢了。” 盛希侨是大家子,财大气粗,自然不会去庙里和这些普通百姓挤着看戏,那会伤了体面。淡如菊就不同了,在衙门里当个小听差,也就只能在这种场合里混混了。 P11-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