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的年谱与家谱 典藏版

中国的年谱与家谱 典藏版

  • 字数: 1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作者: 来新夏,徐建华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78477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知家谱以知其祖,知年谱以明其史。我们对家谱和年谱的研究,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根”的诉求和追寻。沿着家谱的脉络,我们看到一个个家族在历史中的倒影,家族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骨髓,甚至渗入文化的肌理;顺着年谱的传承,我们听到民族在时代中低吟,民族的变迁凝结成了传志、史证,甚至简单的数字。本书以年谱、家谱为线索,穿引起中华民族历代不息的寻根之旅。
目录
第一章 年谱
一、缘起与发展
二、谱主
三、编者
四、体裁
五、体例
六、刊行与流传
七、史料价值
八、实用效应
九、编纂工作
十、工具书
第二章 家谱
一、起源
二、发展与演变
三、名称与类型
四、内容与结构
五、字辈与堂号
六、避讳与谱禁
七、价值与利用
八、流传与收藏
九、记录和整理
十、纂修
十一、特殊家谱——玉牒
十二、少数民族家谱
摘要
     第一章 家谱 一、缘起与发展 年谱是史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人物传记体裁,但和一般的传记有所不同。一般的传记主要纪传主的生平大要,而年谱则是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比较全面、细致地叙述谱主的一生事迹。所谓“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纤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朱 士嘉《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目录》序)。它杂糅了纪传与编年二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记、行状等体逐渐发展演变而自成一体(清章学诚《刘忠介公年谱序》)。 “年谱”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下历谱家类目中著录有汉代阙名所编《古来帝王年谱》五卷。此书久佚,我们无从得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并不是后世意义上的年谱,至多只是一种极简略的编年体史传或人物大事系年。 年谱作为一种专门体裁究竟创始于何时何代,一直有着不同说法。有人认为始于秦简《喜之谱》,但它类似于后世墓文,不足为据。有人认为始于唐代,理由之一是初唐时刘仁轨自撰有《刘氏行年记》20卷,《旧唐书》本传与《新唐书?艺文志》均有记载;理由之二是传说中唐写本《长庆前后集》末附有白居易自编年谱。此二说均难以为凭,一是因为刘仁轨所撰《刘氏行年记》早佚,我们无从得知此书的具体内容,《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等又作《河洛行年记》,此书的内容到底是不是后世意义上的年谱,抑或是刘氏群传,不得而知,只能顾名思义,发挥想象,姑且存疑;二是白氏自编年谱,清人袁翼在《钱辛楣先生年谱序》中已明确说到此编“久已散佚”,但我们再考察现存最早的影宋本《白氏文集》,亦未见到此谱,这说明白氏即使编过此谱,宋代也已不存,白氏是否真的编过此谱,只能留待后人去考证了。 还有人认为最早的年谱是五代时后唐赵凤、张昭远所编《唐懿祖纪年录》一卷、《唐献祖纪年录》一卷及赵凤编《太祖纪年录》20卷,理由是三人均仕唐为将,后被子孙追谥为帝,而此三书都是按年叙述其个人史事,应归于年谱。不过,这个问题早在宋朝尤袤《遂初堂书目》中已有定论,三书均被归入了实录类。即或是三人活着时未称帝,然此三书也还是按实录体编写的,实录与年谱虽然同是以年系事,但彼此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实录一般只记起居、言行,没有背景资料等相关资料,而年谱则不然,一般不收或少收起居、言行, 而注重谱主事迹及其他各种相关资料。 学术界通常认为年谱始于宋代,或者说,现存最早的年谱存在于宋代。据作者不接近统计,现存及见于过去目录与其他著作记载的宋人所编年谱大约有165部,其中为前代人所编年谱59部,其余为本朝人所编。在为前代人所编年谱之中,唐人年谱占了很大部分,唐代有名文人大多都有宋人为之编谱,有的还不止一部,如杜甫就有12部、韩愈7部、白居易 7 部、柳宗元2部,其余如王通、李白、颜真卿、元稹、李德裕等,也都有谱,有些还被刻入本人诗文集中,得以留存下来。在宋人为前代人所编谱中,比较典型的还有孔子谱9种, 从这个数量亦可看出其在宋代儒家思想的地位。此外,为陶渊明编的谱也有5种,为太上老君和南朝有名道士陶弘景编谱各1种。在宋人为本朝人所编的100多种年谱中,政治家和有名文人大多有谱,有的还不止一种,如范仲淹2种、欧阳修9种、周敦颐2种、苏洵4种、苏轼9种、黄庭坚3种、苏辙3种、宗泽2种、李纲2种、岳飞2种、 朱熹4种、陆九渊6种、卫泾2种,其余如晏殊、王安石、蔡襄、曾巩、程颐、陈师道、叶梦德、吕祖谦等,也都有谱。方外之人如僧人大慧普觉禅师、道士紫阳真人张用成,也均有同道为之编谱。宋人年谱的作者比较广泛,有后世学者仰慕前贤而为之编谱,有门生、弟子为老师编谱,有家人弟、子、孙为兄、父、祖编谱,也有僧人、道士为僧人、道士编谱,更有谱主自编年谱,见于记载的宋人自编年谱大致有刘挚自编的《刘忠肃公行年记》一卷、马扩《茆(máo)斋自叙》、真德秀《真西山年谱》、叶由庚《瘖(yīn)叟自志》一卷、文天祥《纪年录》一卷等数种。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宋人年谱大多已经亡佚,我们只能通过有关目录与时人和后人记载略窥一二。 元朝由于年代较短,且统治者缺乏文化意识,因此,元人所编年谱,数量较少,作者仅统计到51种,其中40种是为前代人而编。元人所编年谱,范围较宋人为广,如有大禹治水年谱、东周四王年谱、6种孔子年谱、2种孟子年谱、2种陶渊明年谱、2种张九龄年谱、2种杜甫年谱、3种朱熹年谱及关羽、陆秀夫年谱等。早期蒙古统治者如成吉思汗等推崇道教全真派,因此,全真派始祖王重阳,七祖孙不二、马钰、谭处端、郝大通、王处一、刘处玄、丘处机也都有谱。年谱的作者除如前所述的自撰、后学、门人、家人子孙、道士之外,少数民族文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契丹人耶律有尚就曾为其师许衡编过《许鲁斋考岁略》一卷,此书至今尚存。 明人所编年谱,据作者个人不接近统计,有489种,其中为前人编谱179种,为本朝人编谱 310 种。明朝人所编年谱的范围与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