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慰安妇"调查实录

  • 字数: 19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张双兵 著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2141406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三十多年前,他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现在,他成为与时间抗争的“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他历时30年,采访123名受害女性,掌握了受害亲历者的第一手调查资料。
央视网《中国好人》、凤凰视频年终策划《我》、凤凰视频《冷暖人生》、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已提前暖场。后续宣传还将持续推进。
目前,本书所述资料已提供给韩国调查者,协助其完成“申遗”。
内容简介
“慰安妇”一词起源于日语,日本的大辞典《广辞苑》里对于“慰安妇”一词的注释是“随军到战地部队,安慰过官兵的女人”。日本军队侵略中国期间,把许多中国女性强行抓到日军据点,或是当成任务派到村子里,让伪政权寻找年轻女人,送到日军据点周围的慰安所里,日夜遭受日本官兵的糟蹋。比起《广辞苑》中“慰安妇”一词的解释,她们的遭遇要悲惨得多。张双兵,一位毅然挑起揭开历史封尘真相责任的山里汉子。二十几年来,他寻访了数千人次,寻找到近百位当事人,对山西省的盂县、阳曲县、沁县、武乡县和原来在山西居住,后来因为搬迁、结婚等原因而辗转到河北等外地的女人进行调查,写下了数十万字的调查证言,让读者了解她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死里逃生的劫难,也为起诉日本政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些对战争受害亲历者的第一手调查文字,都已如实载入本书,其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在本书中,作者还用一支笔真实记录了每一次在日本法庭上的斗争经过,以唤起人们对这一惨痛史实的关注,对日本政府所持态度的愤慨。
作者简介
张双兵,盂县西潘乡羊泉村人,一位毅然挑起揭开历史尘封真相责任的山里汉子,一位被称为“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的山村小学教师。1992年,他亲自写下并向日本政府递交了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份侵华日军性侵控诉书。随后,一场长达15年的跨国诉讼展开。包括万爱花在内的16位老人,曾拖着孱弱的身体,在他的带领下远赴日本出庭。30年时间里,为了给这些老人们争取应得的尊严和必要的生活保障,张双兵四处奔波;他先后走访了123位老人,编写成中国第一部慰安妇口述史书籍――《慰安妇实录》。
目录
序赵润生001
前言001
孟县调查实录
进圭据点受害者调查报告/003
侯冬娥/004
冯壮香/024
刘面换/047
李秀梅/059
陈林桃/064
周喜香/067
万爱花/071
张二妮/074
胡壮娥/085
刘银爱/085
刘二荷/087
柴玉花/095
侯巧良/096
张小妮/110
侯金良/118
郭喜翠/125
周润香侯二毛赵变梅侯玉桃陈喜云/134
张改香/137
周变香/140
李喜梅/141
陈计连/143
邢三妮/144
曹黑毛/151
韩银梅/156
河东据点受害者调查报告/159
南二朴/159
张先兔/163
赵润梅/165
刘海莲刘计花/167
尹林香尹玉林/168
王改荷/169
高银娥/171
杨时珍/172
尚春燕/174
韩桃桃/174
张五昭/175
李壮林王贵青/177
西烟据点受害者调查报告/179
杨壮来/179
赵存妮/180
上社据点受害者调查报告/181
王变良/181
李金连张玉壮/183
阳曲县调查实录
南温川据点受害者调查报告/187
赵乃花侯计秀李存香/188
王壮秀/189
刘乃妮等人/190
姚乃妮/200
贾石头杨改香黄土芳/202
沁县调查实录
交口据点受害者调查报告/207
王娥孩/208
李金鱼/210
刘海云/211
李金娥/213
李富兰/214
郭毛孩/216
刘风孩/218
郭风英/220
武乡县调查实录
南沟据点受害者调查报告/225
白秀英/226
冯女儿/228
郝改英/232
郭云香/235
范连花/236
赵兰英/238
李改兰/239
任兰娥/241
袁改连/244
郝菊香/246
赵志兰/248
秦爱珍/250
郝月连/252
杨爱花/255
摘要
    侯冬娥
     1982年2月,我因为工作需要,调到高庄村学校任教。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侯冬娥,她是一个非常可怜的苦命的老太太,听说她曾两次被日军抓到据点做“慰安妇”。她在高庄村找过三个男人做丈夫,第一段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开始她和第一任丈夫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好的,结果就因为知道她被目军逼迫做过“慰安妇”后,第一任丈夫觉得她“不干净”,战后就领回了一个小老婆,把她抛弃了。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之下,只好又找了村子里的一个光棍。但是第二任丈夫身体不好,不能经常下地劳动,生活也不算太好。尽管如此她别无所求,只盼望着她丈夫的身体好起来。因为日本人把她糟蹋得不能再为丈夫生儿育女,她还抱养了一个儿子,希望能陪伴她一辈子。可是命运偏偏捉弄她,只过了十几年,她的第二任丈夫就去世了,她又过起了单身女人的生活。她非常伤心,本不打算再次嫁人,在农村,一个家庭没有男人撑着,是要经常被邻里欺负和看不起的。侯冬娥只能再次嫁人。
     在我间接地知道了侯冬娥的苦难之后,就决心一定要走进她家。直接采访她。
     进门第一印象,她家的日子非常不好过。矮小的街门,院子的北面是三眼石窑洞,从家门走进去,两边是分开的堂屋,右首的一眼是侯冬娥丈夫的哥哥李三小的住处,屋子里没有一件摆设的物品;左首的一眼是侯冬娥和她丈夫李五白的住处。炕上铺着很破很破的一张席片,炕头有很小的两卷铺盖,地上只有一个木头墩子当作小凳子,还有一个木头红柜子,这也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那一年侯冬娥61岁,由于身体的原因她显得比较老,但从秀气的脸廓,可以看出她曾经是一个美貌的女人。丈夫李五白,70岁,大个子。原本应有一米八的身高,但他已严重驼背,头上没有长几根头发,鼻子在战争年代染上梅毒烂掉后形成了一个黑深深的洞,要是不知道的人看见他这副怪样子,真要吓一跳。李五白的哥哥李三小,73岁,也是一个大个子,退伍军人,早已失去劳动能力。这就是她的一家人,3个人加起来超过200岁。
     我想问她在战争年代里受害的事情,从家庭生活到邻里亲戚绕着弯子,到了最后,好不容易才绕到正题上。她认真地听完我的来意后,苦笑了一下,对我说:没有用,说出来让人笑话。她把话题也绕到另一方面,拉起了家常。
     一周后,我又一次来到侯冬娥家,同她拉起了家常。说着说着又绕到战争年代的话题上,她非常警觉地又把话题扯回到邻里纠纷的问题上面。眼看半天的时间又过去了,快到了中午,她看我非常焦急的样子,苦笑了一下对我说:你的心我明白,但是我自己不能说,不过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你不会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她那样说,意思是告诉我,她有许多话不便说,从这几句话里边,我知道了她不敢随便说出来的原因。我的心里虽然感到遗憾,但是同时也感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告诉人的事情,我原来想得太简单了。
     从此以后,我时常到她家里拉家常,说一些老年人的苦闷。有的时候,谈一些与她无关的战争年代的事情。说其他人的事情,只要不提起她,她会有声有色地全部告诉我。从这一点看来,她的记忆力很好。对几十年前战争中发生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就这样,我一有时间就到她家去闲聊。她对我有了好感。说实在的,我和她交往,不是想探知她的隐私。她不告诉我自有她的道理,我也不便再继续问。那时候我看到她非常的可怜,也尽力而为地为她做一些能做的事情。
     就这样,一直过了整整十年,1992年6月,我看到关于战争赔偿的有关报道,立刻想到战争受害人侯冬娥,她终于有了诉苦申冤的好机会。我去她家向她报告了这一消息,她却不相信。又过了二十几天。我拿着北京来信,又一次来到侯冬娥的家,向她说明要为她申冤雪恨,洗刷背负了几十年的耻辱。她听了,依旧不相信。她说:我十分相信你,就是不敢相信这一件事情。因为我知道,在20年前,中国和日本和好了。我们这些受尽苦难的人,当从收音机里听到中国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还发表联合公报的时候,心里边实在是难过极了。中日未建交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提起过可以为我报仇雪恨,现在两个国家又好了,倒有人提起这件事了。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有人再关心我们这些受过苦难的老百姓了。
     我再三地向她解释,这是真的,中国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邦交正常化是前提,好关系也要算清账。正是有了外交关系,也才能有机会为她进行索赔。不管我如何向她解释,她还是表示不认同。但是可以看出来,她的思想已经不像先前那么死板,如果再进一步的话,她很可能愿意说出历史真相,为自己讨回公道。
     6月下旬的一天,我带着妻子(因为我妻子和她是一个村子的人,从小就认识侯冬娥,小的时候一同在她的娘家村居住,后来又同在高庄居住,两家的关系十分要好)一起到她家里,三个人拉了一通家常,倒是她自己先向我爱人提出了问题:你丈夫说的能为我申冤报仇是不是真的?当我爱人说这一切都是真的的时候,她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P4-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