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塞拉传

塞拉传

  • 字数: 13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杨中秋
  • 出版日期: 201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873918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6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塞拉传》是“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之一,由杨中秋编著。 在四五十年代所写的经典性的游记中,、有一种较为平静的幽默感,遇到的是一位较为文质彬彬、圆通世故的塞拉,是流浪者塞拉,在寻找那时正在消逝中的环境和文化。 他继承发扬了塞万提斯、贡戈拉、维多、巴列·因兰和加西亚·洛尔卡的传统,自从这些作家的印迹打进这部大书以来,西班牙语作为一种语言已面貌一新。 他那具有实验性和戏剧性的作品重新点燃了人们对西班牙小说的兴趣,对二十世纪的文学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从半个多世纪以前开始,他的名字就成了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我们的生活状态的有机部分,缺少了他将是不完整的。 这位人类本性的探察者,西班牙各族人民和这块土地的探察者,我们的语言的杰出捍卫者,也就是卡米洛·何塞·塞拉这位艺术家,他的心灵就是一口永远喷涌的泉,。惠及我们所有的人。 塞拉是当今时代革新了语言并使其更具活力的少数作家之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金色的记忆
1.绿色的弗拉维亚
2.童年的车轮
3.青春的躁动
第二章 初露锋芒
1.坎坷的文学之路
2.惊世骇俗的小说处女作
3.轩然大波
4.不拘一格
5.一次深有感触的旅行
第三章 艺术很好
1.《蜂房》的写作背景
2.五年磨一剑
3.《蜂房》的主要内容
4.《蜂房》的特点与评论
第四章 光环之下
1.一纸禁令
2.出人意料的美洲之行
3.定居帕尔马
4.276期杂志
5.当选院士
6.900平方米的别墅
第五章 高潮迭起
1.《没有爱情的寓言小札》
2.《秘密词典》
3.《圣?卡米洛,1936年》
4.再推力作
5.登上文学的优选殿堂
第六章 缪斯之外
1.父子情深
2.朋友之谊
3.多角色的尝试
4.永远的争论
5.尾声
附录
塞拉生平
获奖辞
获奖时代背景
塞拉年表
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
摘要
    1.坎坷的文学之路
    宽大平坦的前额,有点儿过早上延的鬓角,长脸尖下颌,两颊凹陷,外加细长的脖子上突出的喉结和略有点含胸的瘦高身材,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年轻的塞拉给人以一种比较酷的感觉。
    那时的塞拉浑身充满了活力,他经常用自己那种近乎冷酷的目光,似乎不带任何感情地看待周围的世界。在那一个时段里,青年塞拉时常把他那深色的直发向身后梳去,不过却总会留有一撮头发向一侧龇出来,一如他那桀骜不驯的性格,让人感到他的与众不同。
    塞拉从他父亲的海关学校毕业后,又在大学里学过医学和其他专业,但都半途而废。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与生俱来的文学才华的显露。他一有空就去文学系听课,并且经常参加大学举办的文学沙龙。也就是在星期日举办的这种文学沙龙,塞拉认识了包括加西亚?洛尔卡、巴勃罗?聂鲁达、米盖尔?埃尔南德斯和马克斯?奥夫在内的一批当时西班牙有名的作家。这些作家不但拉近了塞拉和文学的距离,而且让塞拉的一生受益匪浅。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塞拉就开始尝试着写作诗歌,并在1935年发表了他的靠前首诗歌――《无尽的爱》。这首他的文学处女作发表在阿根廷一家叫做《寓言》的杂志上。从这开始后的两年里,塞拉还陆陆续续写过一些诗。这些很初的诗歌作品后来都被收进了他的―部名为《踏着白天游移的光》诗集中。
    对于塞拉的这种对文学近乎痴迷的爱好,塞拉的父亲和母亲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和浪漫气质的塞拉的母亲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当个画家、音乐家或者诗人,而不是像其他普通女人的儿子那样成为建筑工程师、物业管理人或是政府的律师。所以,塞拉对文学的爱好一直受到他母亲的大力支持。
    相比于塞拉母亲的支持和鼓励,塞拉的父亲则对此不屑一顾。在他眼里,吟诗作画是懒汉庸才干的事,自己这么很好的儿子怎么会喜欢上这种没有出息的东西呢?因此,塞拉在去哲学和文学系听课时,都是背着父亲的――在那时,年轻的塞拉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写作坚持下去,并宣称自己以后将成为全世界有名的作家。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会像预想的那样一帆风顺,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做什么事当然也要受很多影响,年轻的塞拉当然也不会例外。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了,这使得一直眷恋着缪斯的塞拉也一样不能置身其外地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原来,自193
    1年西班牙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第二共和国之后,靠前的局势就一直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一方面,由军队、僧侣及富豪组成的右翼集团对共和国怀着极为仇视的态度,一直从事着颠覆和破坏活动;另一方面,共和靠前部的左翼社会党人和一些工会组织则认为共和国的政策还太软弱、太保守,对资产阶级有些过分地偏袒,他们主张进行有效的革命,即消灭资产阶级,建立一个真正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工农政府。
    就这样,西班牙靠前的左翼和右翼两大集团为了维护各自的信仰和利益,一直进行着对抗和冲突。到1936年年初的时候,西班牙靠前的局势已变得很好紧张。
    1936年1月,代表左翼集团的共产党、社会党以及左翼共和党等组织联合成立了“人民阵线”,在2月16日的选举中大获全胜,并由左翼共和党人阿萨尼亚出任共和国总统。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对右翼集团不啻为又一个巨大的打击,为了能够让形势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右翼集团采取了罢工、恐怖行为、游行示威和骚动等手段,千方百计地设法在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制造混乱,从而达到他们破坏左翼共和派政府威信的目的。
    据不接近统计,仅仅在1936年5月15日至7月15日这短短的两个月之内,由右翼集团发动起来的总罢工就有95次,局部性罢工更是达到200次以上。
    由极右翼集团发动的罢工游行和骚动等把西班牙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引向了混乱,这种混乱的现象也把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某些阶层吓住了,因而引起他们反对共和国。另外,持续不断的骚动和混乱还把一部分有保守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到了反对派一方。
    到1936年夏天,局势的发展说明暴乱已迫在眉睫,左右两个互相对立的集团都认为自己能战胜对方,取得很终的胜利。因此,两个营垒之间的一场殊死决战已不可避免。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全面爆发,在西班牙的所有城市几乎都发生了战斗。在这次的西班牙内战中,武装力量80%的官兵以及大部分的国民警卫队站在以佛朗哥为首的叛乱分子方面;而普通劳苦大众则自发地武装起来捍卫共和国,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场历时三年的西班牙内战中,由于德、意法西斯的直接武装干涉,加之在美国的怂恿下,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各国都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政策,导致战局一步步朝着有利于以佛朗哥为首的叛乱分子的方向发展。
    1939年4月,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之后,以佛朗哥将军为首的叛军取得了这次战争的很后胜利,西班牙共和国被一个法西斯独裁政权所取代。
    这场历时三年的内战给西班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没有人准确地统计过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西班牙人丧失了生命。据推测,仅在战场上的死亡人数就达到近百万。而在后方根据地,也有20万人被杀,将近50万人被迫离开西班牙,流亡到欧洲和美洲各地,还有数十万幢房屋和几千座教堂被毁。
    这次内战不仅对西班牙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对西班牙人民造成的精神创伤更是不可估量,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内战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整个西班牙人民的心中,对西班牙社会各个领域造成了久远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20世纪30年代的年轻一代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塞拉在这次内战开始时,还在学校读书,刚刚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在当时浓厚的文学气氛中,年轻的塞拉正如饥似渴地汲取文学的营养。虽然后来内战的爆发破坏了这种文学环境,但由于塞拉早已立下志愿要成为一名作家,所以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
    在1936年马德里受到叛军猛烈进攻的日子里,塞拉躲避空袭时,仍在一处地下室里陆续写出了一些反映年轻诗人志气和抱负的诗歌。虽然这些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有些许的不足,但塞拉这些受到超现实主义诗歌影响而创作的贯穿着死亡、性和自我审视三个主题的诗歌,后来都被收录在1945年结集出版的诗集《踏着白天游移的光》中。
    1937年10月,塞拉参军了,他作为当年应征的新兵,被编入拜伦第24步兵团服兵役。塞拉在部队服役的两年时间里,虽然没有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但是仍旧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时间阅读文学书籍并钻研西班牙语,为日后的创作打基础。
    后来,在一次训练中,塞拉负伤被送进医院,虽然经治疗后伤愈出院,却已无法再重返前线。军事医学法庭宣布塞拉不再适合服兵役,批准他返乡。就这样,塞拉在部队服役了两年后回到了加利西亚的家中,在1940年重新回到了马德里。
    当时,在马德里,长枪党妇女部办有两份定期出版的杂志《伊》和《梅迪娜》,这两份杂志每期都有固定的文学栏目,塞拉很初的创作都发表在这两本杂志里。
    P22-2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