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转向 世界如何步入现代

大转向 世界如何步入现代

  • 字数: 24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161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417年1月,猎书人波焦·布拉乔利尼从一个偏僻修道院尘封的书架上取下一份年代极其久远的抄本,无意间唤醒了一部湮没长达千年之久的作品——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这首行文无比优美的拉丁文长诗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也深深影响了如波提切利、布鲁诺、伽利略、弗洛伊德、达尔文、蒙田、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等艺术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还经杰斐逊之手在《独立宣言》中留下了痕迹。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在《大转向》中讲述了这个引人入胜却鲜有人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故事。他认为,正是由于《物性论》的重见天日才开启了西方文明走向现代的序幕,进而改变了全人类的历史。
作者简介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有名文学史家、莎士比亚研究学者、作家,哈佛大学约翰·科根校级教授(John Cogan University Professor),《诺顿版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曾获梅隆杰出人文学者奖、威廉·莎士比亚古典戏剧奖等奖项。作为格林布拉特代表作,《大转向》荣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詹姆士·洛威尔奖,他还著有《莎士比亚的自由》(已由甲骨文推出中文版)、《暴君》(即将由甲骨文推出中文版)、Will in the World等知名作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猎书人
第二章 发现的时刻
第三章 寻找卢克莱修
第四章 时间的利齿
第五章 出生与再生
第六章 谎言工厂
第七章 捕狐陷阱
第八章 事物的存在方式
第九章 回归
第十章 转向
第十一章 来世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说明
索引
摘要
     第一章 猎书人 1414年冬天,波焦·布拉乔利尼骑马经过德国南部树木繁茂的丘陵和山谷,前往遥远的目的地——一座被认为藏有旧手稿的修道院。对于从小屋门口朝他望去的村民来说,此人显然是个陌生人。他身材修长,胡子刮得精光,看上去穿着得体,身着做工考究但式样简单的束腰外衣和斗篷。很明显,他不是乡下人,然而他也不像城里人或王室成员,当地人会习惯地时不时瞥上他们一眼。他没带武器,也没有穿护身的铠甲,当然不是一个条顿骑士——一个骨瘦如柴的乡巴佬用棍子可以轻松地把他打趴下。虽然他似乎不是个穷人,但也没有常见的财富和地位的迹象:他不是朝臣,朝臣会穿着华丽的衣服,头上洒了香水,留着长长的发卷;也不是个外出打猎和放鹰的贵族。从他的衣着和发型上看,他显然也不是个神父或修道士。 德国南部那时很繁荣。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 指1618-1648年,由神圣罗马帝国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译者注]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乡村被洗劫,该地区所有的城市被摧毁。但那是以后的事情,就像我们时代的恐怖行为毁掉了从这个时期幸存下来的大部分东西。除了骑士、朝臣和贵族,其他阶层的人忙着在车辙纵横、拥挤不堪的道路上穿行。拉芬斯堡靠近康斯坦茨,曾进行亚麻交易,最近开始生产纸张。乌尔姆位于多瑙河左岸,是个繁荣的制造业和商业中心,如同海登海姆、阿伦、漂亮的陶伯河上游的罗滕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以及更漂亮的维尔茨堡。城市自由民、羊毛经纪人、皮革和布料商人、葡萄酒商和其他酿酒商、工匠和他们的学徒,还有外交官、银行家及收税官,都是常客。但波焦是个陌生人。 还有一些不那么富裕的人——佣工、补锅匠、磨刀师傅及其他流动的生意人;朝圣的信徒,他们去圣地膜拜现存的一块圣骨或一滴圣血;走街穿乡的杂耍艺人、算命先生、小贩、杂技和哑剧演员;逃亡者、流浪汉和小偷。还有犹太人,他们戴着圆锥形帽子及基督教当局强迫他们佩戴的黄色徽章,作为蔑视和仇恨的对象可以很容易被认出来。波焦当然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人。 对那些旁观者来说,事实上,他一定是个来历不明的家伙。那时,大多数人会显示他们的身份,即他们在社会等级体系中的位置,有一些大家能明白的标志,如染工手上擦不掉的污渍。波焦则难以辨认。孤身一人,从家族结构和职业之外去考虑,没有多大意义。重要的是你属于什么,乃至你属于谁。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以嘲讽的语气写于18世纪的一首两行诗,影射女王的一条小哈巴狗,但可以很恰当地引用到波焦所生活的世界里:我是陛下的裘园之狗;请告诉我,先生,你是谁家之犬?家庭成员、亲属关系、行业协会、社团组织——这些是人格建设的基石。独立自主则没有文化的立足点;确实,它们几乎不被意识到,更别说珍惜了。在指令和服从的关系中,身份获得了恰当和彼此认同的位置。 试图打破这种关系是愚蠢的。一个鲁莽的举动——拒绝对特定的某人鞠躬、下跪或摘下帽子——会导致鼻梁被打断或脖子被扭断。这究竟是什么问题?似乎没有任何连贯的替代选择,当然也没有由教会、朝廷或城镇寡头阐述清楚的方案。优选的做法是谦卑地接受命运给予的身份:农夫只需知道怎样耕地,织工知道怎样织布,修道士知道怎样祷告。当然这些事情有可能做得更好或更糟;波焦发现自己感谢这个社会,并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技能。但是,为了某些不可言喻的个性、多面性或强烈的好奇心而奖励一个人则几乎是闻所未闻的。确实,好奇心被教会视为一桩弥天大罪。放纵好奇心就意味着永堕地狱的危险。 那么,波焦是谁?他为什么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身份?这是体面人习惯的做法。他没有佩戴任何徽章,也没有携带任何商品。他有一副习惯同大人物打交道的自信的模样,但他自己显然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大家知道一个重要人物是什么样子,因为这是一个重要人物会带着家丁、武装侍卫和穿制服的仆人的社会。骑马的这个陌生人,穿着简单,只有一个同伴。当他们在小酒店停留时,似乎是个助手或仆人的他的同伴开口张罗。当店家与他说话时,很明显他几乎不会说德语,他的母语是意大利语。 如果他试图向一个好奇者解释他是做什么的,那只会加深他身份的神秘感。在一种读写能力有限的文化环境中,对书籍感兴趣是一件怪事。波焦如何解释他拥有这种特殊兴趣的较古怪的特质呢?他不是寻找祈祷书、弥撒书或赞美诗,这些书装帧精美、华丽,就是文盲也知道它们的价值。在这些书中,有的用宝石或黄金镶嵌,经常被锁在特殊的盒子里或用链子系在讲台和书架上,所以手段再高超的窃贼也无法得逞。但这些书对波焦没有特别的吸引力。他也不关注神学、医学或法学著作,这些都是专业精英青睐的重要工具书。这种书甚至对那些读不懂的人也具有留下深刻印象或令其畏惧的力量。它们有一种社会魔力,大部分与不愉快的事件相关联:一桩诉讼、腹股沟疼痛的肿胀、巫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