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瓯腔越韵唱古今
字数: 96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 包媛媛
出版日期: 2015-03-01
商品条码: 9787534851032
版次: 1
页数: 114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21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包媛媛编著的《瓯腔越韵唱古今(温州鼓词)》讲述的是:温州鼓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种类繁多,主要流传于浙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民间曲艺之一。温州鼓词唱兴盛,独具特色,可谓是鼓词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目录
一 开在瓯越大地的鼓词之花
1 温州鼓词的历史沿革
2 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二 温州鼓词的“词"与“曲”
1 温州鼓词的“词”
2 温州鼓词的“曲”
三 温州鼓词的“唱"、“白”与“演”
1 “唱”得优美
2 “白”得生动
3 “演”得传神
四 温州鼓词艺坛掠影
1 传说中的祖师爷
2 南北流派
3 艺星璀璨
4 演艺生涯――一个人的江湖
五 满村皆听蔡中郎
1 “平词”――娱人休闲
2 “大词”――酬神祈安
六 温州鼓词的现代传承
1 录音带鼓词――录音机中的琴音唱调
2 鼓词VCD――荧幕上的鼓词演唱
摘要
2.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天下第一琴”
牛筋琴,又名“唱词琴”,以硬木为琴框,长方弓形梧桐板做琴面,十七根琴弦下按竹码子做填子,排列梯形成音阶,琴框两端有螺丝松紧校音。牛筋琴是温州鼓词独有的伴奏乐器,被誉为“天下第一琴”。1982年由文化部在苏州举办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南方片区)观摩演出,方克多和胡平演唱温州鼓词《智闯龙潭桥》参赛。在赛场上牛筋琴成为焦点,引起轰动,不少音乐专家和曲艺人士争相上台观看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伴奏乐器,大呼为稀世珍宝。
早期鼓词的伴奏乐器仅有一面扁鼓。艺人随地而坐,把扁鼓竖放在左膝盖上,用左手手肘紧紧夹住,右手拿筷子敲击伴奏,或是用绳子将倒置的凳子的四只凳脚绷成网状,将扁鼓放置于上敲击进行演唱。至清光绪年间,鼓词艺人听到弹棉花的牛筋发出“叮咚”的悦耳声响,从而受到启发,将牛筋绑在椅子的脚上,敲击发出乐声。艺人以弹棉花所用的牛筋作琴弦,牛筋琴始问世。
相传在光绪年间有一个叫新进的老艺人,从永嘉纸山坳到温州城里唱词。一次在打锣桥一家弹棉花店里唱喜词,因敲鼓用力过猛,把缚在方凳脚上的绳子敲断了,于是临时找了几根牛筋代替。当他再击鼓时,鼓签偶尔碰到牛筋,牛筋发出悦耳的声音,启发了他,后来他就用牛筋缚在凳脚两头,用竹码当枕,就这样,产生了最原始的牛筋琴。
将牛筋绑在凳脚两端而成的琴就是牛筋琴的“雏形”,虽然声音悦耳,但只能发出两三个音符,并不成旋律。清末民初,温州平阳县郑家墩瞽目艺人郑昌牌(也称“陈昌牌”)将牛筋弦固定在木板上,配以宫、商、角、徵、羽五个乐声,使牛筋琴初具形制,也称为铰钉牛筋琴。铰钉牛筋琴能够发出五色音阶,可以演奏简单的山歌小调,增加了牛筋琴的演奏能力,使鼓词更富表现力。此后,瑞安鼓词艺人广全在五弦牛筋琴的基础上增加至七弦,称为螺丝牛筋琴。民国年间,温州市区艺人郑声淦又在牛筋琴上加入“4”“7”两个半音增加至十三弦,由五色音阶发展为七色音阶,逐渐发展成如今的十七弦牛筋琴,能够自如地演奏任何曲调,大大增强了鼓词演奏的表演力。
牛筋琴的演奏方式独具风格,虽名为琴,但不用“弹”,而是用“敲”,是为“敲琴”。在演奏时,艺人用小竹竿在琴弦的不同位置上敲击而发出不同的乐声,音色如古琴又似古筝,韵味独特,传音悠远。
牛筋琴作为温州鼓词重要的伴奏乐器,是温州鼓词独特艺术魅力的突出表现。只要听过温州鼓词演唱的观众都难以忘怀牛筋琴独特的音色音韵,它流淌而出的“叮咚”声韵犹如天籁,余音绕耳。牛筋琴的琴声音韵也是每一位瓯越儿女对家乡的记忆,只要听见,便是乡情。
南国民歌风味 《华东地方戏曲介绍》在“温州鼓词”一节中描述:“温州鼓词是由横阳里巷之曲与词曲合并而成。”其中,里巷之曲所指的就是民歌与民间小调。北方的鼓词在南下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吸收瓯越大地上的民歌和民间小调,融合温州地域内的音乐传统,使温州鼓词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
温州地貌多样,“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群山峻岭包围之中只有中部和东部小部分地方是平地,延绵的丘陵之中水网密布。历代劳动人民生息于此,在劳动中创造了丰富的山歌、田歌、渔歌、船歌。他们在田中耕种时唱田歌,在山问行路时吟唱《对鸟》,在河间行舟唱《永嘉船歌》,出海打渔时唱《钓带鱼》,数以千计的民间歌曲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不息。温州的传统民歌曲调简单,旋律悠扬,节奏自由,极具抒情色彩。在唱句上以七言上下旬结构为主,散板居多,可自由延长,变化不受固定曲调,在唱法上可以灵活运用。温州鼓词的基本曲调“天平调”就来自于温州地域内的山歌民调,以两句为一段作自由变化、反复为主体,质朴优美,起伏荡漾,长于抒情,善于叙事。
温州地区的民间小调蕴藏更是丰富,如乐清的《马灯调》,青田、永嘉一带的《采茶调》等都是传承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小调,它们曲调活泼,旋律流畅,耳口相传,生生不息。南宋以来,温州作为国家重要对外通商口岸,商业发达,经济的繁荣促进市民小调的发展。明清时期,温州文人迭出,叶适学派、永嘉四灵带来靠前的文化繁荣。一部分文人扎根于群众之中,进行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以温州地区的人文地理、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为内容的市民小调杨柳枝词开始流行。张綦毋、郭钟岳、方鼎锐、戴文俊等文人收集故事、歌谣、传说及各地风俗,创作《船屯渔唱》《东瓯百咏》《温州竹枝词》《瓯江竹枝词》等数百首竹枝词,或写物或抒情,生动翔实,为人传诵歌吟。这些竹枝词每曲四句,每句七字,押平声,形似七言绝句,声律灵活,平仄不拘,自由活泼。无论是“供里巷歌吟,褒者扬贬者劝”的创作动机或是“形似七言”的词文形制都与温州鼓词极为相似。因此也有研究者将其视为温州鼓词的“前生”。
无论是民歌还是如杨枝词之类的民间小调,各式各样的民间音乐为温州鼓词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中国最早的南戏戏文就是在温州民间小曲的基础上,借用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产生,而温州鼓词也是在充分吸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小调的基础上,与鼓词的表演形式相结合而产生的。因此,温州鼓词曲调优美婉转,长于抒情,善于叙事,唱腔和曲调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
P5-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